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從基層到禮賓府,林鄭月娥當選為香港首位女特首

林鄭月娥當選香港特首(圖:中評社)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 以777票當選為第5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的林鄭月娥現年59歲, 祖籍浙江舟山, 是香港歷史上第一位女特首。 她於1957年出生在香港一個基層家庭, 原名“鄭月娥”, 與身為數學學者的丈夫林兆波結婚後冠夫姓, 改名為“林鄭月娥”。 童年時, 林鄭月娥與家人住在“沒電梯、沒沖廁、每晚洗澡有熱水就令自己很開心”的唐樓, 小學和中學均就讀於香港著名女校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 其後入讀當年象徵香港精英教育之首的香港大學。

時值香港“火紅年代”, 社會運動風起雲湧,

林鄭月娥曾組織和參與“認中關社”(認識中國、關心社會)活動, 到過北京清華大學交流, 又在內地多個地方參觀遊歷, 在香港她亦積極參與扶貧、社區探訪等活動, 甚至曾為爭取基層權益和抗議社會不公在當時的香港政府總部外靜坐示威。 1980年取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之後, 林鄭月娥加入香港政府, 獲聘被譽為“天之驕子”、晉升高級公務員必經崗位的政務主任, 展開長達37年的公職生涯, 直至今年初為參選行政長官而請辭。

當選後, 林鄭月娥與2位競爭者擁抱致意(圖:中評社)

37年公職生涯 政改成民望轉折

任職政務主任期間, 林鄭月娥曾在醫療衛生、地方行政、保安政策、選舉事務和證券市場多個領域或部門工作。 在港英時代末期,

她出任副庫務司一職, 負責財政預算規劃、開支管制、政府基本工程計畫以及對外解釋每年的政府財政預算案等工作範疇, 並於香港回歸後順利過渡為庫務局副局長。

2000年8月, 林鄭月娥轉任社會福利署署長, 為日後政務司司長任內領導處理扶貧、退休保障等民生議題打下基礎。 2003年11月, 林鄭月娥出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 分管規劃及地政事務, 期間遭遇中環填海訴訟, 她親自到街頭向市民派發宣傳冊, 講解政府立場, 爭取民意支持, 面對棘手問題的果敢作風引起外界關注。 不過在任職不足一年後的2004年9月, 林鄭月娥調任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 是香港回歸以來首位自願減薪且不升級的官員,

當時有報導指, 林鄭月娥主動申請調職, 是因為要照顧到當地升學的兩個兒子。

2006年3月, 林鄭月娥返回香港出任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 由此晉升為首長級甲一級政務官, 迎來她公務員生涯的頂峰。 2007年7月, 隨著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 林鄭月娥脫離公務員體系、進入問責官員班子, 她接受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的政治任命, 出任發展局局長, 成為特區政府主要官員。

在發展局局長任內, 林鄭月娥處理多宗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及具爭議性的事件。 在重置皇后碼頭的風波中, 林鄭月娥親赴現場與反對清拆並堅持留守的保育人士對話, 闡明政府先清拆、後重置的立場。 堅定果斷的行事作風, 令她贏得“好打得”(形容硬朗、能幹)的讚譽。

現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於2012年就職之後, 林鄭月娥更上一層樓, 迎來從政生涯新高峰, 獲委任為政務司司長, 成為特區政府當中地位僅次於行政長官的官員。 任內她領導政改三人小組, 負責推動香港邁向行政長官普選, 可惜無功而返, 期間更爆發“占中”。 政改所引起的巨大社會爭議, 令她的民望出現下滑。 去年12月, 梁振英宣佈放棄連任之後, 林鄭月娥收回早前不競逐行政長官的講法, 表明會重新考慮, 並於今年初正式宣佈參選行政長官。

此外, 林鄭月娥還先後獲曾蔭權和梁振英兩任行政長官, 分別于2010年和2016年頒授金紫荊星章和象徵香港特區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青年時代, 林鄭月娥到祖國各地遊歷。 圖為在西湖邊留影。

(圖:中評社)

政綱主打經濟民生 倡青年參與政策制定

即將於今年7月入主特首官邸禮賓府的林鄭月娥, 上任之初將面對一個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多項民生和福利政策未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累積多年、因政治議題爭議而陷入嚴重對立和缺乏互信, 甚至出現“本土”、“自決”和“獨立”思潮的香港社會。

在經濟方面, 林鄭月娥在政綱中提出稅務改革, 引入兩級制利得稅, 企業首200萬元的利得稅由16.5%降至10%, 同時為了鼓勵創新科技和創意產業, 企業的研究及開發開支可獲得稅務扣減寬免, 此外其經濟政綱在金融創新、傳統產業、再工業化等方面亦有著墨。

