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宏觀調控不斷創新完善 經濟穩中向好態勢明顯

編者按:為深入解讀上半年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 國家發改委近日組織撰寫了系列文章, 中國改革報從今天起刊發, 敬請關注。

今年以來,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 各地區各部門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堅持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 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適度擴大總需求, 有效引導社會預期,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 妥善應對風險挑戰, 宏觀調控更加科學規範、運轉高效、實施有力, 堅持不搞“大水漫灌”、量化寬鬆, 更多依靠深化改革、加快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來促發展, 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不斷提高, 協同性、有效性得到加強, 為經濟穩中向好提供了堅強保障。

轉變思路創新方式, 促進經濟穩定在合理區間

準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平衡點, 注重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 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統籌實施擴消費、穩投資和防風險等一系列政策, 打好統籌兼顧、各有側重、互相配合的政策組合拳。 一是促進消費穩定增長。 著力以改革創新增加消費領域特別是服務領域有效供給,

持續推動“十大擴消費行動”, 出臺支援家政服務、社會力量舉辦大型群眾性體育賽事、鄉村旅遊發展等系列行動方案, 著力滿足居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 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3.4%。 二是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不斷優化中央預算內投資結構, 積極推進“十三五”重大工程項目建設, 加大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投資力度, 上半年生態環保、教育、水利、交通投資分別增長46%、17.8%、17.5%和14.7%;貫徹落實民間投資“26條”政策措施, 大力激發社會資本活力, 上半年民間投資增長7.2%。 三是有效管控重點領域風險。 進一步完善財稅制度, 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逐步規範。 金融市場監管加強, 金融體系抑制“脫實向虛”取得成效,
人民幣匯率總體穩定。 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效果初顯, 16個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交易穩中有降。 上半年, 我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 已連續八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區間, 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就業持續增加, 城鎮新增就業735萬人, 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處於近年來較低水準;物價總體穩定, 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4%, 處於溫和上漲態勢。

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經濟結構不斷調優

圍繞滿足需求升級的需要, 宏觀調控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 去除沒有需求的無效供給, 不斷創造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 打通供求管道, 努力實現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均衡。 一是扎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去產能步伐加快, 依法取締“地條鋼”, 上半年煤炭去產能1.11億噸, 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74%, 防範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工作有序推進, 處置“僵屍企業”加快實施。 去庫存效果顯現, 6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減少9.6%。 去杠杆成效初顯, 市場化債轉股穩步實施, 6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 降成本措施加力, 進一步加大減稅力度, 取消和停征一批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 降低物流、用能等成本, 減稅降費新措施預計全年可為企業減負超過1萬億元。 補短板力度加大, 有力地增強了經濟發展的後勁。 二是深入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夏季糧油再獲豐收, 居歷史第二高位。 糧食生產功能區等建設全面啟動,
農業生產結構和佈局更趨合理。 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成效明顯, 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繼續深化。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 創業創新勢頭良好。 三是著力振興實體經濟。 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明顯加速, 企業經營狀況普遍轉好。 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9%;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22%, 增幅為2012年以來同期最高;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連續10個月穩定在51%以上。 服務業創新發展大綱發佈實施, 上半年服務業增長7.7%, 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9.1%。

不斷強化改革開放創新支撐, 發展新動力明顯增強

狠抓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落實, 積極推動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更多依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新舊動能轉換來促發展。 一是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多證合一”改革全面啟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面推行,上半年全國新登記企業增長11.1%,日均新增1.6萬戶。國企國資改革深入展開,財稅金融投融資價格改革繼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扎實推進。二是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準。領導人外交成果顯著,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獲得圓滿成功。促進外貿增長的各項政策有效落實,對外貿易回穩向好,上半年貨物進出口額同比增長19.6%,比去年同期明顯回升。利用外資政策進一步健全,新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發佈。三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發展體制和政策不斷完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發佈實施,8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169項任務全面啟動,激發了創新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四是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支撐平臺加快發展,眾創空間已超過4200家。新動能培育成效顯現,“互聯網+”行動深入推進,分享經濟廣泛滲透,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8%、13.1%、11.5%,明顯快於工業整體增速。

