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線上支付被網聯收緊,支付寶微信該如何應對?

當年阿裡被銀聯拒絕之後自建了支付寶, 而正是這個無奈之舉促使阿裡建立起來一個金融帝國, 而這也就是後來的螞蟻金服的雛形。

現在的支付寶已經獨立運營, 據資料顯示螞蟻金服的估值達到了750億美元, 這個體量足以媲美老牌美投行高盛。 在這樣的市場規模和商業價值之下, 銀聯是否後悔當初的決定呢?

近日央行發佈新規, 成立“網聯”並說明所有的非銀行類支付機構的網路支付業務都必須通過網聯平臺來處理, 也就是說先前不經過銀聯進行自行清算的平臺功能要被央行收回了, 這也意味著支付寶們在接入網聯之後, 客戶消費要多經過一個流程, 只是這樣的流程我們看不到罷了。

而業內對於此更關注的是這個多設置的支付環節是否會增加系統的負荷, 網聯系統平臺能否保證不同場景下的用戶消費能夠快速安全的進行。

從目前得知的消息來看, 網聯採用的是分散式結構設計, 將從支付寶等抽調人才來建設系統平臺。

網聯成央行“親兒子”, 銀聯地位尷尬

早前銀聯負責清算銀行卡業務, 而線上支付則主要通過直連銀行來進行, 後來為了區分線上、線下市場, 銀聯則負責線下收單清算, 網聯則負責線上支付環節。 而我們都知道, 支付寶、財付通等的崛起已經超過了銀聯的掌控, 網聯的出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支付機構要將系統接入到網聯平臺, 在進行交易時會通過網聯來聯通銀行機構, 將用戶帳戶的資金進行清算。 當然, 用戶在支付平臺上的資金則當做備付金, 暫時放在支付機構, 而支付機構則不能通過銀行來獲取備付金利息,

這一政策就使得支付機構損失不少利息來源。 據媒體測算, 支付寶每個季度要損失近4000萬利息, 而財付通損失也有3000萬左右。 這也是無奈的, 因為央行要收回支付機構的清算功能, 就要把備付金逐漸上交, 這樣支付機構則更顯現的是工具的價值。

網聯與銀聯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行使權利的管道不同, 網聯的誕生就是為了將模糊化的銀聯職責進行細化處理。 當然, 銀聯的地位依然在, 只是這個本身是銀聯的權職因為被支付平臺跨過去後直連銀行, 很難再拾起來。 網聯的存在彌補了銀聯的不足, 同時還將通過協力廠商支付的所有支付交易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裡。

協力廠商支付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對於協力廠商支付平臺來說,

網聯的入局並非全都是壞事。 反而在限制了支付寶、財付通之後, 中小支付機構的生存空間更大了, 他們將處於同一個層級。 而其中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在於此, 而是在於通道上。

支付寶、財付通佔據線上支付市場超過90%的業務, 被強制通過網聯進行線上清算, 不能直接通過銀行直連, 那麼就是說支付寶們喪失了牽制銀行的本錢, 沒有備付金的支持就失去了談判的籌碼。

而在聯通網聯之後, 無論是先前直接聯通銀行的交易還是平臺內部的備付金交易, 都要通過網聯的平臺, 而網聯平臺的處理速度以及效率直接影響協力廠商支付機構的用戶體驗, 如果因為技術問題而影響了行業平臺的運營秩序的話,

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 網聯多出來的通道扼住了協力廠商支付平臺和銀行的咽喉。

支付寶們會採取何種措施來彌補損失?

既然是央行的規定, 自然是要堅決執行的。 但是, 對於協力廠商支付來說, 不僅喪失了備付金的利息收入, 而且還喪失了備付金的清算功能。 即便是備付金清算對於支付平臺來說影響不大, 但要考慮到自身的資料資訊被央行監管, 而備付金進一步上交後, 平臺的價值也會大大下跌。 那麼, 隨之而來的股東權益、企業價值水準是否會被降級?

