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滴滴大數據:全國400座城市的夜晚是這樣的(附炫酷燈光圖)

汽車射出兩道燈光,

把黑暗的公路,

變成光明的走廊。

——《夜行》

圖1 車水馬龍的三裡屯夜晚, 路邊叫車的人們。

夜色漸濃, 華燈初上。 結束了白天生活的A面,

人們開始了夜晚生活的B面。

伴隨著社會生產力提升和城市化進程加劇, 傳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產生活習慣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時間上向更深的夜晚延續, 成為不容忽視的生產力, 被稱為“夜間經濟”。

夜間經濟(night-time economy)一詞源自20世紀70年代英國為改善城市中心區夜晚空巢現象提出的經濟學名詞。 在學界的共識是, 夜間經濟是現代城市業態之一, 指從當日下午6點到次日淩晨6點所包含的經濟文化活動, 其業態囊括了晚間購物、餐飲、旅遊、娛樂、學習、影視、休閒等等。

夜間經濟需依靠交通支撐, 據報導, 上海市今年推出夏季週末及節假日地鐵運營時間延長60分鐘, 希望借助“寶貴的1小時”增加商場營業額;去年倫敦地鐵部分線路24小時運營,

通宵地鐵計畫將為倫敦經濟每年帶來7700萬英鎊的收益。

出行使得夜間經濟活動得以存續, 也成為最顯性的表現。 一個城市的夜間出行越強烈, 經濟活動強度越大。 下面, 我們通過滴滴出行大資料, 來分析中國城市的夜間出行情況。

400城群星閃耀

連成夜間出行“胡煥庸線”

首先, 從全國範圍內來看, 用動態的、以人的活動為核心的方法來觀察這一問題, 我們通過滴滴出行的訂單繪製了從白天到夜間的“群星閃耀”圖。

圖2 全國400城24小時出行熱力變化

出行是一個城市人氣集聚、夜生活活躍程度以及城市繁榮的表像, 活躍的城市對人流吸引強, 也往往經濟更發達, 產業更繁榮。 發光的蜘蛛網是都市圈, 一個個亮斑是孤立的大城市, 而一些缺乏人氣的小城市、鬼城空城則在夜晚黯淡了許多。

將時間定格在18點, 從圖3中可以發現, 東南半壁的活躍程度遠超西北, 最亮的地區是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 從遼寧起沿海各城市連起中國大陸綿延的海岸線。

圖3 全國400城18:00點出行熱力圖

中部城市中鄭州、武漢、長沙熱度比較突出;到了西部, 西安、成都、重慶夜間出行最為閃亮, 值得注意的是, 根據圖2動圖, 即便到了22點後, 內蒙古、甘肅、新疆和西藏還有不少城市依然在活躍;在東北地區, 三個省會城市在夜晚各自孤獨地閃亮著。

再將內陸主要城市相連, 就成為一條夜間出行活躍的“胡煥庸線”, 甚至向西向北有所突破, 線的右側囊括了更多城市。 移動互聯技術使東西部的出行被拉平, 就如新疆遠離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 作為中亞國際化大都市, 烏魯木齊的智慧出行發展與“一帶一路”倡議相輔相成, 出行需求以迅猛的勢頭增長著。

此前, 學術界曾用NASA夜間燈光圖來研究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 較亮的夜間燈光照明與較高的GDP緊密相連, 用一個地區燈光的衛星觀測資料可以更為準確地揭示當地的經濟發展水準(Chen&Nordhaus,2011; Henderson et al,,2012)。 而通過夜間出行軌跡繪製的“燈光”, 正有異曲同工之妙。

圖4 夜間出行(22:00-06:00)占比最高的前十城市

從全國400城範圍來看,根據滴滴出行大資料,夜間出行占比最高的前十個城市中,南方城市占了8個,這大概與南方一年四季氣候溫暖、夜生活種類豐富,及居民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除此,沿海地區城市占了6個,海邊城市食材豐富,居民大多有宵夜的習慣,再加之不少也是旅遊城市,深夜的出行就非常活躍了。

從深夜不眠到日落而息,

你的家鄉是哪一型?

