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國產手機佔據中國87%市場,蘋果三星市場份額持續下滑

日前, 多家資料分析公司發佈了二季度手機中國市場佔有率報告。 在第二季度, 國產手機份額達到了87%, 而蘋果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持續下滑, 已經遜色于華為、Oppo、Vivo、小米, 位列第五位。

回顧過去, 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諾基亞、三星、蘋果等洋品牌手機霸佔著中國市場, 曾經試圖挑戰這些洋品牌的波導、夏新、科健、熊貓等大多銷聲匿跡。 至如今, 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諾基亞已經風光不再——摩托羅把手機品牌被聯想收購, 諾基亞手機品牌被微軟收購後半死不活, 索尼愛立信也成為了歷史。 即便是三星和蘋果,

也在與中國手機品牌的競爭中占不到優勢。

第一代國產手機折戟沉沙

在2000年前後, 以波導、夏新、科健、熊貓等為代表的第一代國產手機品牌嶄露頭角。 “波導手機, 手機中的戰鬥機”更是成為廣為人知的廣告語。 在2003、2004年, 波導手機處於鼎盛時期, 手機年銷量曾經突破1000萬部, 成為國內手機市場的第一名。 至2006年, 波導依舊在國產手機中創造出連續六年銷量第一、連續三年出口第一、全球銷量累計近6000萬台的業績。

不過, 波導、夏新、科健、熊貓等手機廠商在技術積累上相對較弱, 不僅在核心零配件上依賴境外供應商, 一些品牌甚至連整機都依賴境外廠商提供, 自己能做的僅僅是貼牌——一些國產手機完全是拿韓國產品做貼牌。 之所以能夠在商業上取得成功, 主要是依賴超低價和找對了風口。

由於在技術上的不足, 第一代手機廠商大多沒有技術創新能力, 特別是對於那些貼牌廠商來說, 即便是最基本的維修都做不了, 售後服務水準偏弱, 加上未能抓住功能手機轉向智慧手機的東風,

波導、夏新、科健、熊貓等第一代國產手機逐漸淡出人們視野。

智慧手機時代中國品牌崛起

在智慧手機時代, 隨著安卓系統和ARM的興起, 加上高通、聯發科等廠商提供的一整套解決方案, 為智慧手機整機廠商解決了晶片、通信和作業系統的技術難題, 大幅降低了技術門檻, 中國手機廠商也借著這波東風快速發展。

中國大陸也形成了以中興、華為、酷派、聯想為代表的中國四大手機品牌。 隨後, 以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殺入手機行業。

隨著國產品牌手機銷量與日俱增, 產業鏈越來越成熟, 技術的反覆運算演進導致智慧手機關鍵零部件的成本不斷下降。 至2014年, 國產千元機的性能已經能夠滿足日常使用, 這使得過去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 特別是比較關注硬體設定的“理工男”、“夠用黨”等群體來說, 再也不必因為手機性能原因而去選擇國外手機品牌了。

在中低端市場立足後, 華為、Oppo、Vivo等品牌開始向中高端市場衝擊, 通過明星代言, 各種打廣告, 冠名綜藝節目,

互聯網行銷等手段提升品牌附加值, 在中高端市場也已經佔據了一席之地。

蘋果在技術創新上越來越保守

有觀點認為, 約伯斯時代的蘋果4S是蘋果公司最好的作品, 之後庫克執掌蘋果的時代, 在創新上就越來越保守了, 甚至有觀點認為, 庫克一直在吃老本, 在揮霍約伯斯時代積攢下的品牌信譽。

比如在手機外觀上,前代產品和後代產品的差異僅僅是“更有逼格”(Biger than Biger),甚至前代手機只需要找華強北的維修師傅略作修改就可以作為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在市場上魚目混珠。

在技術創新上,不少方面蘋果是在對安卓跟蹤研發,與此同時,國產手機品牌卻在一些方面不斷創新,這些創新使得國產手機與蘋果手機在用戶體驗上相差無幾,在局部還有勝出。

結語

誠然,由於蘋果手機的高品牌附加值,以及全球分工後硬體的成本被大幅壓縮,蘋果公司的手機業務擁有高的嚇人的利潤。

然而,在經過各種包裝行銷的反復洗腦之後,消費者會越來越理性,特別是蘋果手機的價格高於勞苦大眾每月純收入的情形下,收取智商稅的難度會越來也高。

特別要說明的是,蘋果的IOS曾經是蘋果差異化競爭的亮點,也會成為蘋果的死穴。因為如果蘋果的市場份額進一步下滑,長遠來看就會重蹈黑莓、諾基亞的覆轍。特別是蘋果公司的一些決策非常任性和傲慢,完全不顧用戶的心聲。當普通消費者紛紛選擇安卓時,憑藉少量死忠果粉是養不活蘋果的整個生態系統的。

在揮霍約伯斯時代積攢下的品牌信譽。

比如在手機外觀上,前代產品和後代產品的差異僅僅是“更有逼格”(Biger than Biger),甚至前代手機只需要找華強北的維修師傅略作修改就可以作為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在市場上魚目混珠。

在技術創新上,不少方面蘋果是在對安卓跟蹤研發,與此同時,國產手機品牌卻在一些方面不斷創新,這些創新使得國產手機與蘋果手機在用戶體驗上相差無幾,在局部還有勝出。

結語

誠然,由於蘋果手機的高品牌附加值,以及全球分工後硬體的成本被大幅壓縮,蘋果公司的手機業務擁有高的嚇人的利潤。

然而,在經過各種包裝行銷的反復洗腦之後,消費者會越來越理性,特別是蘋果手機的價格高於勞苦大眾每月純收入的情形下,收取智商稅的難度會越來也高。

特別要說明的是,蘋果的IOS曾經是蘋果差異化競爭的亮點,也會成為蘋果的死穴。因為如果蘋果的市場份額進一步下滑,長遠來看就會重蹈黑莓、諾基亞的覆轍。特別是蘋果公司的一些決策非常任性和傲慢,完全不顧用戶的心聲。當普通消費者紛紛選擇安卓時,憑藉少量死忠果粉是養不活蘋果的整個生態系統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