協調推進三大戰略實施和城鄉區域發展,空間格局進一步優化

統籌推進三大戰略和“四大板塊”發展,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實施好相關規劃,研究制定新舉措,為經濟持續發展積蓄了新的潛力。一是深入實施三大戰略成效明顯。“一帶一路”建設戰略重點任務加快落地。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出重要步伐,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扎實開展,河北雄安新區設立和規劃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四項專項行動取得實效。二是推動城鄉區域協同聯動效應顯現。新型城鎮化發展品質提升,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特色鎮建設有序推進。東部地區經濟結構更趨優化,中西部地區發展空間不斷拓展,東北地區經濟築底跡象日益增多。以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經緯,以城市群、中心城市、重點城鎮為依託,多中心、網路化、開放式的發展格局更趨優化。三是打造重點功能平臺帶動作用增強。國家級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級開發區等在改革創新中的引領效用不斷釋放,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定簽署實施,在整合資源要素、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持續加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長的包容性和獲得感增強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好統籌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千方百計增加民生重點領域和生態環保投入,努力保住基本、兜住底線,人民群眾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一是強力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重點工程。產業、交通、教育、健康、就業等扶貧重點工程加快實施。有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的22個省份全面推進項目開工建設,截至6月底今年計畫項目開工率達90%。二是不斷提升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水準。社保覆蓋範圍不斷擴大,待遇水準穩步提高。社會辦醫環境進一步優化,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進展順利,庫存較大的三四線城市和縣城貨幣化安置比例大幅提高。三是深入開展生態環保建設。污染防治進一步加強,環境品質總體穩定。上半年全國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保持穩定,地表水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提高。生態建設深入開展,江西、貴州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實施方案和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審議通過。能源效率進一步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好於年度約束性目標。

總的來看,上半年我國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鞏固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經濟穩定增長的勢頭並持續向好,成績來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實踐充分證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新經驗新思路新舉措,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宏觀調控理論實踐,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發展等創新思想和指導方針,鑄成廣泛共識、政策體系和行動合力,各方面改革發展的認識更加統一、行動更加自覺、成效更加明顯,國內外對我國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信心在明顯增強。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斷推動發展改革工作再上新臺階,以更加優異的工作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鄭彥)

一是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多證合一”改革全面啟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面推行,上半年全國新登記企業增長11.1%,日均新增1.6萬戶。國企國資改革深入展開,財稅金融投融資價格改革繼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扎實推進。二是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準。領導人外交成果顯著,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獲得圓滿成功。促進外貿增長的各項政策有效落實,對外貿易回穩向好,上半年貨物進出口額同比增長19.6%,比去年同期明顯回升。利用外資政策進一步健全,新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發佈。三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發展體制和政策不斷完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發佈實施,8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169項任務全面啟動,激發了創新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四是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支撐平臺加快發展,眾創空間已超過4200家。新動能培育成效顯現,“互聯網+”行動深入推進,分享經濟廣泛滲透,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8%、13.1%、11.5%,明顯快於工業整體增速。

協調推進三大戰略實施和城鄉區域發展,空間格局進一步優化

統籌推進三大戰略和“四大板塊”發展,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實施好相關規劃,研究制定新舉措,為經濟持續發展積蓄了新的潛力。一是深入實施三大戰略成效明顯。“一帶一路”建設戰略重點任務加快落地。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出重要步伐,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扎實開展,河北雄安新區設立和規劃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四項專項行動取得實效。二是推動城鄉區域協同聯動效應顯現。新型城鎮化發展品質提升,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特色鎮建設有序推進。東部地區經濟結構更趨優化,中西部地區發展空間不斷拓展,東北地區經濟築底跡象日益增多。以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經緯,以城市群、中心城市、重點城鎮為依託,多中心、網路化、開放式的發展格局更趨優化。三是打造重點功能平臺帶動作用增強。國家級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級開發區等在改革創新中的引領效用不斷釋放,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定簽署實施,在整合資源要素、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持續加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長的包容性和獲得感增強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好統籌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千方百計增加民生重點領域和生態環保投入,努力保住基本、兜住底線,人民群眾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一是強力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重點工程。產業、交通、教育、健康、就業等扶貧重點工程加快實施。有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的22個省份全面推進項目開工建設,截至6月底今年計畫項目開工率達90%。二是不斷提升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水準。社保覆蓋範圍不斷擴大,待遇水準穩步提高。社會辦醫環境進一步優化,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進展順利,庫存較大的三四線城市和縣城貨幣化安置比例大幅提高。三是深入開展生態環保建設。污染防治進一步加強,環境品質總體穩定。上半年全國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保持穩定,地表水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提高。生態建設深入開展,江西、貴州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實施方案和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審議通過。能源效率進一步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好於年度約束性目標。

總的來看,上半年我國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鞏固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經濟穩定增長的勢頭並持續向好,成績來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實踐充分證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新經驗新思路新舉措,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宏觀調控理論實踐,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發展等創新思想和指導方針,鑄成廣泛共識、政策體系和行動合力,各方面改革發展的認識更加統一、行動更加自覺、成效更加明顯,國內外對我國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信心在明顯增強。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斷推動發展改革工作再上新臺階,以更加優異的工作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鄭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