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曲陽“愚公”郝軍國:誓把荒山變成花果山

精心呵護, 嫁接成功的棗樹。

假如退了休, 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 不愁吃喝, 兒女孝順, 你將會如何規劃自己的晚年生活?是安享生活,

還是寄情故土、染綠荒山?曲陽縣地稅局退休職工郝軍國, 就毅然選擇了後者。 4年多來, 他花掉20多萬元積蓄, 以山為家、傾囊播綠, 讓昔日荒草碎石滿坡的400畝荒山變成了瓜果飄香生機盎然的花果山。

老兩口以山為家, 樂此不疲

從曲陽縣的靈山鎮窪子村向西行走3公里,

再翻過2座山頭, 便來到郝軍國綠化的荒山。 站在山頂四望, 山溝內的核桃、蘋果和桃樹果實累累, 半山腰的火炬、側柏、松樹鬱鬱蔥蔥。 而這般變化, 在4年前是誰都不敢想的。

克服種種困難, 開荒修路到山頂

不服輸, 接手親家公承包的400畝荒山

2012年端午節時, 郝軍國瞭解到居住在靈山鎮窪子村的親家公想放棄承包的荒山, 困為沒水沒電, 植樹成活率太低, 不想再幹了。 郝軍國一聽不服, 當時就產生了“接管”荒山的念頭。 因為他要退休了, 閒不住的他對這片荒山有了打算, 想要“征服”它。 第二年, 郝軍國從曲陽縣地稅局靈山分局一退休, 便真正“接管”了這400畝的荒山。

4年多的艱辛付出, 荒山變綠山

郝軍國這一舉動, 無異於一聲“炸雷”, 在家裡引起軒然大波——不但三個兒女不支持, 就連妻子龐素梅也持反對意見。 “放著清福不享去開荒山, 不是自找苦吃、自找罪受嗎?”在全家人的反對聲中, 郝軍國一個人無聲地開車進了山。

付出有了回報, 核桃樹第二年掛果。

自從做出了上山開荒種樹的決定, 郝軍國幾乎每天都往山上跑。 晚上回到家沾床就睡著, 一覺到天亮。 “綠化荒山我不認為是受罪, 而是一種享受!在家裡不是吃喝就是睡覺、聊天, 生活單一反而是一種煎熬。 ”郝軍國說。

面對老伴的怨氣, 生性倔強的郝軍國沒吭聲, 仍然堅持每天上山。 老伴拗不過他, 時間久了又害怕他有個三長兩短, 龐素梅又疼又憐地也上了山。

於是, 只要不下大雨, 郝軍國夫婦每天4時準時起床做飯, 飯後帶上午飯, 開車經朱家峪村、窪子村和嶺爾南3個村, 把車停在山下, 步行上山幹活。

[小標題]靠著股倔勁, 克服重重困難種樹修路架線

“這裡在生產隊時都是梯田,後來人們捉蠍子把石頭地界都拆了,洪水一來就沖成了亂石溝。”郝軍國用鋼釺撬開亂石,再抱上石塊,一塊塊兒地壘起地界,龐素梅則用鐵鍁把地整平。第一年春天,夫婦二人就平整了30多畝地,全部栽上了薄皮核桃樹苗。

一個春天的步行上山,使郝軍國深知道路的重要性。30多畝地栽上核桃樹後,郝軍國夫婦開始修路。他們憑自己的雙手,硬是將1.5公里長的羊腸小徑拓寬到能開車的山路。如今,越野車和皮卡車能夠沿著他們修的路開到山頂。

修了路,還要引電上山。回想起引電上山的艱辛,妻子龐素梅至今難忘:“電是從兩座山外架線引來的,山下的電線杆還好說,山上的電線杆是我們倆抬著、拽著上山的。”“為了讓她少出些勁兒,往往是我在前邊拽,她在後面推,一趟下來就得兩三個小時,一天運不了三四根。”郝軍國接過話茬。

種樹離不開水,為了讓這些果樹成活率高,第一年他們夫婦從1.5公里外的山下一桶桶地往山上抬水,來澆樹苗。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水的問題,郝軍國做出了一個當地人想都不敢想的決定——在深山中打井。一向節省的他一下子拿出幾萬元,請打井隊上山打井。打井機在深山中響了一個多月,硬是在岩石中打下了50多米深。“再打下去也出不了水。”打井師傅的話讓郝軍國充滿希望的心涼了半截,無奈只好放棄。

“打不了井,那就挖滲水坑、建蓄水池。”15立方米的滲水坑,郝軍國夫婦不到10天就挖成了。之後,他又投資2萬元建了300立方米的蓄水池。

充滿信心,學做愚公幹到終老

4年多來,郝軍國開爛了一輛麵包車,而至於用壞了多少把鐵鍬和鋤頭,磨爛了多少件衣服,穿壞了多少雙鞋,以及肩上、手上、腳上結了多少次的痂,他都記不清了。

“說實在的,有時候真有點無奈,還好都挺過去了。”郝軍國高興地對記者說,“現在好了,都見成效了,去年,這些掛果的核桃樹收了5000元,今年得收1萬元。”

