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迪拜的網紅之路:短短20年,從沙漠小漁村,變成世界最豪城市

敢為天下先, 是迪拜的信仰, 也是其成功之道。

前一段時間, 想必大家都被這棟扭來扭曲的大樓刷屏了吧~

這個看起來仿佛一個美女蛇樣子的建築, 是迪拜為他們的天際線做出的新貢獻。

這棟大樓叫做Dynamic Tower, 高420米, 是世界上第一個4D摩天大樓, 每個樓層都可以單獨360度旋轉。

如果你住在裡邊, 看到的就會是這樣子的世界。

配上夜晚的燈光, 滿滿的高科技吊炸天效果。

這樣風格離奇、腦洞大開的建築, 似乎只有放在迪拜才合適。

在炒作自己這方面, 迪拜一向不遺餘力。

比如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哈利法塔。

全世界最豪華的酒店——帆船酒店。

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島——棕櫚島。

還有那些遍地是土豪, 撿破爛的都開法拉利的傳說, 迪拜, 這個詞幾乎就相當於是土豪的代名詞。

最令人驚奇的是, 從沙漠裡的小漁村, 到世界最豪城市, 迪拜只用了短短20年的時間。

迪拜的歷史大概可以追溯到西元前5000年,

考古學家在迪拜久邁拉地區發現了西元五世紀人類住區遺址及文物。

而在此後的5000年中, 迪拜和世界上很多普通的城市一樣默默無聞、按部就班的發展著。

1833年的迪拜

直到上世紀90年代, 迪拜迎來了他城市生涯的兩次重大轉折。

第一次轉折是1902年, 伊朗港口倫格開始徵收重稅, 伊朗和阿拉伯地區的商人不得已搬到對面的迪拜港繼續自己的生意。

迪拜終於迎來了大力發展的機會, 從此貿易開始起飛, 逐漸成為海灣乃至整個中東地區的重要港口和貿易中心。

迪拜港

第二個轉折也是最重要的轉折是1966 年, 法塔赫發現石油, 從此迪拜也走上了因為石油一夜暴富的土豪之路, 發展步入快車道。

1960年代迪拜城市建設熱潮中的某個磚廠

港口與石油,這個催生超級城市的兩大利器確實帶著迪拜走上了高速發展的軌道,可是如果迪拜安於現狀的話,用不了多久也會走上資源型城市因為資源衰竭而無人問津的老路。

至少,絕不是今天這個張揚、時尚,鋒芒畢露、動輒搶佔世界頭條的國際大都市。

早早就意識到這一點的是迪拜的第八任酋長拉希德,他沒有沉浸在石油的溫柔鄉里,而是啟動了一個以“城市行銷”為核心、以旅遊、會展為業態的發展計畫。

計畫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與紐約、倫敦、巴黎等國際大都市相比,迪拜除了石油、沙漠,幾乎一無所有。

正因如此,迪拜沒什麼心理負擔,採取的方法也是簡單粗暴:拿錢砸,只做第一不做第二,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從此,迪拜就在成為一個網紅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了。

1999 年,世界最奢華的酒店——帆船酒店開幕,耗資6.5億美元。

2005年,世界上最大的室內滑雪場——迪拜滑雪場啟用,耗資3億美元。

迪拜滑雪場

2010年,世界最高的人造建築物——哈利法塔建成,耗資15億美元。

2010年,世界最大的音樂噴泉——迪拜音樂噴泉建成,耗資2.18億美元。

迪拜音樂噴泉

2012年,世界最大的人工島——棕櫚島建成,耗資140億美元,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2012年,世界最高的住宅樓——迪拜公主塔投入使用,耗資4億美元。

迪拜公主塔(中間圓頂建築)