接下來,我們選取了省會城市及其他訂單排名靠前的共100個城市,從16:00—24:00,用不同顏色代表活動強度,繪製了夜間出行分佈趨勢圖,從圖5中可以看出,中國主要城市歸為四種類型。

圖5 中國主要城市夜間出行分佈趨勢(點擊圖片查看高清大圖)

不夜城 活躍指數✨✨✨✨✨

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和部分珠三角及東部沿海城市(以佛山、東莞和廈門為代表),夜間出行極為活躍,具有明顯的雙高峰,除18:00左右的晚高峰外還會在21:00-22:00出現夜高峰。

22點之城活躍指數✨✨✨✨

二線和三線城市為主,以武漢、福州和長沙等為代表,夜間出行較為活躍,雖然有明顯的晚高峰,但22:00之前各時段的出行量均保持在較高水準。

夜深人靜型 活躍指數✨✨✨

三四線城市為主,東部城市以無錫、煙臺為主,中西部地區以瀘州、綿陽和南充等為代表,出行高峰集中在18:00—19:00之間,夜間出行極不活躍。

日落而息型 活躍指數✨✨

這種類型以東北城市為主,16:00開始打車出行的活躍程度明顯增加,在17:00-18:00之間達到高峰,夜間22:00以後的活躍程度極低,單位小時內的出行量不及高峰時段的1/5。

圖6 典型城市分時段活動強度比較(點擊圖片查看高清大圖)

不同城市類型也反應出這些城市的居民生活習慣、經濟發展情況。拿典型城市來說,哈爾濱是晚高峰最早的城市,17:00前進入高峰,東北城市冬季晝短夜長,全年都延續了這樣的工作習慣,上班早下班也早,但晚高峰過後,就逐漸進入沉靜期,在22:00後出行量就很少了。

晚高峰最晚的城市是烏魯木齊,峰值出現在19:30,這大概受時差影響比較大,由於中國全境都採用北京時間(UTC+8)作為標準時,地處東六區的烏魯木齊地當地時間會比北京時間延後兩個小時。北京時間19:30相當於烏魯木齊當地時間17:30,也是正常下班時間。

夜間出行最活躍的城市是北京,18:00,21:00,22:00都為出行高峰,在23:30後才慢慢降了下來;最不活躍的城市是九江,19:00點後出行量大幅下降;而麗江,是一個沒有晚高峰只有夜高峰的城市,作為旅遊城市,通勤的晚高峰消失了,一波波的遊客高潮在夜晚又將古城點燃了。

同樣是夜間出行,每個城市目的地的占比又各自不同,從中反應出的是城市性格和居民生活習慣。

圖7 北京21:00-22:00目的地為住宅社區和消費場所的出行軌跡(藍色代表住宅區,橙色代表休閒娛樂場所)

圖8 廣州21:00-22:00目的地為住宅社區和消費場所的出行軌跡(藍色代表住宅區,橙色代表休閒娛樂場所)

在圖7和圖8中,藍色代表目的地為住宅區的打車訂單,橙色代表休閒娛樂的打車訂單,拿北京和廣州對比,可以看出,北京21:00後回家比例最高,大量的人從國貿、西二旗、望京幾個中心向外湧出,北京的2000萬人在為生活忙碌著;廣州人夜間出行中消費場所遠大於住宅社區,他們下班後更喜歡去休閒放鬆,生活工作兩不誤,廣州1400萬人在享受生活。

研究機構“倫敦中心”主任本·羅傑斯認為,人們的出行情況直接影響到了夜間經濟的繁榮。資料顯示,北京王府井出現超過100萬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上海夜間商業銷售額占白天的50%,重慶2/3以上的餐飲營業額是在夜間實現的,廣州服務業產值有55%來源於夜間經濟。

夜間活動受交通限制往往不能盡興就得戛然而止,一到晚上10點後人們像擔心午夜鐘聲敲響的灰姑娘一樣擔心錯過末班車,網約車此時就成為基礎設施夜間的有力補充,方便人們出行的同時延長經濟活動時間。

圖4 夜間出行(22:00-06:00)占比最高的前十城市

從全國400城範圍來看,根據滴滴出行大資料,夜間出行占比最高的前十個城市中,南方城市占了8個,這大概與南方一年四季氣候溫暖、夜生活種類豐富,及居民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除此,沿海地區城市占了6個,海邊城市食材豐富,居民大多有宵夜的習慣,再加之不少也是旅遊城市,深夜的出行就非常活躍了。

從深夜不眠到日落而息,

你的家鄉是哪一型?

