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除了楊振寧、李政道之外,為什麼沒人能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

1956年, 和李政道共同發表論文, 推翻了物理學的中心資訊之一——宇稱守恆基本粒子和它們的鏡像的表現是完全相同的。

1957年, 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振寧以曾經接受中國文化的薰陶為自傲, 在接受諾貝爾獎金的時候, 由他代表致辭:“我深深察覺到一樁事實:在廣義上說, 我是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產物, 既是雙方和諧的產物, 又是雙方衝突的產物, 我願意說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為驕傲, 同樣的, 我又專心致于現代科學。

楊振寧、李政道1957年拿獎時還是中國國籍。 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後, 鼓勵在臺灣的岳母曹秀清設法取道美國轉往中國大陸。 在他的安排下, 曹秀清從美國飛往日內瓦, 由中國外交部的同志親自接機, 安排休息數日後, 轉機飛往北京定居。

除了楊振寧、李政道, 中國為什麼還沒其他人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

不要急, 會得的。 諾貝爾獎授予的是經過檢驗、得到公認的成果, 往往是幾十年前做出來的。 日本近年來多次獲獎, 是因為日本在20世紀80、90年代科研經費高速增長, 獲獎者的成就大多是那些時候做出的。 中國現在已經有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成果, 如薛其坤等人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楊振寧認為這是諾貝爾獎級別的, 而且還在不斷產生新的重要成果, 如最近的預測和發現外爾費米子。 可以確信, 幾十年後一定會出現中國科學家獲獎的高潮。 至於具體什麼時候得, 誰因為什麼成就得,

那就很難預測了。

重要的是, 現在的基本圖像是百花爭豔, 不能確定哪一朵最先綻放, 而不是只有一兩朵, 即使綻放了也不代表春天到來。 在諾貝爾獎問題上, 有些人處於悲觀的極端, 認為中國永遠得不了(體制問題!), 而另一些人處於憤世嫉俗的極端, 聲稱諾貝爾獎純粹是西方的陰謀。 這話用來說和平獎、文學獎或許可以成立, 但用來說自然科學獎就離譜了。 不要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 耐心點, 自信點。 葡萄是甜的, 而且你必然有吃到的那一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