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汗從哪裡出,病從哪裡來~夏天愛出汗的,快對照看看吧

出汗是件讓人又愛又恨的事——運動時大汗淋漓讓人爽快, 緊張時全身冒汗讓人尷尬, 發燒時汗流浹背讓人虛弱……

出汗是人的正常生理反應,

也是維持體溫恒定的重要環節。 出汗有主動和被動之說, 因運動產生的排汗是主動出汗, 因為天氣、環境、情緒和心理變化造成的出汗為被動出汗。

被動出汗時, 汗從哪裡出, 病從哪裡來!千萬要小心, 快來對照看看, 你一定想不到!

汗從哪裡出,

病從哪裡來!

額頭出汗

肝陽上亢

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 中醫認為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 建議你去醫院檢查一下甲狀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 因為這很可能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剩造成的。

【醫師建議】平時儘量保持心境平和, 少生氣, 女人尤其要每天睡飽, 否則容易陰虛、肝陽上亢。 每天沖泡枸杞茶, 有平肝功效。

鼻子出汗

肺氣不足

=

如果平時鼻子愛出汗, 說明你肺氣不足, 需要調理補氣。 從西醫理論看, 你的免疫力也多半很低, 需要提升免疫力。

【醫師建議】建議你每天用雙手或工具敲打雙腿。 其中, 重點是多次敲打, 並按壓雙腿的左右兩側, 因為這是你身體上肺經分佈的部位, 通過這樣適當的刺激達到調理肺經的目的。

頸部出汗

內分泌失調

=

頸部汗腺分佈稀少, 所以很少有人頸部會出汗。 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 可能與你全身內分泌失調有關。

【醫師建議】最好去醫院接受全面激素檢查。

胸口出汗

脾胃失和

=

如果胸口常出汗, 中醫說是你的體內脾胃失和。 西醫覺得這種情況下, 你體內的血液迴圈多半很慢, 氧氣運輸不順暢。

【醫師建議】平時不要過度焦慮, 也不要看恐怖片, 以免驚嚇過度更傷心脾。 少吃油膩、生冷食物, 平時用黃芪、大棗泡水喝, 可以緩解症狀。

腋下出汗

汗腺過大

腋下分佈了很多大汗腺, 所以汗液較多。 但如果汗液分泌太過旺盛, 多半是你的汗腺直徑過大。 如果汗液氣味很大, 是因為你的飲食過重, 吃了太多蔥、蒜、洋蔥等食品。

【醫師建議】汗腺過大時, 可以去醫院做簡便有效的鐳射治療。 飲食也要清淡, 少鹽少香料, 多吃水果、蔬菜。

手腳心出汗

脾胃濕熱

如果你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時,手心或腳心容易出汗,中醫覺得你多半是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而且血虛。

【醫師建議】每天餐後按摩腹部,先順時針按摩30圈,再逆時針按摩30圈。而且要少吃,最好儘量不吃冷食,比如霜淇淋、冷飲等。

背部出汗

陰陽虛弱

背部汗腺分佈很少,所以背部愛出汗說明你的身體陰陽虛弱,已經極度疲勞。

【醫師建議】保證充足睡眠,飲食要豐富、有營養,以滋陰補陽為主,女人還可以早晚做15分鐘瑜伽冥想。

多多注意自己身上出汗的部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吧。

出汗有度,排濕祛寒

夏天人體能夠自然出汗,這樣有利於身體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出汗是一種有效的排毒的方式,人體每天分泌出大量代謝物,各種毒素隨之產生,體內毒素大量堆積,時間久了就會出現亞健康狀態,多出汗可以排除體內的多餘毒素和水分,還有助於皮膚代謝,拒絕濕氣的煩惱。

虛則寒—>寒則濕—>濕則凝—>凝則瘀 —>瘀則堵—>堵則瘤—>瘤則癌。

寒濕是人體萬病之源!

在中醫看來,許多疾病都由“寒”引起。現代人無節制地熬夜、缺少體力活動、過分貪涼飲冷,都是引起寒邪入侵的重要因素。

而且,寒邪容易與濕邪和風邪結伴,形成風寒與寒濕。中醫講“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意為寒濕更傷身體,如風濕性關節痛的主要禍因就是寒濕。

1“寒”的感覺是怎麼樣?

“寒”的體質是感覺“怕冷,怕吹空調,晚上睡覺感冷”等;

當一個體虛的人,在平時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覺不注意蓋被子,經常吹空調,沖涼水澡,往往就容易讓我們體質受“寒”,特別現在女性平時穿衣少,更容易讓身體受“寒”。

2“濕”氣的感覺怎麼樣?

