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注意!這些藥物可能導致腹瀉!

藥物是把雙刃劍!

作者丨檸檬魚

來源丨醫學界消化頻道

臨床上引起腹瀉的原因複雜, 一般按病因可分為:感染性腹瀉、炎症性腸病、消化性腹瀉、激惹性或旅行者腹瀉、菌群失調性腹瀉、功能性腹瀉等, 此外, 藥物的不良反應也可表現為腹瀉。

藥源性腹瀉是一種常見的不良反應, 占所有藥物不良反應的7%[1], 指由於藥物或藥物相互作用引起的大便次數異常增多, 常表現為水樣便、糊狀便、脂肪瀉、黏液膿血便、血性水樣便, 或可見假膜, 常伴有腹痛、噁心、嘔吐、腹脹等, 嚴重者甚至有寒顫、高熱、休克、昏迷、死亡。

發生藥源性腹瀉的主要原因可能有:1.藥物刺激大腸運動導致腹瀉, 如秋水仙堿、紅黴素等;2.滲透液進入結腸引起腹瀉;3.濫用輕瀉劑可引起慢性腹瀉;藥物引起腸內菌群改變, 如抗生素引起的結腸性腹瀉;5.金製劑引起腹瀉是在使用的頭三個月, 偶爾也發生小腸和結腸炎、直腸出血和嘔吐, 常併發敗血症, 一旦停用, 結腸炎就好轉[2]。

一、引起腹瀉的相關藥品

1、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AD):指伴隨著抗生素的使用, 發生的無法用其他原因解釋的腹瀉。 長期應用廣譜、強效抗生素或β內醯胺酶複方製劑後, 造成腸道菌群的失調。 一方面, 正常菌群被破壞後, 導致腸內正常微生物對糖類代謝降低致使吸收不良, 腸腔中的有機酸、陽離子和糖類的聚集而導致滲透性腹瀉;另一方面,

抑制了腸道正常菌群, 使得病原微生物大量增殖, 尤其是難辨梭菌產生兩種毒素:腸毒素(毒素A)和細胞毒素(毒素B), 毒素A破壞黏膜上皮細胞的環磷腺苷系統使水和鹽分泌增加導致分泌性腹瀉, 毒素B直接損傷腸壁細胞, 引起炎症, 形成滲出性腹瀉。

此外, 某些抗生素如紅黴素是胃動素受體的激動劑, 而胃動素可以刺激胃竇和十二指腸收縮, 引起腸蠕動改變, 導致腹瀉、腸痙攣和嘔吐;氨基糖苷類、多黏菌素、四環素、新黴素、桿菌肽等可直接引起腸黏膜損害、腸上皮纖毛萎縮、細胞內酶活性降低, 導致吸收不良性腹瀉。

腹瀉頻率與其抗菌譜和在腸腔內的濃度密切相關。 抗菌譜越廣, 尤其是抗腸桿菌和厭氧菌的藥物(如阿莫西林、頭孢菌素和氯林可黴素)和在腸內濃度越高的藥物(如頭孢三嗪),

發生腹瀉的可能性越高。 其他危險因素有用藥的持續時間, 反復的抗菌治療, 以及藥物的聯合應用, 給藥途徑也能影響腹瀉的發生率, 靜脈注射導致腹瀉的發生率低於口服。

2、抗腫瘤藥:巰嘌呤、氨魯米特、依西美坦、阿那曲唑、表柔比星、長春地辛、多西他賽、羥喜樹堿、達沙替尼、美法侖、博來黴素、絲裂黴素、卡鉑、奧沙利鉑、奈達鉑、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西妥昔單抗、寶伐單抗、替伊莫單抗、帕尼單抗等, 由於此類藥的細胞毒素會破壞大腸和小腸粘膜, 導致腹瀉, 但很少出血。 當幾種抗腫瘤藥物合用時, 腹瀉的可能性增加。

3、抗抑鬱藥:氟西汀、丙米嗪、多塞平、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蘭、米氮平、曲唑酮、文拉法辛、安非他酮、度洛西汀等,