這是必然的, 對於支付寶們來說, 上交的不僅僅是備付金, 還有掌握在手中的籌碼。 而這樣一來, 支付寶們是處在同一水平線上來的, 但他們又必須採取行動來彌補現在的損失。

1、加強平臺理財、基金功能的推進和深化

既然備付金沒了,那麼只有在理財、基金等產品上為使用者提供更多地選擇,同時也會為自己預留更多的空間來轉化用戶的備付金。我們知道支付寶有餘額寶等產品,其實就是將備付金轉化為可盈利的資金,但沒有了利息的進項,合作方式也由平臺合作轉化為個人狀態,而這樣會不會造成支付平臺的理財產品氾濫?

2、通過加速資金流動來獲得利益分成

只有資金流動起來,支付平臺的價值才會更好的體現出來。支付寶與淘寶、天貓等眾多交易平臺相連接,資金流動也屬於高頻動作。那麼,支付寶與淘寶之間是否要建立新的過渡機制來截流?此外,通過加速平臺內用使用者資金的多次消費也可以在資金流通中,一遍一遍的薅羊毛。

3、催生平臺內用於結算的“代幣”盛行

如果只是資金要通過網聯來清算,那麼在平臺內部使用代幣來代替資金流通是否會產生新的資金價值,而避免了與支付這一環節掛鉤?類似於Q幣、比特幣等是否會再次盛行起來呢?

其實我們注意到幾個點,一個是騰訊新推出的信用分系統,通過評估生態內用戶的消費行為來計算消費者的信用分,與支付寶的芝麻信用有相同的功效,而這顯然是為完善騰訊內部支付系統來的。

還有一個是關於平臺內押金問題,我們知道OFO、摩拜手中握有大量的用戶押金,這些資金的監管也要走上正軌,這些平臺是使用微信、支付寶來進行押金交易的,得到的押金是暫放在自己的平臺內,不屬於支付系統內的,那麼,網聯是否要將其當做備付金來處理呢?

筆者認為線上支付被收緊之後,在央行的監管之下,涉及到的支付交易更加透明,正如不少分析人士所說,就連網路洗錢也要被斷頭了。支付寶們在迎合策監管的同時,還要探索自己的出路,至於效果如何就要看各方的推進程度以及監管層的態度了。

1、加強平臺理財、基金功能的推進和深化

既然備付金沒了,那麼只有在理財、基金等產品上為使用者提供更多地選擇,同時也會為自己預留更多的空間來轉化用戶的備付金。我們知道支付寶有餘額寶等產品,其實就是將備付金轉化為可盈利的資金,但沒有了利息的進項,合作方式也由平臺合作轉化為個人狀態,而這樣會不會造成支付平臺的理財產品氾濫?

2、通過加速資金流動來獲得利益分成

只有資金流動起來,支付平臺的價值才會更好的體現出來。支付寶與淘寶、天貓等眾多交易平臺相連接,資金流動也屬於高頻動作。那麼,支付寶與淘寶之間是否要建立新的過渡機制來截流?此外,通過加速平臺內用使用者資金的多次消費也可以在資金流通中,一遍一遍的薅羊毛。

3、催生平臺內用於結算的“代幣”盛行

如果只是資金要通過網聯來清算,那麼在平臺內部使用代幣來代替資金流通是否會產生新的資金價值,而避免了與支付這一環節掛鉤?類似於Q幣、比特幣等是否會再次盛行起來呢?

其實我們注意到幾個點,一個是騰訊新推出的信用分系統,通過評估生態內用戶的消費行為來計算消費者的信用分,與支付寶的芝麻信用有相同的功效,而這顯然是為完善騰訊內部支付系統來的。

還有一個是關於平臺內押金問題,我們知道OFO、摩拜手中握有大量的用戶押金,這些資金的監管也要走上正軌,這些平臺是使用微信、支付寶來進行押金交易的,得到的押金是暫放在自己的平臺內,不屬於支付系統內的,那麼,網聯是否要將其當做備付金來處理呢?

筆者認為線上支付被收緊之後,在央行的監管之下,涉及到的支付交易更加透明,正如不少分析人士所說,就連網路洗錢也要被斷頭了。支付寶們在迎合策監管的同時,還要探索自己的出路,至於效果如何就要看各方的推進程度以及監管層的態度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