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金絲猴廣州誕生記 廣州動物園老飼養員講述與金絲猴的故事

金絲猴母子倆。

小金絲猴明亮已經1歲了。

大洋網訊 本月, 廣州動物園時隔15年再一次成功繁殖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川金絲猴寶寶“明亮”正式滿一周歲了。 2月底, 園方特意舉辦了“小小美猴王生日慶典”活動, 金絲猴一家三口成了動物園的大明星。 在金絲猴家庭健康成長的背後, 飼養員的悉心付出, 也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專門飼養金絲猴的飼養員張伯明今年已經59歲, 明年便將退休。 他自20歲進入動物園工作以來, 近40年養過各種各樣的動物, 金絲猴在他職業生涯的最後畫上獨特而難忘的一筆。

在養金絲猴之前,

張伯明飼養的是尾猴。 這一經驗也讓他成為飼養這一對川金絲猴的最佳人選。

2013年10月12日, 從上海野生動物園引進的兩隻金絲猴來到了廣州動物園:雄猴“明星”, 4歲, 魁梧、彪悍;雌猴“明珠”, 3歲, 嬌小, 安靜。

張伯明記得, 初來乍到的這對金絲猴有些害怕生人靠近, 總是形影不離。 “我想一定要跟它們混熟一點、好一點, 不要給它們心理壓力。 ”於是張伯明不刻意接近, 只讓兩隻金絲猴在館內自由活動。 要餵食才招手讓它們自己過來。

就這樣過了三五天, 兩隻金絲猴漸漸習慣了張伯明的存在和他的照料。 “它認為你對他沒有惡意, 就可以跟你交朋友了, 動物跟人也會交朋友的。 ”和各種動物打了多年交道的張伯明已然有一套和動物“交朋友”的小竅門。

他還記得第一次摸金絲猴毛的時候, 兩隻一塊兒在他身邊, 仍有些警惕, 但是默許了這一舉動, 安然地吃著水果。 慢慢地, 金絲猴也開始理解張伯明的意圖。 比如用手招呼, 金絲猴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 在幹活的時候, 調皮的金絲猴還會好奇地擺弄張伯明的工具。 “我會揮手告訴它:‘星仔, 不要這樣, 你跑開。 ’它都能懂。 ”

感冒了要喂藥

生氣了要“降火”

張伯明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觀察兩隻金絲猴, 看看它們有沒有生病, 有沒有異常活動。 如果發現金絲猴活動少了, 或是精神狀態不佳, 就要通過觀察到的情況, 去判斷金絲猴的狀態。 兩隻金絲猴剛來動物園的時候正是十月份, 廣州仍是酷熱難消, 氣溫仍在30℃左右,

明星、明珠都有些不適應。 動物園就會對金絲猴館噴些水霧或者放一些很大的冰塊, 以降低館內高溫。

如今, 兩隻金絲猴已經習慣了廣州的氣候, 沒有生過什麼病, 只有過幾次感冒。 “動物也和人一樣。 生病了, 我也會給它喂藥。 ”給金絲猴喂藥可比給嬰兒喂藥難多了。 張伯明想到一個辦法, 將水果切口, 把夏桑菊沖劑滴到進去, 嚴格控制藥量。 就這樣, 金絲猴在不知不覺中被治好了。

金絲猴在脾氣暴躁的時候會抓張伯明的衣服。 “人都有發脾氣的時候, 何況是動物。 ”張伯明稱, 每當這個時候, 張就會採摘一些桑葉給他們吃, 讓他們“降降火”, 不會那麼煩躁。

陪伴它們度過寒冬

守候猴寶寶的出生

張伯明還清楚地記得明珠生產猴仔那天的情形。

這是園方自2000年繁殖金絲猴後時隔15年才可能迎來的又一隻川金絲猴, 也意味著這兩隻金絲猴在來廣州三年多終於要開枝散葉;對於張伯明而言, 他悉心照料、一點一滴地見證了雌猴明珠半年來孕育這個寶貴新生命全過程, 終於迎來關鍵時刻, 他的心情自然是既高興又緊張。

張伯明介紹, 10月份觀察到雌猴懷孕後, 他就十分注意讓它保證充足的營養、充沛的精神, 每天都要有足夠的活動量。

去年1月, 恰逢廣州出現下雪的罕見寒冷氣候, 兩隻金絲猴抱在一起互相取暖, 當時的明珠已經懷孕了。 張伯明密切留意天氣預報, 格外注意館內的氣溫, 適時通過設備制暖獲得恒溫, 儘量不讓金絲猴受冷。

金絲猴的交配盛期在每年的8月至10月,

雌猴的孕期在6個月左右。 根據這個規律, 從去年的2月25日起, 張伯明就開始每天早上六時多就到動物園來觀察母猴。 在生產前幾天, 明珠就有了一些反應:乳房漲奶、小猴仔在肚子裡動……終於到去年3月1日6時多, 張伯明到館時, 明珠已經開始生產, 6時35分左右, 金絲猴寶寶順利出生。

第一天, 初為母親的明珠不懂如何正確抱猴仔, 也不懂餵奶。 最後小猴仔頑強地激發出了媽媽的本能, 終於在下午六時多喝到了第一口奶。 “生產的時候肯定不容易的, 真的很擔心出現危險。 ”張伯明一直守候在明珠身邊, 直到聽到小猴子叫, 心裡才真正放下心來。

如今, 張伯明馬上就要退休了。 他對這三隻“美猴兒”還是很捨不得。 但一想到,以後有時間可以帶自己兩歲的孫子過來看看動物,讓孫子知道,那幾隻活潑可愛的金絲猴是爺爺的“好朋友”,也是一件十分開心的事。

文/廣報記者李波、全傑 圖/廣報記者楊耀燁

但一想到,以後有時間可以帶自己兩歲的孫子過來看看動物,讓孫子知道,那幾隻活潑可愛的金絲猴是爺爺的“好朋友”,也是一件十分開心的事。

文/廣報記者李波、全傑 圖/廣報記者楊耀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