2013年,世界最高的酒店——迪拜萬豪伯爵酒店正式開業,耗資4.9億美元。

這些一擲千金的高樓大廈噴泉廣場為迪拜賺足了吆喝,一時間迪拜在人們心目中已經成為了一個格外高大上的存在。

除了擅于砸錢,迪拜搞事情的水準也是獨一無二的。

1996 年,迪拜推出世界上最昂貴的比賽——迪拜賽馬世界盃,一天發放獎金超過一億元。

迪拜賽馬世界盃

2014年,迪拜舉辦世界上最大的煙花表演,6分鐘內發射479651枚炮彈,每分鐘8萬發,以及每秒1332枚煙花綻放空中。

1995年,迪拜與聯合國人居署設立“迪拜獎”,獎勵在人類居住條件的改善及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項目,影響深遠。

“迪拜獎”頒獎典禮

最善於搞事情的,莫過於迪拜帆船酒店,特別是運用明星效應搞事情。

2004年,帆船酒店請來老虎·伍茲在酒店頂層揮杆,將高爾夫球擊入阿拉伯海灣。

老虎·伍茲在帆船酒店頂層揮杆

2005年,帆船酒店又邀請排名世界第一的費德勒,與美國老將阿加西進行了一場友誼賽。

費德勒與阿加西在帆船酒店打網球

2014年,帆船酒店又邀請張繼科、馬龍、劉詩雯和李曉霞等中國國手,打了一場乒乓球。

中國乒乓球國手在帆船酒店打球

最高、最大、最豪……迪拜不計成本、近乎瘋狂的舉動,頻繁搶佔新聞頭條,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慢慢的,迪拜似乎成為了世界的神話,迪拜土豪也成為了一群神秘莫測的種族。

比如,迪拜土豪的寵物都是這樣的大傢伙。

比如迪拜的公車都是這樣的配置。

再比如迪拜的商場都可以養鯨魚。

迪拜這個座落在沙漠中的城市,它的豪華程度卻遠甚于一個億萬富翁的私人遊樂場所,特殊的商業環境使得迪拜成為了旅行者們心中的夢想之地。

Research connection報告預測,2017年,到訪迪拜的遊客人數將達到1760萬人,超越巴黎,成為泰國曼谷和英國倫敦後的世界第三大旅遊目的地。

英國某著名旅遊網站發起的“全球最受旅遊者歡迎的景點”評選中,迪拜帆船酒店排名第三,僅落後於悉尼歌劇院和巴黎埃菲爾鐵塔。

2016全球機場旅客輸送量排名,迪拜機場排名第三。

2017年,國際聯盟協會(UIA)發佈的國際會議統計報告稱,迪拜已經成為全球第十大國際會議中心。

迪拜的經濟,也成功擺脫了對石油的依賴:1975年,石油收入占迪拜GDP的70%,2006年,下降到3%,現在只有不到1%。

在城市轉型和行銷方面,迪拜無疑是成功的。在注意力經濟時代,無論是企業還是城市,打造形象和樹立品牌都至關重要。

更多精彩文章敬請關注公眾號海外眼

憑藉驚豔世界的建築奇觀、獨一無二的行銷策劃,迪拜,僅用了20年時間,便從一個籍籍無名的沙漠小漁村,一躍成為世界知名的國際大都市,創造了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跡。

這樣的策略,很多城市如今仍然在模仿和借鑒,可惜像迪拜這樣成功的案例,世界上還沒有第二個。

1960年代迪拜城市建設熱潮中的某個磚廠

港口與石油,這個催生超級城市的兩大利器確實帶著迪拜走上了高速發展的軌道,可是如果迪拜安於現狀的話,用不了多久也會走上資源型城市因為資源衰竭而無人問津的老路。

至少,絕不是今天這個張揚、時尚,鋒芒畢露、動輒搶佔世界頭條的國際大都市。

早早就意識到這一點的是迪拜的第八任酋長拉希德,他沒有沉浸在石油的溫柔鄉里,而是啟動了一個以“城市行銷”為核心、以旅遊、會展為業態的發展計畫。

計畫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與紐約、倫敦、巴黎等國際大都市相比,迪拜除了石油、沙漠,幾乎一無所有。

正因如此,迪拜沒什麼心理負擔,採取的方法也是簡單粗暴:拿錢砸,只做第一不做第二,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從此,迪拜就在成為一個網紅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了。