教育政策上, 林鄭月娥承諾上任後會即時增加每年50億元的教育經常性開支, 並會邀請教育專家,包括瞭解前線教學人員情況的專業人士參與檢討教育制度,確保教育政策的制定由專業領航。

在土地房屋問題方面,林鄭月娥提出成立專責小組,檢視土地供應事宜,包括考慮在維港以外填海、新界棕地、私人發展商土地儲備、市區重建、郊野公園邊陲等開發土地,同時重建置業階梯,為不同收入的市民提供置業機會,例如構建中產家庭可以負擔的“港人首置上車盤”。

民生議題上,林鄭月娥認為下屆政府應儘快落實有關“長者生活津貼”的改善措施,並密切監察這些社會保障計畫的執行情況,在檢討“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時,應研究令其分別適用於公屋戶和租住私樓家庭的安排。

備受爭議的勞工議題方面,林鄭月娥承諾會就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和標準工時問題聆聽勞工界及商界等各界意見,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聲音,並致力尋求共識,找出適合香港社會和經濟情況的政策方向。

在政制議題上,林鄭月娥說明白市民,尤其是青年人對普選的訴求,也明白“一人一票”選舉對行政長官及特區政府認受性和立法會公信力的重要,但由於相關議題具爭議性,政府不能貿然行事,必須審時度勢,凝聚共識,她承諾會在任內盡最大努力,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八三一”框架下營造有利推動政改的社會氛圍。至於《基本法》第23條立法,林鄭月娥指這是特區政府的憲制責任,加上世界形勢複雜多變,為國家安全進行本地立法更顯重要,但她亦認為這一議題極容易引起社會爭議和動盪,因此政府須權衡輕重、謹慎行事,並嘗試創造有利立法的社會環境。

此外,林鄭月娥還在政綱中提出政府架構重組,包括成立文化局、旅遊局,分拆運輸及房屋局,把土地和房屋事宜合併至一個政策局之下。同時為鼓勵青年參政議政,她將要求各政策局委任更多來自不同界別的青年成為法定組織及委員會委員,共商政事,並在適當時候規定各委員會須有一定比例的青年委員,以及會在中央政策組招聘20至30名有志於政策及項目研究、來自不同專業的青年人,以非公務員合約形式加入政府工作,一方面讓青年人的意見和建議及早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加入考慮之列,另一方面亦讓青年人對公共政策的制定有更深刻的瞭解。

編輯:耕叟

並會邀請教育專家,包括瞭解前線教學人員情況的專業人士參與檢討教育制度,確保教育政策的制定由專業領航。

在土地房屋問題方面,林鄭月娥提出成立專責小組,檢視土地供應事宜,包括考慮在維港以外填海、新界棕地、私人發展商土地儲備、市區重建、郊野公園邊陲等開發土地,同時重建置業階梯,為不同收入的市民提供置業機會,例如構建中產家庭可以負擔的“港人首置上車盤”。

民生議題上,林鄭月娥認為下屆政府應儘快落實有關“長者生活津貼”的改善措施,並密切監察這些社會保障計畫的執行情況,在檢討“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時,應研究令其分別適用於公屋戶和租住私樓家庭的安排。

備受爭議的勞工議題方面,林鄭月娥承諾會就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和標準工時問題聆聽勞工界及商界等各界意見,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聲音,並致力尋求共識,找出適合香港社會和經濟情況的政策方向。

在政制議題上,林鄭月娥說明白市民,尤其是青年人對普選的訴求,也明白“一人一票”選舉對行政長官及特區政府認受性和立法會公信力的重要,但由於相關議題具爭議性,政府不能貿然行事,必須審時度勢,凝聚共識,她承諾會在任內盡最大努力,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八三一”框架下營造有利推動政改的社會氛圍。至於《基本法》第23條立法,林鄭月娥指這是特區政府的憲制責任,加上世界形勢複雜多變,為國家安全進行本地立法更顯重要,但她亦認為這一議題極容易引起社會爭議和動盪,因此政府須權衡輕重、謹慎行事,並嘗試創造有利立法的社會環境。

此外,林鄭月娥還在政綱中提出政府架構重組,包括成立文化局、旅遊局,分拆運輸及房屋局,把土地和房屋事宜合併至一個政策局之下。同時為鼓勵青年參政議政,她將要求各政策局委任更多來自不同界別的青年成為法定組織及委員會委員,共商政事,並在適當時候規定各委員會須有一定比例的青年委員,以及會在中央政策組招聘20至30名有志於政策及項目研究、來自不同專業的青年人,以非公務員合約形式加入政府工作,一方面讓青年人的意見和建議及早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加入考慮之列,另一方面亦讓青年人對公共政策的制定有更深刻的瞭解。

編輯:耕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