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俄羅斯專家大倒“苦水”,我們自己都沒有大飛機,怎麼坑中國!

本月4日, 俄羅斯衛星網刊發軍事評論員文章。 文章中, 俄羅斯人大倒“苦水”, 中俄在大飛機問題上沒有坑中國, 因為俄羅斯人也沒有大飛機。

中國空軍裝備的伊爾-76

文章稱, 俄羅斯並未拒絕向中國提供與運輸機相關的技術, 因為蘇聯解體後, 雖然包括強大的安東諾夫設計局、“馬達西奇”發動機公司都被劃到了烏克蘭, 俄羅斯則只有僅存生產烏裡揚諾夫航空工業綜合體。

這些單位的缺失, 對於俄羅斯的打擊是相當巨大的, 俄羅斯早在幾年前就準備重啟圖-160生產線, 但一直未動工, 一方面是因為缺乏資金, 另一方面是這種大飛機的製造工藝很複雜, 最重要的中央機盒構件是在烏克蘭生產的。

而且對於大型運輸機來說, 極其重要的發動機技術, 俄羅斯也已經非常落後, 甚至連大涵道比發動機都需要重新設計。 所以說, 在蘇聯解體後的20多年時間裡,

俄羅斯甚至連自保都難以為繼, 自然也就沒有能力“坑中國”了。

俄羅斯伊爾-78加油機

文章辯解稱, 有關安東諾夫和中國聯合研製大型運輸機失敗, 並不是由於安東諾夫設計局不願意合作, 而是中方資金不足以及生產能力太低, 現在看來該說法也不無道理。

中國立項大飛機的時候, 只有自主建造運-8/運-9的設計生產能力, 甚至伊爾-76這樣的大型運輸機的維修都成問題,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 談大飛機合作根本無從談起。

文章稱, 中俄不存在競爭, 因為中俄兩國在上世紀90年代, 兩國境內基本不生產大飛機或者產量不多。 中國人從逆境中走來, 確實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發展之路, 但將責任完全一股腦的推給俄羅斯, 確實無從談起。

俄羅斯的安-124重型運輸機還是蘇聯時期生產的

由此可見, 缺乏適合本國國情的武器裝備, 根本無法保證國家的軍隊保持戰鬥力, 所以中國人在選擇“技術封鎖”時, 勒緊褲腰帶也要自己搞研究, 在稍微放鬆對華封鎖時, 我們通過外購仿製提高自己的技術水準。 當這一切都出現“成果”時, 中國又一次屹立於東方。

中國大飛機運-2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