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孩子們打開地球科學“一扇窗”

新華社“決心”號3月25日電 題:給孩子們打開地球科學“一扇窗”——記“決心”號上的科普活動

新華社記者張建松

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 不僅是我國科學家主導的一次科學前沿探索活動, 也是加強科普宣傳的好時機。 利用“決心”號上的視頻連線設備, 船上的中國科學家們已自發組織了幾十場科普連線活動。 連線互動的不僅有科研院所、高校學生, 還有中小學生和幼稚園的孩子們。

“決心”號上的科普熱

“決心”號上的“船對岸”視頻連線設備操作簡單, 通過船上互聯網和ZOOM視訊會議軟體, 用手拿著一個IPAD, 就可以在船上進行“直播講課”。

為了保證線路暢通, 每次講課的時候, 其他電腦的互聯網都暫時斷開。 大家互為攝像、輪流主持, 積極在鏡頭前介紹自己的科學研究專案。

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劉志飛經常在上完夜班後, 還忙著直播船上的鑽探工作和岩芯研究現場, 講解南海大洋鑽探的科學背景和意義。 他與同濟大學進行的兩場視頻連線活動, 連學術報告廳的過道上都坐滿了人。

劉志飛介紹說:“6月份, 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結束之際, ‘決心’號將首次停靠上海, 開展一系列海洋科普活動。 ”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副教授黃寶琦, 將船上的科普連線消息發到朋友圈後, 非常受歡迎, 連線預約不斷。 “我曾經有機會接觸美國的小學教育,

他們不僅設有固定的科學課, 有條件的小學, 科學課裡一些章節, 還會由大學老師來授課, 這給我很深的觸動。 ”黃寶琦說, “我想利用這次機會, 給孩子們打開觀察和感受地球科學的一扇窗戶。 ”

目前, 黃寶琦已經與北京大學附屬小學、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北達資源中學、中關村四小、廣州市天河中學等十多所學校進行了視頻連線。 她的一位朋友在郵件裡寫道:“這種不刻意、充滿親和力的科普連線活動, 潤物細無聲。 讓孩子們在不經意中進入科學家的研究和工作中, 在心田裡播撒科學的種子;讓孩子們對海洋、地球甚至宇宙展開更多想像的同時, 也讓他們知道科學活動需要嚴謹、鑽研等態度。 ”

科普是大型科學專案必備內容

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IODP367航次中方首席科學家孫珍教授也是一位熱心的“科普老師”。 前不久, 她與南京大學地球科學實驗班連線做的科普互動非常成功。

“生動有趣的科普活動, 會讓學生們更加熱愛科學研究, 覺得科學研究是件很酷的事。 ”孫珍說, “國際上海洋科普做得非常多, 基本是大型科學專案必備內容。 像‘決心’號‘現場講課’這樣的科普互動, 花錢少、成效顯著, 能極大提升孩子們素質教育水準。 ”

孫珍的兒子小時候很調皮, 不愛學習, 上課總是“溜號”,思想難以集中, 她怎麼說教也沒有用。 有一次, 她邀請了我國著名海洋學家林間教授到兒子的學校舉辦科普講座。 林間給孩子們講了許多深海世界的科學故事,

深入淺出, 生動有趣。 孩子們興奮極了, 問了很多問題。 兒子回來告訴媽媽:兩個多小時, 第一次上課沒“溜號”, 連眼睛都捨不得眨。 海洋好有趣, 海洋研究好酷, 以後想好好學習, 將來也當科學家。

在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孫珍也帶過很多學生。 她深有感觸:有科學目標、熱愛科學的學生, 動力十足, 做起研究潛力無限;而沒有科學理想的學生, 做事總是猶豫, 不捨得花力氣, 付出之前先問回報, 做起科研也是勁頭不足、創新不夠。

“我國建設海洋強國之路十分漫長, 需要有才有識的年輕人不斷加入。 如果能讓孩子們儘早接觸科學、接觸海洋, 可以幫助他們認清自己喜歡什麼、想要追求什麼, 從而能儘早為之努力。 ”孫珍說。

打造我國地球科學科普平臺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 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在中學教育階段都設有“地球科學”課程, 教學內容相當專業, 緊跟地球科學發展最前沿。

與之相比, 我國現行中學地理課程的課時數較少、知識點偏多、教學內容簡化、科學深度不夠。 地球科學內容和選材與現實生活聯繫不夠緊密, 探究與實驗要求較少, 內容設計與趣味性不足, 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013年, 華東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段玉山帶領課題組, 專門就我國“地球科學基礎教育”納入中學地理課程的可行性, 進行了全國調研。 結論認為:在我國現行教育體系下, “地球科學基礎”單獨設“科”存在困難。 但“地球科學基礎”相關內容可納入中學地理課程;改進教材內容設計, 開發數位化的課程資源;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大力推廣田野調查法、增加探究與實驗等,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決心”號上的科學家們建議:我國可借鑒“決心”號上的“船對岸”視頻講課模式,打造幾個相對固定的地球科學科普平臺,面向全國“直播”講課,作為我國中學生地球科學基礎教育的一項有益補充。

黃寶琦說:“比如大洋一號,深潛器蛟龍號等,如果這些高科技的設備不只是出現在電視裡、新聞中,如果有個科普預約平臺,讓全國的孩子們都有機會去接觸、去感受,那將是一堂很有意義的科學實踐課。”

開發數位化的課程資源;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大力推廣田野調查法、增加探究與實驗等,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決心”號上的科學家們建議:我國可借鑒“決心”號上的“船對岸”視頻講課模式,打造幾個相對固定的地球科學科普平臺,面向全國“直播”講課,作為我國中學生地球科學基礎教育的一項有益補充。

黃寶琦說:“比如大洋一號,深潛器蛟龍號等,如果這些高科技的設備不只是出現在電視裡、新聞中,如果有個科普預約平臺,讓全國的孩子們都有機會去接觸、去感受,那將是一堂很有意義的科學實踐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