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兩地書」結婚多年,環衛工趙玉清第一次在信中喊出“親愛的老公”

遼報君說

趙玉清, 丹東市環境衛生管理處一名普通環衛女工, 她在這個最髒、最累的崗位上一干就是29年, 用一人的辛苦換來千家萬戶的清潔。

相識多年, 趙玉清從未給丈夫寫過一封信, 也從未向丈夫表達過自己的感情。 一天夜裡, 她拿出紙和筆, 親手為丈夫寫下這封信, 在信中她第一次稱呼他“親愛的老公”……

親愛的老公:

我們結婚這麼多年, 第一次這樣稱呼你, 還真覺得臉發燒呢!今天是三八婦女節, 大家談論最多的就是女人要幸福要快樂。 捫心自問, 我幸福嗎?我們結婚23年了, 從不曾正式給你寫過信, 今天突然冒出個想法, 想給你寫封信, 想通過給你的第一封信, 說出平時我嘴上說不出來的話, 我想告訴你:作為女人, 我嫁了個好丈夫。 因為有你, 我很幸福!

記得我們相識那年我二十二歲, 從事的是人們眼中最苦最髒最累最讓人瞧不起的工作。 作為年輕女孩,

苦累我不怕, 最讓人吃不消的就是社會世俗的偏見, 一些過路人經常用異樣的眼光看我掃垃圾箱, 風言風語地說:“一個姑娘幹這活, 將來連婆家都找不到。 ”勞累沒讓我掉眼淚, 但周圍人的冷嘲熱諷時間長了讓我這個有心理準備的人也對環衛工作產生了動搖, 恰恰在這時, 你的出現讓我堅定了紮根環衛工作的信念。

你說我是個好姑娘, 單憑一點, 年紀輕輕就能安心在苦髒累的環衛工作, 就非常令人敬佩。 有了你的支持, 我工作的動力更足了。

在以後的保潔工作中, 箱子滿了, 我就爬上去踩, 幾次腳掌被玻璃劃傷, 你看了心疼, 但你清楚, 勸我不做是不可能的, 於是你默默地在我兜裡放好了創可貼。 早晨出門保潔,

垃圾箱的垃圾常常冒頂落地, 每次遇到這種情況, 你都儘量在上班前幫我多裝幾袋垃圾, 肩扛、車馱, 倒運到其他的垃圾箱裡。 這些舉動, 周邊的老百姓親眼目睹, 都被深深地感動了。 有很多居民主動幫助我裝箱、裝袋, 造髒的人也不好意思亂扔亂倒垃圾了。

這些年, 我深深地體會到了你給我的深沉的愛, 作為妻子, 我感動, 有你的日子, 我過著寧靜而幸福的生活, 你一直是咱家的頂樑柱, 只要你健康、平安、充滿活力, 幸福就會永遠與我們相伴, 讓我們彼此相依, 永遠做彼此手心裡的寶, 一起慢慢變老。

永遠愛你的妻子

清晨七點剛過, 趙玉清騎著自行車來到中寶垃圾收集樓, 打開門, 把飯盒往桌子上一丟, 拿起鐵鍬就開始忙碌起來。 趙玉清的工作, 是把地面垃圾打掃乾淨後, 操作機器, 把坑裡的垃圾壓成一個大方塊。 這就是丹東市環境衛生管理處垃圾壓縮收集樓保潔員趙玉清每天的工作。 是的, 她是一名環衛女工。

1988年, 趙玉清中學畢業後女承父業做了環衛工人。 她告訴記者,

小時候, 自己就跟著父親去收過垃圾。 那時, 父親開著垃圾車, 走到居民社區就搖鈴, 居民們“聞鈴而動”, 紛紛把垃圾送出來。 父親曾有機會調到更好的單位工作, 但他婉言謝絕了。 父親說, 他喜歡環衛工作, 不願意也沒必要換工作。 趙玉清上班第一天, 父親對她說, 要幹就得幹好, 咱家可沒出過偷懶的工人。

把父親的話牢記心裡, 趙玉清一直是班組裡最勤勞的那個。 從最開始的跟車, 把垃圾運到車上後站在車頂蓋苫布, 到後來被調走掃垃圾箱, 不管是半夜一點上班還是連幹12個小時不下班, 趙玉清從沒覺得環衛工作是件苦差事。

採訪過程中, 不斷有垃圾車運垃圾過來, 趙玉清隔一會就要跑到垃圾堆前做清理工作。 1988年至今, 趙玉清已經從“小環衛”變成了“老環衛”,帶領著一個19人的班組。指著被運走的垃圾方塊,趙玉清感慨地說:“我們這個行業一年365天不能休息。環衛部門如果全體放假一天,這個城市立馬就有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市民平時關注不到的。”

趙玉清所帶的班組一直是丹東市環衛部門的先進班組。問起原因,趙玉清坦率地說:“其實也沒啥竅門,無非就是多掃一下,多看一眼。”趕上下雪,趙玉清會提前一小時趕到收集樓,先把門口的路掃乾淨再開門。趙玉清的換位思考,贏得了居民們的尊重。常常有居民買來烤地瓜、西瓜送給她,每到這時,趙玉清就覺得自己的工作特別“高大上”。

