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這一期《朗讀者》,請你一定要備好紙巾!

睹物思人, 會“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有情人之間難免會“執手相看淚眼”,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這是對故土家園最深沉的告白。 眼淚是一種直接傳遞感情的載體, 它表達著我們的內心情感與心路歷程。 眼淚, 就像一條永不乾涸的河流, 滋潤著我們的生活。 《朗讀者》 是否會讓你流下眼淚呢?

· 朗讀者-陸川 ·

在《可哥西裡》的拍攝中, 導演陸川經歷了一次生死, 在那次意外中, 他失去了一個夥伴, 流下了痛苦的眼淚。 在電影剪輯時陸川與王中磊產生了分歧, 他想要給觀眾們留下的不是眼淚,

而是思考。 看過太多的生與死, 大自然可怕的力量, 陸川想要把人類生命的脆弱傳遞給觀眾。

此次陸川朗讀王宗仁的《藏羚羊的跪拜》獻給多年來默默守護可哥西裡的人們。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 包括動物在內, 都是神聖的。 ”動物通人性, 藏羚羊的跪拜是為了未出世的小藏羚羊。 在陸川的朗讀中, 我們似看到可哥西裡那片土地上孕育的每個神聖卻又脆弱的生命。

· 朗讀者-斯琴高娃 ·

演員斯琴高娃在戲中飾演過很多母親角色, 流下過很多眼淚, 其中大部分角色都有母親的影子。 母親是個剛強的女人, 不輕易落淚, 卻在面對孩子的事時總是淚眼朦朧。 每次給孩子打電話, 從不流眼淚, 只是笑, 但這笑容中卻飽含著思念的淚水。

母親看到斯琴高娃戲中老年妝容時, 雖然知道是假的, 卻也忍不住流下眼淚。

有爹有娘, 就有家。 無論走得再遠, 永遠有個人惦記著你, 那就是母親。 斯琴高娃朗讀賈平凹的《寫給母親》獻給自己的母親。 “三年以前我每打噴嚏, 總要說一句:這是誰想我呀?我媽愛說笑, 就接茬說:誰想哩, 媽想哩!”每字每句都讓斯琴高娃回憶起母親, 不禁熱淚肆流, 長聲哭泣。 此情也感動了董卿, 使她一度泣不成聲。

· 朗讀者-賴敏 ·

賴敏不知道自己生命的長度, 但在丈夫丁一舟的陪伴下, 她拓寬了自己生命的廣度。 2015年二人從廣西出發, 在遼闊的中國版圖上開啟“心形之旅”, 見識更多的風景。 在布達拉宮前, 丁一舟向賴敏求婚, 自此, 牽絆在他們的生命中無法抹去。

今天, 賴敏朗讀三毛的《你是我不及的夢》, 獻給深愛的丈夫丁一舟。 丁一舟和賴敏與三毛一樣, 一直在旅途路上。 “畢竟, 就算是一小束吧, 也是他的愛情。 ”人生路途很遙遠, 丁一舟與賴敏在有限的時光, 讓生命過得精彩, 一路的陪伴, “我愛你”三個字也變得更加有份量。

· 朗讀者-張家敏 ·

張家敏患乳腺癌第一次手術後, 她無法面對自己殘缺的身體, 整整三個小時在浴室裡, 淚與水同流。 除了體膚之痛, 更多的是精神與心靈的煎熬。 1995年, 張家敏公開了自己的家庭電話, 為患病的姐妹們提供24小時的傾訴熱線。 2012年, 張家敏與姐妹們成立了粉紅絲帶志願服務隊, 為更多抗癌的姐妹們提供幫助。

每一個生命都不應輕易放棄。

張家敏朗讀泰戈爾的《生如夏花》送給所有抗擊乳腺癌的姐妹們, “我相信自己, 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敗, 妖冶如火。 ”生命給了張家敏和許多患乳腺癌的姐妹們猝不及防的考驗, 但她們沒有低下頭, 而是昂著頭過燦爛的生活。

· 朗讀者-張魯新 ·

被稱為“不哭的男人”的張魯新, 在一次高原外出考察, 與同事勘察地貌時迷了路, 生命全部託付在三根燃燒的火柴上, 在燃盡最後十秒時, 他們得以被發現, 那時張魯新流下了慶倖的眼淚。 2001年6月底, 青藏鐵路工程正式開工, 幾十年的努力, 幾代人的奮鬥, 換來這偉大的一天, 那一刻張魯新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今天, 張魯新的學生朗讀撒母耳·烏爾曼的《青春》獻給老師, 將自己的年華奉獻給凍土科研研究,

看著青藏鐵路從無到有, 這是青春的見證。 張魯新也與全場觀眾共同朗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選段, “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 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

朗讀者

更多精彩盡在3月26日晚19:30分CCTV3綜藝頻道, 與您繼續朗讀!

編輯 | 劉冰玉©央視綜藝

■點擊關鍵字有驚喜, 試試看!

無聲的文字, 有聲的傾訴!快來為朗讀者點贊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