接下來,我們選取了省會城市及其他訂單排名靠前的共100個城市,從16:00—24:00,用不同顏色代表活動強度,繪製了夜間出行分佈趨勢圖,從圖5中可以看出,中國主要城市歸為四種類型。

圖5 中國主要城市夜間出行分佈趨勢(點擊圖片查看高清大圖)

不夜城 活躍指數✨✨✨✨✨

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和部分珠三角及東部沿海城市(以佛山、東莞和廈門為代表),夜間出行極為活躍,具有明顯的雙高峰,除18:00左右的晚高峰外還會在21:00-22:00出現夜高峰。

22點之城活躍指數✨✨✨✨

二線和三線城市為主,以武漢、福州和長沙等為代表,夜間出行較為活躍,雖然有明顯的晚高峰,但22:00之前各時段的出行量均保持在較高水準。

夜深人靜型 活躍指數✨✨✨

三四線城市為主,東部城市以無錫、煙臺為主,中西部地區以瀘州、綿陽和南充等為代表,出行高峰集中在18:00—19:00之間,夜間出行極不活躍。

日落而息型 活躍指數✨✨

這種類型以東北城市為主,16:00開始打車出行的活躍程度明顯增加,在17:00-18:00之間達到高峰,夜間22:00以後的活躍程度極低,單位小時內的出行量不及高峰時段的1/5。

圖6 典型城市分時段活動強度比較(點擊圖片查看高清大圖)

不同城市類型也反應出這些城市的居民生活習慣、經濟發展情況。拿典型城市來說,哈爾濱是晚高峰最早的城市,17:00前進入高峰,東北城市冬季晝短夜長,全年都延續了這樣的工作習慣,上班早下班也早,但晚高峰過後,就逐漸進入沉靜期,在22:00後出行量就很少了。

晚高峰最晚的城市是烏魯木齊,峰值出現在19:30,這大概受時差影響比較大,由於中國全境都採用北京時間(UTC+8)作為標準時,地處東六區的烏魯木齊地當地時間會比北京時間延後兩個小時。北京時間19:30相當於烏魯木齊當地時間17:30,也是正常下班時間。

夜間出行最活躍的城市是北京,18:00,21:00,22:00都為出行高峰,在23:30後才慢慢降了下來;最不活躍的城市是九江,19:00點後出行量大幅下降;而麗江,是一個沒有晚高峰只有夜高峰的城市,作為旅遊城市,通勤的晚高峰消失了,一波波的遊客高潮在夜晚又將古城點燃了。

同樣是夜間出行,每個城市目的地的占比又各自不同,從中反應出的是城市性格和居民生活習慣。

圖7 北京21:00-22:00目的地為住宅社區和消費場所的出行軌跡(藍色代表住宅區,橙色代表休閒娛樂場所)

圖8 廣州21:00-22:00目的地為住宅社區和消費場所的出行軌跡(藍色代表住宅區,橙色代表休閒娛樂場所)

在圖7和圖8中,藍色代表目的地為住宅區的打車訂單,橙色代表休閒娛樂的打車訂單,拿北京和廣州對比,可以看出,北京21:00後回家比例最高,大量的人從國貿、西二旗、望京幾個中心向外湧出,北京的2000萬人在為生活忙碌著;廣州人夜間出行中消費場所遠大於住宅社區,他們下班後更喜歡去休閒放鬆,生活工作兩不誤,廣州1400萬人在享受生活。

研究機構“倫敦中心”主任本·羅傑斯認為,人們的出行情況直接影響到了夜間經濟的繁榮。資料顯示,北京王府井出現超過100萬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上海夜間商業銷售額占白天的50%,重慶2/3以上的餐飲營業額是在夜間實現的,廣州服務業產值有55%來源於夜間經濟。

夜間活動受交通限制往往不能盡興就得戛然而止,一到晚上10點後人們像擔心午夜鐘聲敲響的灰姑娘一樣擔心錯過末班車,網約車此時就成為基礎設施夜間的有力補充,方便人們出行的同時延長經濟活動時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