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戰無不勝的楊家將猶在:北宋為何還會亡?

楊家將是北宋時期一支軍事實力相對強悍的軍隊, 那既然有這麼強悍的軍隊, 北宋為何這麼塊就滅亡了呢?

其實, 楊家將並不僅僅是傳說, 歷史上真有楊家一門忠烈禦敵。 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 稱讚楊業、楊延昭“父子皆名將, 其智勇號稱無敵, 至今天下之士至於裡兒野豎, 皆能道之。 ”

那麼,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到底有著怎麼樣的戰鬥力, 北宋滅亡時, 這樣一支生力軍又去哪了呢?

網路配圖

楊家將的威名實際上只維持了三代而已, 在北宋滅亡前, 就已實力不在。 楊業, 楊延昭, 楊文廣, 這三個人是歷史中楊家將的主要人物。

楊家將三代血戰報國的事蹟, 為後人所傳揚。 尤其是楊業和楊延昭, 在北宋時期, 已經天下聞名。

歷史上的楊家將裡並沒有佘太君, 沒有楊宗保, 也沒有穆桂英。 害死楊業的, 應該是王冼, 而非潘美。 王冼是個小人, 以誣陷主帥而起家。 可能是由於王冼官職太小, 不足以突出楊家, 所以在楊家將的傳說中潘美很倒楣地攤上了這件事。

第一代, 就是大名鼎鼎的楊業(演義小說的楊令公)。

楊業是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北宋名將。 楊業的父親楊信, 曾任後漢的麟州刺史(今陝西神木)。 後漢被後周所滅, 後漢河東節度使劉崇建立北漢。 楊業弱冠即跟隨劉崇, 年少英武的楊崇貴很受劉崇的看重, 他以楊重貴為養孫,

改名為劉繼業。 劉繼業先擔任保衛指揮使, 以驍勇著稱, 以功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

北漢滅亡以後, 劉繼業歸降北宋, 宋太宗素知劉繼業威名, 授予他左領軍大將軍, 鄭州防禦使。 劉繼業歸宋以後, 複本姓楊, 單名業。 宋太宗以楊業"老于邊事", 拜其為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

楊業因功升雲州觀察使。 以後遼國望見楊業的旌旗, 就不戰而走。 守邊的主將忌楊業威名, 屢次向宋太宗上書, 誹謗楊業。 宋太宗封其奏交給楊業, 以表示對楊業的信任。

雍熙三年(986年), 宋太宗決定北伐遼國。 潘美、楊業為西路軍主將。 途中由於曹彬于歧溝關戰敗, 田重進、潘美蔚州戰敗, 導致遼軍的優勢兵力正面與其決戰。 耶律斜軫大軍來追, 楊業主張避其鋒芒,

但遭到監軍王冼的譏諷, 並詆毀他懷有二心。 楊業身為前朝歸降的武將, 最忌諱他人猜測。 於是不顧前途兇險, 毅然要求帶兵出征。 結果在狼牙村中伏大敗, 並且沒有得到支援, 最後被包圍于陳家穀(今山西寧武), 楊業見無人支援, 拊膺大慟, 全軍覆沒。 其子楊延玉也在這次戰役中戰死, 楊業無限悲憤, 為表白忠心, 絕食三日而死。

網路配圖

楊業在楊家將中功名最盛, 犧牲得也最壯烈。

楊家將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楊業的兒子楊延昭。 楊延昭本名楊延郎, 為了避諱, 而改名楊延昭。

雍熙三年北伐, 楊延昭與父兄一起出征, 攻擊朔州的時候, 楊延昭作為前鋒進攻, 被流矢射穿了手臂, 他卻更為勇猛的作戰。 楊業陣亡以後, 楊延昭由供奉官升遷為崇儀副使。

後來有擔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 在河北的邊防前線任職。

楊延昭因為守邊的功勞, 屢次升遷, 景德二年, 楊延昭被授予高陽關副都部署。 楊延昭在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 卒于任上, 終年五十七歲。

楊家將的第三代表人物是楊文廣。

楊文廣是楊延昭的第三個兒子。 楊文廣以班行討賊張海有功, 授予殿直。 後來與安撫陝西的范仲淹相遇, 范仲淹在談話中發現楊文廣很有才能, 就把他帶在身邊。 狄青南征廣西, 楊文廣隨軍從征, 但此時的楊文廣還是個無名之輩。 治平中, 選拔宿衛將領, 宋英宗以為楊文廣是名將之後, 而且還有功勞, 提拔楊文廣為成州團練使, 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 遷興州防禦使, 秦鳳路副總管。

他由此參加了對西夏的防禦作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