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生態模式服務三農 讓普惠金融全面發展

互聯網金融支持普惠金融發展, 目前的主力軍是小貸支農模式, 給農戶發放小額貸款, 緩解農戶貸款融資問題。 今年國家加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工作, 目的一方面要讓農民的收入增加, 另一方面也要讓居民的“菜籃子”、“米袋子”鼓起來, 保障有效供給, 實現二者雙贏。 但小額貸款可以解決農戶資金需求問題, 但是無法從本質上提升農民的經濟能力、生活品質和社會地位。

有部分互聯網金融平臺意識到小貸支農模式存在局限性, 且遠遠不能夠滿足普惠金融的發展需求。 進而逐步擴大戰略佈局, 以產業支農模式, 扶持農業企業和農業加工企業, 支援大農業領域的農民企業家創新創業。 這是整個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小貸支農是點, 產業支農是線, 但仍然沒有真正解決三農問題, 因此“面”的發展成了目前普惠三農的發展方向。

普惠金融發展到面,

就是生態金融。 因為農戶、農民缺的不僅僅是資金, 對於思想、技術、人才、管道等等方面, 都有很大的需求和升級空間。 所以, 對於互聯網金融平臺而言, 就需要升級理念, 轉換思維, 不僅僅單純的給予農戶資金支持, 更重要的是用平臺思維、夥伴思維和生態思維來構建普惠金融的全生態體系, 運用生態模式來服務三農企業。

為此, 貸財行與遼寧涉農龍頭企業金社裕農供銷集團進行了深度合作, 活用PPP模式, 創新性地採用了金融+供應鏈+農產品三位一體的模式, 實現了資本注入後的產業化轉型。 貸財行量體裁衣, 為當地農戶創新開辦了“惠農供應鏈金融”等多個創新型普惠金融產品, 不僅僅為農戶解決源頭上的貸款難題,

更是借助金社裕農良好的供應鏈體系, 為農戶、個企提供了農產品從種植、加工、銷售、物流等各環節的一體化融通服務, 為普惠金融的推進邁出了腳踏實地的一步。

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點到面, 從實踐到精耕, 還需要眾多互聯網金融平臺一起探索和創新。 貸財行也將逐步拓寬普惠金融實施範圍, 積極創新思路與做法, 整合多方資源, 持續推進三農產業化進程, 與業界合力搭建普惠金融全生態體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