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李揚:中國勞動力不但供應短缺還面臨結構性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前副院長李揚週六指出, 中國的勞動力市場不但面臨勞動人口供應短缺, 還面臨嚴重的結構性問題, 目前的社會保障機制也遠遠不夠滿足未來的需要。

他在博鼇亞洲論壇發表演講時說, 中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從2011年達到峰值後開始逐漸下降, 2016—2020年, 中國勞動力投入增長率估計為-0.9%。

“即便現在大家都響應中國政府的號召讓適齡婦女生孩子, 那也得16年之後才會形成新的勞動力供應, 所以中國會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勞動力供應短缺的問題。 ”李揚表示。

此外, 他指出,

中國勞動力市場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問題, 整個勞動大軍中受到良好訓練的技術工人比重下降了。

最近10年來, 中國每年新畢業的大學生是600萬到800萬, 但是這些新畢業的大學生很少會選擇從事藍領的工作。

“大學畢業了不願意去幹藍領的工作, 覺得我是大學生, 天之驕子, 不願意幹其他的與身份不合的工作, 所以這種長期的結構性失衡的市場, 結果就會長期存在。 ”李揚稱。

國際勞工組織提供的發達國家高中低級技工隊伍的合理比例分別為35%、50%、15%。 發達國家高級技工占技工比例為20%—40%, 而中國還不到4%, 缺口上千萬人。

上周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 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也指出, 目前中國製造業人才嚴重短缺, 大學生動手能力不強。

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回應稱, 中國需要時間逐漸把這個短板補起來。

李揚說:“中國現在整個的教育體系就沒有培養這批人的機制, 像以前高中專、低中專, 就是初中畢業和高中畢業考的, 在前面十幾年都變成大學了。 ”

他還說, 當人口開始老齡化時, 需要跨時期進行資源配置。 也就是說, 需要有比較發達的保險市場、社會保障市場, 才能使得現在存一些錢在幾十年後去用。

但是, 這在中國十分欠缺, 目前的社會保障機制遠遠不夠滿足未來的需要。 一旦人口結構出現危機時, 社會自我救助的能力是不夠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