說起工作,趙玉清滔滔不絕。但有一點她覺得很遺憾。這麼多年,她從沒在家安安穩穩過個年。

每到節假日,總是垃圾最多的時候,也是環衛工人最忙的時候。每年除夕,很多市民都有淩晨12點放鞭炮的習慣,鞭炮聲就是趙玉清工作的信號。除夕夜,穿著工作服,拎著掃帚、鐵鍬的趙玉清帶著兩個“助手”——丈夫和兒子,全家一起忙碌。雖然節假日不在家,每天又早出晚歸顧不上家,但趙玉清持家有自己的門道。她告訴記者,自己的秘訣就是一個字:哄。

兒子小時候對媽媽的工作非常不理解。上幼稚園,媽媽幾乎從未接送過兒子。上學開家長會,媽媽一共沒去過兩回。兒子從10歲開始放學回家就自己做飯。趙玉清對兒子表達母愛的方式是“哄”。能為兒子做的,都盡力做好。趙玉清一直告訴兒子,不管什麼職業,只要把它幹好就是成功的。特別是趙玉清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後,兒子對母親的職業越來越理解。

趙玉清的丈夫是一位修路的市政工人,平時也相當忙。但市政工人的工作有忙有閑,每到休息的時候,丈夫也希望和妻子逛逛街,但趙玉清不行。對丈夫的不滿,她心裡十分清楚。她能做的,就是起得更早把飯菜做好,睡得更晚把家收拾得乾乾淨淨。就這樣,從1994年結婚至今,一直被“哄”的丈夫雖對妻子的工作有些埋怨,但這怨氣主要是心疼胃不好、睡眠不好、腰不好的妻子。他能做的,就是早晨給沒吃飯的妻子送早飯,除夕夜拎著水桶給鞭炮垃圾澆水……

前段時間,趙玉清夫婦一起看電視劇,男女主人公通信的情節讓趙玉清頗有感觸。她說,從相識至今,自己一直忙,從未給丈夫寫過一封信,也從未向丈夫表達過自己的感情。一天夜裡,趙玉清拿出紙筆,親手為丈夫寫了一封信。

趙玉清已經從“小環衛”變成了“老環衛”,帶領著一個19人的班組。指著被運走的垃圾方塊,趙玉清感慨地說:“我們這個行業一年365天不能休息。環衛部門如果全體放假一天,這個城市立馬就有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市民平時關注不到的。”

趙玉清所帶的班組一直是丹東市環衛部門的先進班組。問起原因,趙玉清坦率地說:“其實也沒啥竅門,無非就是多掃一下,多看一眼。”趕上下雪,趙玉清會提前一小時趕到收集樓,先把門口的路掃乾淨再開門。趙玉清的換位思考,贏得了居民們的尊重。常常有居民買來烤地瓜、西瓜送給她,每到這時,趙玉清就覺得自己的工作特別“高大上”。

說起工作,趙玉清滔滔不絕。但有一點她覺得很遺憾。這麼多年,她從沒在家安安穩穩過個年。

每到節假日,總是垃圾最多的時候,也是環衛工人最忙的時候。每年除夕,很多市民都有淩晨12點放鞭炮的習慣,鞭炮聲就是趙玉清工作的信號。除夕夜,穿著工作服,拎著掃帚、鐵鍬的趙玉清帶著兩個“助手”——丈夫和兒子,全家一起忙碌。雖然節假日不在家,每天又早出晚歸顧不上家,但趙玉清持家有自己的門道。她告訴記者,自己的秘訣就是一個字:哄。

兒子小時候對媽媽的工作非常不理解。上幼稚園,媽媽幾乎從未接送過兒子。上學開家長會,媽媽一共沒去過兩回。兒子從10歲開始放學回家就自己做飯。趙玉清對兒子表達母愛的方式是“哄”。能為兒子做的,都盡力做好。趙玉清一直告訴兒子,不管什麼職業,只要把它幹好就是成功的。特別是趙玉清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後,兒子對母親的職業越來越理解。

趙玉清的丈夫是一位修路的市政工人,平時也相當忙。但市政工人的工作有忙有閑,每到休息的時候,丈夫也希望和妻子逛逛街,但趙玉清不行。對丈夫的不滿,她心裡十分清楚。她能做的,就是起得更早把飯菜做好,睡得更晚把家收拾得乾乾淨淨。就這樣,從1994年結婚至今,一直被“哄”的丈夫雖對妻子的工作有些埋怨,但這怨氣主要是心疼胃不好、睡眠不好、腰不好的妻子。他能做的,就是早晨給沒吃飯的妻子送早飯,除夕夜拎著水桶給鞭炮垃圾澆水……

前段時間,趙玉清夫婦一起看電視劇,男女主人公通信的情節讓趙玉清頗有感觸。她說,從相識至今,自己一直忙,從未給丈夫寫過一封信,也從未向丈夫表達過自己的感情。一天夜裡,趙玉清拿出紙筆,親手為丈夫寫了一封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