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優秀第一書記張雷威:17年煉就企業扶貧“內行”

張雷威2015年6月就已經正式退休, 但仍然擔任米脂縣李家站鄉史家坬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和第一書記。 實際上, 自2000年起, 他就先後參加了“萬名幹部下農村”“千企千村”“兩聯一包”“駐村聯戶”等活動, 足跡遍佈榆陽、清澗、神木、吳堡、佳縣、米脂6縣區, 累計幫扶12個鄉鎮2000多戶群眾脫貧。

從那時算起, 他已經在村幫扶了17年。

扶感情 扶觀念

最初, 張雷威到神木縣芹菜溝村扶貧。 他採取的第一個行動, 是把在外打工的勞力、也是各家的主心骨叫回來栽樹。 為了和村民拉近距離, 他留下大家一起吃飯。 幾杯薄酒下肚, 大家的話匣子全打開了。

“要和村民交朋友、拉家常。 逢到飯點不要客氣, 村民吃啥你端碗就吃;上炕盤腿, 沒有凳子就蹲著;渴了, 拿起水缸裡的大勺舀起就喝。 你不嫌棄他, 他才跟你說心裡話。 情況摸得越深越准, 越便於工作。 ”和農民打成一片, 老張才著手扶貧。

張雷威(右)與村民探討香菇種植

底數清 項目准

這些年來, 老張寫下了5大本幾十萬字的“扶貧日記”。

底數清, 專案才准, 扶貧沒有不見效的。 “把所有的情況綜合起來分析, 有共性的原因, 比如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的制約, 就在這方面立項目;有個別的原因, 就各家各戶具體解決。 ”

吳堡縣下山畔村十年九旱, 但村裡產的紅棗個大、味甘、色豔, 供不應求, 就是產量小。 老張向省電力公司申請了15萬元, 在山上修了15口集雨水窖, 又組織村民打藥防蟲。 只一年, 1820畝棗樹變成了“搖錢樹”, 收入300多萬元。 至今該村仍然是省級“一村一品”示範村。

創新思路 措施落地

到米脂縣史家坬村後, 他籌資30萬元, 扶持貧困戶養羊、養牛, 並發放了22台鍘草機。

在米脂縣印鬥鎮七裡廟村時,

他因地制宜, 發揮當地優勢發展香菇種植產業, 通過能人大戶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17年來, 老張扶貧的幾十個村中, 幾乎村村都有他留下的基礎設施項目;針對具體貧困戶, 一戶一策, 幫助他們渡過難關、脫貧致富, 這也讓老張感到了生命的價值。

2015年9月已辦理退休, 但他仍代表省市電力公司參與扶貧工作。 他還寫了一首小詩:“無功少過安然退, 品茶戲孫享天倫。 精准扶貧事未盡, 扶貧幫困勤諮詢。 ”

“他是企業扶貧的內行。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雲到米脂調研扶貧工作時這樣評價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