如長期或過量服用, 可引起腹瀉。

4、抗結核藥:利福平、利福噴丁、帕司煙肼、異煙肼、丙硫異煙胺、吡嗪醯胺、乙胺丁醇、對氨基水楊酸鈉可引起腹瀉。

5、抗凝血藥:肝素鈉、肝素鈣、依諾肝素、華法林, 可干擾消化道黏膜中磺化黏多糖代謝而偶見腹瀉。

6、抑酸劑:奧美拉唑、泮托拉唑、蘭索拉唑常見副作用是腹瀉, 其次是噁心、嘔吐及腹痛, 但發生率極低。 其原因可能是抑酸藥可抑制胃酸, 造成胃內持續低酸, 引起胃腸內細菌增殖而腹瀉。

7、免疫抑制劑:青黴胺、環孢素、西羅莫司、硫唑嘌呤、來氟米特、嗎替麥考酚酯、雷公藤總苷等可引起腹瀉。

8、子宮收縮藥:垂體後葉素、麥角新堿、卡前列素、卡前列甲酯、地諾前列酮等,

對平滑肌有強烈的興奮作用, 可引起腹痛、腹瀉。

二、藥源性腹瀉的救治措施

1、AAD發生後, 應及早停用相應的抗生素, 對於原發病必須繼續使用抗生素者, 可給予針對性強的窄譜抗生素。 經適當補液和電解質1-2周即可緩解。 對偽膜性腸炎患者首選口服甲硝唑;重症患者頻繁嘔吐不能口服者, 可靜脈滴注給藥, 但療效不及口服法;次選口服萬古黴素, 通常服藥後2-3d症狀緩解, 但停藥易復發, 復發後再用仍然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偽膜性腸炎發生後的2個月內不應使用其他抗菌藥, 若病情需要, 建議合用甲硝唑[1]。 還應適當口服乳酸桿菌製劑, 如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和腸球菌、整腸生(地衣芽胞桿菌)等誘導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 恢復腸道正常菌群。

2. 抗腫瘤藥引起的腹瀉,合併嚴重感染,症狀極重者應停用抗腫瘤藥。症狀輕微者,可在止瀉的同時,繼續化療或改藥。口服洛呱丁胺止瀉,思密達保護腸黏膜。化療患者在應用止瀉藥的同時,常發生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所以在應用止瀉藥的同時,要服用抗菌藥,如諾氟沙星、慶大黴素。合併嚴重感染則靜脈滴注,明確有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時,予服去甲萬古黴素。症狀嚴重、合併消化道出血者,禁食,行腸外營養支持。注意水、電解質、酸堿平衡[3]。

3.其他藥源性腹瀉,如利尿劑、胃腸動力藥、雙胍類降糖藥、考來烯胺、膽鹼能藥物等,可根據原發病情況及腹瀉程度選擇減量、停用或換用其他藥物,酌情使用止瀉劑、黏膜保護劑,加強支持、對症治療。

參考文獻

[1] 詹邵萍。 藥源性腹瀉的防治[J]. 海峽藥學。2007,19(8):94-95.

[2 ]孟祥中。 藥源性消化系統疾病。現代實用醫學。 2005,17(2):71-74.

[3]張怡等。藥源性腹瀉的發生機理和防治[J].藥物不良反應雜誌,2006,8(6):442-445.

恢復腸道正常菌群。

2. 抗腫瘤藥引起的腹瀉,合併嚴重感染,症狀極重者應停用抗腫瘤藥。症狀輕微者,可在止瀉的同時,繼續化療或改藥。口服洛呱丁胺止瀉,思密達保護腸黏膜。化療患者在應用止瀉藥的同時,常發生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所以在應用止瀉藥的同時,要服用抗菌藥,如諾氟沙星、慶大黴素。合併嚴重感染則靜脈滴注,明確有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時,予服去甲萬古黴素。症狀嚴重、合併消化道出血者,禁食,行腸外營養支持。注意水、電解質、酸堿平衡[3]。

3.其他藥源性腹瀉,如利尿劑、胃腸動力藥、雙胍類降糖藥、考來烯胺、膽鹼能藥物等,可根據原發病情況及腹瀉程度選擇減量、停用或換用其他藥物,酌情使用止瀉劑、黏膜保護劑,加強支持、對症治療。

參考文獻

[1] 詹邵萍。 藥源性腹瀉的防治[J]. 海峽藥學。2007,19(8):94-95.

[2 ]孟祥中。 藥源性消化系統疾病。現代實用醫學。 2005,17(2):71-74.

[3]張怡等。藥源性腹瀉的發生機理和防治[J].藥物不良反應雜誌,2006,8(6):442-44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