當身體“寒”氣越來越重時,身體慢慢更容易進入“濕”氣,一個身體“濕”氣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過雨的衣服,感覺身體重與不舒服。

寒濕氣容易從5個主要通道進入我們的身體:

1

前胸的“膻中穴”

從"膻中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症狀”;

2

肩頸部的“大椎穴”

從“大椎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肩頸酸痛,肩周炎,頸椎病,頭暈頭痛,失眠多夢;

3

肚臍部位的“神闕穴”

從“神闕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存積在我們盆腔,特別是女性,當盆腔內的“寒濕氣”重時,就容易引起我們婦科各種疾病,比如: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經血不暢,痛經,血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症等”。

其實我們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們把一塊木頭放在一個“陰暗潮濕”的地方,這塊木頭很容易變質,發黴,長蘑菇等;

女性的子宮,卵巢若長期放在這樣一個“寒濕”盆腔環境中,女性婦科就容易出現各種病變,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護好。

4

腰部的“命門穴”

從“命門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腰酸背痛,腰膝酸軟,各種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症狀;

5

腳底的“湧泉穴”

從“湧泉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漆關節酸痛,風濕關節炎等症狀; “寒濕體質”是萬病之源,而體質“虛弱”的人,寒濕氣就更容易進入我們身體;

所以當人體因各種原因感覺疲勞時,就可以通過排寒濕和補充陽氣及時恢復體力,不要讓身體器官在疲勞中變"虛";從而導致寒氣進入我們體內。中醫講:虛則補,寒者熱之。

為避免風寒,請大家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護住這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

更多

手腳心出汗

脾胃濕熱

如果你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時,手心或腳心容易出汗,中醫覺得你多半是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而且血虛。

【醫師建議】每天餐後按摩腹部,先順時針按摩30圈,再逆時針按摩30圈。而且要少吃,最好儘量不吃冷食,比如霜淇淋、冷飲等。

背部出汗

陰陽虛弱

背部汗腺分佈很少,所以背部愛出汗說明你的身體陰陽虛弱,已經極度疲勞。

【醫師建議】保證充足睡眠,飲食要豐富、有營養,以滋陰補陽為主,女人還可以早晚做15分鐘瑜伽冥想。

多多注意自己身上出汗的部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吧。

出汗有度,排濕祛寒

夏天人體能夠自然出汗,這樣有利於身體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出汗是一種有效的排毒的方式,人體每天分泌出大量代謝物,各種毒素隨之產生,體內毒素大量堆積,時間久了就會出現亞健康狀態,多出汗可以排除體內的多餘毒素和水分,還有助於皮膚代謝,拒絕濕氣的煩惱。

虛則寒—>寒則濕—>濕則凝—>凝則瘀 —>瘀則堵—>堵則瘤—>瘤則癌。

寒濕是人體萬病之源!

在中醫看來,許多疾病都由“寒”引起。現代人無節制地熬夜、缺少體力活動、過分貪涼飲冷,都是引起寒邪入侵的重要因素。

而且,寒邪容易與濕邪和風邪結伴,形成風寒與寒濕。中醫講“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意為寒濕更傷身體,如風濕性關節痛的主要禍因就是寒濕。

1“寒”的感覺是怎麼樣?

“寒”的體質是感覺“怕冷,怕吹空調,晚上睡覺感冷”等;

當一個體虛的人,在平時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覺不注意蓋被子,經常吹空調,沖涼水澡,往往就容易讓我們體質受“寒”,特別現在女性平時穿衣少,更容易讓身體受“寒”。

2“濕”氣的感覺怎麼樣?

當身體“寒”氣越來越重時,身體慢慢更容易進入“濕”氣,一個身體“濕”氣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過雨的衣服,感覺身體重與不舒服。

寒濕氣容易從5個主要通道進入我們的身體:

1

前胸的“膻中穴”

從"膻中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症狀”;

2

肩頸部的“大椎穴”

從“大椎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肩頸酸痛,肩周炎,頸椎病,頭暈頭痛,失眠多夢;

3

肚臍部位的“神闕穴”

從“神闕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存積在我們盆腔,特別是女性,當盆腔內的“寒濕氣”重時,就容易引起我們婦科各種疾病,比如: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經血不暢,痛經,血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症等”。

其實我們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們把一塊木頭放在一個“陰暗潮濕”的地方,這塊木頭很容易變質,發黴,長蘑菇等;

女性的子宮,卵巢若長期放在這樣一個“寒濕”盆腔環境中,女性婦科就容易出現各種病變,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護好。

4

腰部的“命門穴”

從“命門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腰酸背痛,腰膝酸軟,各種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症狀;

5

腳底的“湧泉穴”

從“湧泉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漆關節酸痛,風濕關節炎等症狀; “寒濕體質”是萬病之源,而體質“虛弱”的人,寒濕氣就更容易進入我們身體;

所以當人體因各種原因感覺疲勞時,就可以通過排寒濕和補充陽氣及時恢復體力,不要讓身體器官在疲勞中變"虛";從而導致寒氣進入我們體內。中醫講:虛則補,寒者熱之。

為避免風寒,請大家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護住這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

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