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右腿抬不高,一查長個乒乓球大腫瘤

鄰居王奶奶, 身材有些胖, 同時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 平時也一直用藥物控制, 每天早晚王奶奶都會去健身中心鍛煉身體, 去年入冬前, 王奶奶又到社區的健身中心去健身, 可是發現右腳總是抬不高, 拽開褲腿一看, 嚇了一跳, 所以在小腿的位置起了一個肉嘎, 於是就和老伴去醫院檢查, 一查長個乒乓球大腫瘤, 這可嚇壞了王奶奶!

“可能是膕動脈瘤。 ”孫蓬為王奶奶檢查後表示, 隨後病人所做的血管彩超結果, 證實了孫蓬的判斷。 “在其膕窩的位置, 有一個血栓腫塊, 動脈中一些小的血栓可能已經脫落, 堵塞了細小動脈, 所以出現腳上會多處藍紫色。 ”

附壁血栓慢慢脫落

導致藍紫色“垃圾腳”

腳部呈現藍紫色, 醫學上稱為“垃圾腳”, 這一切均來自膕窩的腫塊。 孫蓬說, 膕窩其實就是正對著臏骨也就是膝蓋骨後面柔軟的組織, 膕動脈瘤就是在這個位置的動脈上形成附壁血栓。

膕動脈瘤是周圍動脈瘤的一種, 除了腦動脈、冠狀動脈、主動脈等“核心城區”之外, 其他的都被稱之為“周圍”。

“隨著近年來居民生活習慣的改變, 周圍的動脈瘤的發病率是越來越高, 一個個隱藏在人體深處的動脈瘤, 好比一顆顆‘不定時炸彈’, 很可能就對身體突然‘襲擊’。 ”孫蓬介紹說, 膕動脈瘤最常見的症狀, 就是局部出現進行性增大的、膨脹性、搏動性腫塊, 並且隨著腫塊的增大, 可表現出疼痛(多為脹痛不適)。 剛形成腫塊時, 病人感受到隱隱疼痛, 一般都以為是膝關節酸痛而忽略掉。 直到血栓腫塊脫落, 隨著血流四處飄蕩, 從而堵塞遠端動脈, 造成遠端肢體, 如手腳部位的急性缺血, 出現王奶奶呈藍紫色的“垃圾腳”,

才會被病人發現並治療。

50歲以上中老年人

走路間歇性跛型要檢查

“須在第一時間進行手術治療, 否則缺血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直至截肢。 ”孫蓬告訴記者, 當他為王奶奶打開膕窩位置時, 看到一個乒乓球大的血栓塊。 “我們取出血栓塊, 然後從另一條腿上截取一段血管縫合在缺損的位置。 ”

孫蓬說, 在臨床門診中, 很多人因為沒有在意, 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因為膕窩裡, 病人疼痛時, 以為腿關節疼, 扛扛就過去了, 有的甚至膕動脈瘤長到蘋果大, 才發現前往就診。 ”

如何及時發現膕動脈瘤?孫蓬告訴記者, 有三個明顯的症狀。

一、膕動脈瘤是一個搏動型腫塊, 一跳一跳的;

二、因瘤體裡有血栓, 會隨著人走動時隨時往下掉,

掉下時, 腳有疼痛、麻木或涼的感覺;

三、膕動脈原與膕靜脈及脛神經緊密相鄰, 當動脈瘤增大後, 首先壓迫膕靜脈, 引起回流障礙, 會出現小腿水腫, 甚至在靜脈內產生血栓。 瘤體進一步增大後, 可壓迫脛神經, 引起疼痛和運動功能障礙。

“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走路間歇性跛型, 第一時間除了考慮下肢動脈硬化, 還要注意是否患上膕動脈瘤, 不要等出現‘垃圾腳’等症狀再去治療。 ”孫蓬提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