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楊秀萍:中國與東盟教育合作前景廣闊

文/張春俠 黃澤東

在第十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期間, 有一個身影活躍在各大論壇中間, 她流利的英語和旺盛的精力令很多人折服, 她就是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楊秀萍。

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舉辦十年來, 雙方在教育方面的合作如何?今後將拓展哪些領域?中國—東盟中心又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帶著這些問題, 本刊記者對楊秀萍秘書長進行了專訪。

楊秀萍秘書長參加中國—東盟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校長論壇。 (攝影:張春俠)

中國報導:秘書長您好!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合作不斷深化, 請介紹一下雙方教育合作有哪些具體成果?

楊秀萍:教育關係國計民生, 是實現社會進步的基礎, 是促進國家發展的動力。 在社會各界的積極支援和參與下, 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合作越來越深入民心, 領域越來越廣泛, 成果越來越多, 已成為中國—東盟合作的一大亮點。

截至2016年, 雙方互派留學生人數已超過20萬人, 提前實現領導人設定的“雙十萬學生流動計畫”。 中國成立了30個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 在東盟國家建立了31所孔子學院和35個孔子課堂。 中國高校已開齊所有東盟國家語種。 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老撾蘇州大學等合作辦學項目成效顯著。 中國很多省市也同東盟國家積極開展教育交流合作, 吸引了大批東盟國家留學生。 雙方在教育領域建立的緊密合作關係, 為服務自身經濟社會發展、促進雙方民心相通、鞏固雙方關係的社會基礎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去年在老撾舉辦的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以教育和旅遊合作為優先方向, 將人文交流合作打造成為中國—東盟關係的第三個支柱。

同時還提出打造“雙十萬學生流動計畫升級版”, 實現雙方學生流動總規模到2025年達到30萬人次的目標。 在這次第十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開幕式上,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表示, 未來3年中國將向東盟十國提供不少於2萬個中國政府獎學金名額。 這些都為雙方深化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難得機遇。

中國報導:十年來, 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取得了豐碩成果, 您對此如何評價?

楊秀萍:經過十年發展, 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影響力日益提升, 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得到廣泛認可和讚譽。 據統計, 教育交流周已累計吸引參會者超過1.2萬人, 學校及教育機構近2800所,

簽署1000多份合作協定或備忘錄。 借助教育交流周這一平臺, 一系列合作機制得以建立, 為提升雙方教育合作的多元化和機制化水準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 中國和東盟國家都處在國家建設的重要階段, 中國—東盟關係正從快速發展的成長期邁入提質升級的成熟期, 都需要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本屆教育交流周以“十年教育同攜手, 一帶一路譜新篇”為主題, 推動雙方教育交流合作繼續走實、走穩, 同時還正式啟用教育交流周永久會址。 我們期待教育交流周不斷發展壯大, 為中國—東盟關係持久深入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報導:中國-東盟中心在推動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合作方面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楊秀萍:中心將促進教育交流合作作為重點工作方向,

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積極為各國政府、教育機構和學生加強交往與合作牽線搭橋。 中心推動建立了包括中國—東南亞教育科研網路、中國-東盟職教合作聯盟、工科大學聯盟、藝術高校聯盟以及語言文化中心、漢語言文化教育基地等多個合作平臺。 促進職業教育機構簽署了450多份合作諒解備忘錄, 400多名東盟學生通過中方各類獎學金專案來華留學。 中心的合作夥伴浙江亞龍教育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向印尼、泰國和緬甸捐贈了職教設備和培訓課程。 中心還著力支持和推動青少年交流, 舉辦夏令營、青年論壇、青少年足球賽等活動, 為中國—東盟友好事業培養更多接班人。

中心深度參與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作為協辦單位,中心與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秘書處和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組委會秘書處密切合作,通過舉辦三方會議精心設計教育交流周活動。今年教育交流周期間,中心聯合主辦或支持舉辦7場活動,推動成立“一帶一路”人才培養校企聯盟、中國—東盟職教合作聯盟、中國—東盟旅遊教育聯盟、中國—東盟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支援籌建中國—東盟經濟類大學聯盟,受到各方的廣泛讚譽。

中國報導:今後,我們將如何借助“一帶一路”的東風,進一步推進中國與東盟的交流與合作?

楊秀萍:“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這一倡議由中國提出,但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曲”,而是各國共同參與的“交響樂”。東盟國家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方向、重點地區。今年5月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發表聯合公報,強調要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同東盟共同體願景2025、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的對接,這為中國—東盟合作開闢了更加廣闊的前景。雙方應不斷優化各領域合作的頂層規劃和設計,突出重點合作領域,抓好關鍵項目建設,努力將雙方合作的需求和意願落到實處,讓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造福百姓。

今年是東盟成立50周年和中國—東盟旅遊合作年,明年將迎來中國—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係15周年,雙方關係發展正面臨提質升級的重要機遇。我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國—東盟各領域務實合作一定會不斷邁上新的臺階,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為雙方各自發展、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

中心深度參與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作為協辦單位,中心與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秘書處和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組委會秘書處密切合作,通過舉辦三方會議精心設計教育交流周活動。今年教育交流周期間,中心聯合主辦或支持舉辦7場活動,推動成立“一帶一路”人才培養校企聯盟、中國—東盟職教合作聯盟、中國—東盟旅遊教育聯盟、中國—東盟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支援籌建中國—東盟經濟類大學聯盟,受到各方的廣泛讚譽。

中國報導:今後,我們將如何借助“一帶一路”的東風,進一步推進中國與東盟的交流與合作?

楊秀萍:“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這一倡議由中國提出,但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曲”,而是各國共同參與的“交響樂”。東盟國家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方向、重點地區。今年5月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發表聯合公報,強調要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同東盟共同體願景2025、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的對接,這為中國—東盟合作開闢了更加廣闊的前景。雙方應不斷優化各領域合作的頂層規劃和設計,突出重點合作領域,抓好關鍵項目建設,努力將雙方合作的需求和意願落到實處,讓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造福百姓。

今年是東盟成立50周年和中國—東盟旅遊合作年,明年將迎來中國—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係15周年,雙方關係發展正面臨提質升級的重要機遇。我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國—東盟各領域務實合作一定會不斷邁上新的臺階,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為雙方各自發展、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