1999 年,世界最奢華的酒店——帆船酒店開幕,耗資6.5億美元。

2005年,世界上最大的室內滑雪場——迪拜滑雪場啟用,耗資3億美元。

迪拜滑雪場

2010年,世界最高的人造建築物——哈利法塔建成,耗資15億美元。

2010年,世界最大的音樂噴泉——迪拜音樂噴泉建成,耗資2.18億美元。

迪拜音樂噴泉

2012年,世界最大的人工島——棕櫚島建成,耗資140億美元,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2012年,世界最高的住宅樓——迪拜公主塔投入使用,耗資4億美元。

迪拜公主塔(中間圓頂建築)

2013年,世界最高的酒店——迪拜萬豪伯爵酒店正式開業,耗資4.9億美元。

這些一擲千金的高樓大廈噴泉廣場為迪拜賺足了吆喝,一時間迪拜在人們心目中已經成為了一個格外高大上的存在。

除了擅于砸錢,迪拜搞事情的水準也是獨一無二的。

1996 年,迪拜推出世界上最昂貴的比賽——迪拜賽馬世界盃,一天發放獎金超過一億元。

迪拜賽馬世界盃

2014年,迪拜舉辦世界上最大的煙花表演,6分鐘內發射479651枚炮彈,每分鐘8萬發,以及每秒1332枚煙花綻放空中。

1995年,迪拜與聯合國人居署設立“迪拜獎”,獎勵在人類居住條件的改善及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項目,影響深遠。

“迪拜獎”頒獎典禮

最善於搞事情的,莫過於迪拜帆船酒店,特別是運用明星效應搞事情。

2004年,帆船酒店請來老虎·伍茲在酒店頂層揮杆,將高爾夫球擊入阿拉伯海灣。

老虎·伍茲在帆船酒店頂層揮杆

2005年,帆船酒店又邀請排名世界第一的費德勒,與美國老將阿加西進行了一場友誼賽。

費德勒與阿加西在帆船酒店打網球

2014年,帆船酒店又邀請張繼科、馬龍、劉詩雯和李曉霞等中國國手,打了一場乒乓球。

中國乒乓球國手在帆船酒店打球

最高、最大、最豪……迪拜不計成本、近乎瘋狂的舉動,頻繁搶佔新聞頭條,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慢慢的,迪拜似乎成為了世界的神話,迪拜土豪也成為了一群神秘莫測的種族。

比如,迪拜土豪的寵物都是這樣的大傢伙。

比如迪拜的公車都是這樣的配置。

再比如迪拜的商場都可以養鯨魚。

迪拜這個座落在沙漠中的城市,它的豪華程度卻遠甚于一個億萬富翁的私人遊樂場所,特殊的商業環境使得迪拜成為了旅行者們心中的夢想之地。

Research connection報告預測,2017年,到訪迪拜的遊客人數將達到1760萬人,超越巴黎,成為泰國曼谷和英國倫敦後的世界第三大旅遊目的地。

英國某著名旅遊網站發起的“全球最受旅遊者歡迎的景點”評選中,迪拜帆船酒店排名第三,僅落後於悉尼歌劇院和巴黎埃菲爾鐵塔。

2016全球機場旅客輸送量排名,迪拜機場排名第三。

2017年,國際聯盟協會(UIA)發佈的國際會議統計報告稱,迪拜已經成為全球第十大國際會議中心。

迪拜的經濟,也成功擺脫了對石油的依賴:1975年,石油收入占迪拜GDP的70%,2006年,下降到3%,現在只有不到1%。

在城市轉型和行銷方面,迪拜無疑是成功的。在注意力經濟時代,無論是企業還是城市,打造形象和樹立品牌都至關重要。

更多精彩文章敬請關注公眾號海外眼

憑藉驚豔世界的建築奇觀、獨一無二的行銷策劃,迪拜,僅用了20年時間,便從一個籍籍無名的沙漠小漁村,一躍成為世界知名的國際大都市,創造了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跡。

這樣的策略,很多城市如今仍然在模仿和借鑒,可惜像迪拜這樣成功的案例,世界上還沒有第二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