如今,郝軍國夫婦已在亂石堆裡建成了35畝核桃園、5畝蘋果園,還嫁接了棗樹、桃樹,栽種了松樹、槐樹、柏樹2萬餘株,並在樹下搞起了生態養殖。

為了幹活方便和減少奔波,郝軍國夫婦在修通路後,就在核桃樹旁搭建了3間彩鋼房,將家搬進了大山。即使休息間隙,他們也要給果樹捉捉蟲、剪剪枝、清理樹坑裡的雜草。雖然勞累,但心裡高興,老兩口的身體更健碩。

三個兒女雖心疼父母,但更理解老人們的心思和想法,傾全力支持父母的綠山計畫,經常到山上去看望二老。備受鼓舞的老郝夫婦把養老錢和畢生積蓄全部拿了出來,幾年來已投入20多萬元。

未來開山種樹的投入還很多,老郝說他的退休金和山上的收益會全部投到這裡。“愚公90歲還移山呢,我們才60多歲,再幹30年,這荒山肯定能變成‘花果山’。”展望未來,郝軍國、龐素梅夫婦信心百倍。

克服重重困難種樹修路架線

“這裡在生產隊時都是梯田,後來人們捉蠍子把石頭地界都拆了,洪水一來就沖成了亂石溝。”郝軍國用鋼釺撬開亂石,再抱上石塊,一塊塊兒地壘起地界,龐素梅則用鐵鍁把地整平。第一年春天,夫婦二人就平整了30多畝地,全部栽上了薄皮核桃樹苗。

一個春天的步行上山,使郝軍國深知道路的重要性。30多畝地栽上核桃樹後,郝軍國夫婦開始修路。他們憑自己的雙手,硬是將1.5公里長的羊腸小徑拓寬到能開車的山路。如今,越野車和皮卡車能夠沿著他們修的路開到山頂。

修了路,還要引電上山。回想起引電上山的艱辛,妻子龐素梅至今難忘:“電是從兩座山外架線引來的,山下的電線杆還好說,山上的電線杆是我們倆抬著、拽著上山的。”“為了讓她少出些勁兒,往往是我在前邊拽,她在後面推,一趟下來就得兩三個小時,一天運不了三四根。”郝軍國接過話茬。

種樹離不開水,為了讓這些果樹成活率高,第一年他們夫婦從1.5公里外的山下一桶桶地往山上抬水,來澆樹苗。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水的問題,郝軍國做出了一個當地人想都不敢想的決定——在深山中打井。一向節省的他一下子拿出幾萬元,請打井隊上山打井。打井機在深山中響了一個多月,硬是在岩石中打下了50多米深。“再打下去也出不了水。”打井師傅的話讓郝軍國充滿希望的心涼了半截,無奈只好放棄。

“打不了井,那就挖滲水坑、建蓄水池。”15立方米的滲水坑,郝軍國夫婦不到10天就挖成了。之後,他又投資2萬元建了300立方米的蓄水池。

充滿信心,學做愚公幹到終老

4年多來,郝軍國開爛了一輛麵包車,而至於用壞了多少把鐵鍬和鋤頭,磨爛了多少件衣服,穿壞了多少雙鞋,以及肩上、手上、腳上結了多少次的痂,他都記不清了。

“說實在的,有時候真有點無奈,還好都挺過去了。”郝軍國高興地對記者說,“現在好了,都見成效了,去年,這些掛果的核桃樹收了5000元,今年得收1萬元。”

如今,郝軍國夫婦已在亂石堆裡建成了35畝核桃園、5畝蘋果園,還嫁接了棗樹、桃樹,栽種了松樹、槐樹、柏樹2萬餘株,並在樹下搞起了生態養殖。

為了幹活方便和減少奔波,郝軍國夫婦在修通路後,就在核桃樹旁搭建了3間彩鋼房,將家搬進了大山。即使休息間隙,他們也要給果樹捉捉蟲、剪剪枝、清理樹坑裡的雜草。雖然勞累,但心裡高興,老兩口的身體更健碩。

三個兒女雖心疼父母,但更理解老人們的心思和想法,傾全力支持父母的綠山計畫,經常到山上去看望二老。備受鼓舞的老郝夫婦把養老錢和畢生積蓄全部拿了出來,幾年來已投入20多萬元。

未來開山種樹的投入還很多,老郝說他的退休金和山上的收益會全部投到這裡。“愚公90歲還移山呢,我們才60多歲,再幹30年,這荒山肯定能變成‘花果山’。”展望未來,郝軍國、龐素梅夫婦信心百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