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蘇州大學志願者探訪丹頂鶴之鄉:白羽之戀,情系動物保護

中國青年網鹽城8月9日電(通訊員 楊賀 陳晨)1990年, 作曲家解承強將著名馴鶴人徐秀娟因尋找丟失丹頂鶴, 而犧牲的感人故事譜寫成了名為《丹頂鶴的故事》的歌曲, 經歌手朱哲琴細膩淒美的演唱後, 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震撼, 一夜成名唱紅了大江南北, 打動了無數聽眾。

為探尋丹頂鶴的生存現狀, 宣導動保理念, 7月1日至6日, 蘇州大學藍蜻蜓動保公益團循著歌聲裡的感人事蹟, 來到江蘇鹽城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杜爾雅老師正在向實踐隊員介紹濕地珍禽種類。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吳佳儒 攝

走進濕地, 走近丹頂鶴

保護區三面林場環繞, 一面濕地伸入大海, 空氣清新, 近看蘆葦叢生, 遠觀白鷺嬉戲。 被譽為“地球之腎”的濕地生態系統就像海綿, 不但能過濾掉髒東西, 還能蓄水防洪。 隊員們深入保護區腹地, 實地考察其生態環境及污染情況。

保護區內陸地大多與水面交錯,

一片片濕地的中間, 各類鳥兒棲息、飛翔, 各種動物的活動基本不受到人類行為的影響, 一隻只“越界”而來的小螃蟹都敢氣勢洶洶, “橫穿馬路”。 經過一個下午的搜尋, 我們準備的垃圾袋中, 也僅僅收穫了兩隻飲料瓶, 而無其他人類生活垃圾。

在保護區科普工作者杜爾雅老師的帶領下, 大家進入中國丹頂鶴博物館內參觀學習。 杜老師如庖丁解牛般向隊員們講解了保護區構成, 教授丹頂鶴的相關知識。

丹頂鶴是忠貞的象徵, 是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楷模。 杜老師曾在保護區內救助一隻受傷的雌鶴, 而雌鶴的“丈夫”跟隨救助者到保護區救助站的籠子內, 一直守在身邊, 寸步不離。 最讓人感動的是“丹頂鶴女孩兒”徐秀娟烈士的故事,

杜老師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一個熱愛動物、樂於助人、奉獻自己的徐秀娟, 她的英勇事蹟和精神值得人們永遠銘記和學習。

實踐團隊與保護區宣教部門討論交流動物保護科普工作。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冉茂漪 攝

揮灑汗水,

志願顯榮光

水禽湖畔, 點點白衣在保護區中奔波忙碌。 問卷調查、丹頂鶴知識競賽與衛生大掃除, 隊員們兵分三路, 各司其職, 忙得不亦樂乎。

“保護丹頂鶴知識競答”活動受到了來往遊客的歡迎, 尤其是孩子們, 他們爭相回答問題, 耐心聽取隊員講解, 並且能為濕地動物保護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 他們臉上純真的笑容是這實踐過程中最美的風景。

團隊書寫《致丹頂鶴女孩兒的一封信》。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冉茂漪 攝

一把垃圾夾, 一隻垃圾桶, 隊員們以最直接的方式投入到志願服務中。 毒辣的陽光給隊員們鍍上一層黝黑的妝容, 湖畔的野草在隊員們手臂上留下深淺不一的劃痕。 在把一隻只難降解的塑膠袋放入垃圾桶後, 隊員們感到無比滿足。

伴著微涼的海風, 迎著初日的霞光, 隊員們穿梭于保護區及附近的小鎮, 對當地居民進行了有關濕地及濕地珍禽動物保護的問卷調查, 分享了許多關於動物保護的看法。 一日奔波, 問卷三百, 隊員們雖遭受過白眼, 遇到過質疑, 但獲得的更多的是肯定,贏得的更多是讚揚。

實踐隊員對遊客展開丹頂鶴知識科普。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吳佳儒 攝

緬懷先烈,反思續真情

在保護區宣教部門的組織下,藍蜻蜓動保公益團與保護區雙方進行了一次有關動物保護科普工作的交流會。雙方就“如何把動保宣傳科普工作做得更好?”展開激烈討論,並在趣味性、準確性與長效性三方面達成了高度共識。

隊員們將六天的見聞,寫成了《致丹頂鶴女孩兒的一封信》一文,帶往“丹頂鶴女孩兒”徐秀娟烈士的墓前,緬懷先烈,激勵自我。

“只有將環境保護、動物保護做到人的靈魂深處,我們的大自然才會更加美好。”保護區科普工作者杜爾雅老師說。

但獲得的更多的是肯定,贏得的更多是讚揚。

實踐隊員對遊客展開丹頂鶴知識科普。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吳佳儒 攝

緬懷先烈,反思續真情

在保護區宣教部門的組織下,藍蜻蜓動保公益團與保護區雙方進行了一次有關動物保護科普工作的交流會。雙方就“如何把動保宣傳科普工作做得更好?”展開激烈討論,並在趣味性、準確性與長效性三方面達成了高度共識。

隊員們將六天的見聞,寫成了《致丹頂鶴女孩兒的一封信》一文,帶往“丹頂鶴女孩兒”徐秀娟烈士的墓前,緬懷先烈,激勵自我。

“只有將環境保護、動物保護做到人的靈魂深處,我們的大自然才會更加美好。”保護區科普工作者杜爾雅老師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