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勇:機緣夜郎穀

左起:羅強烈、陳履生、蒲國昌、宋培倫、劉玉山、董克俊。

自2016年7月被聘為孔學堂書畫研究院院長, 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中國漢畫學會會長陳履生老師較之以往前來貴州參加相應的文化藝術活動就“隔三差五”地來來往往了。

去年的一個秋月裡, 陳履生老師來貴陽參加一個活動後, 很想來“夜朗穀”看看, 無奈身不由己, 計畫沒有變化快, 他必須要飛往常州, 出席以他收藏的4000盞油燈“落戶”常州的中國油燈博物館的試運營的相關活動。

陳履生

陳履生在常州市中國油燈博物館。

近日, 他又來貴州調研關於“貴州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機制創新問題研究”。


這次他專門安排出時間, 要來看看“名聲在外”的夜郎穀。

到他下榻的酒店, 接上他, 我們就往夜郎穀而去。

在路上, 陳老師問了我一些關於夜郎穀的情況, 我給他做了一些基本的介紹, 他是文化工作者也是文化學者。 我沒想到會見證一個傳奇故事, 這個故事讓我感慨讓我感觸讓我感動。 “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 經歷什麼遇見誰, 有何因有何果, 冥冥中或早或晚, 就會在你生命中的某一天某一刻如如而來。 ”也經歷一些機緣巧合的事情的我現在是愈發相信人與人的緣分是註定就存在哪兒的, 你信還是不信呢?反正我是信的, 各位看官, 你現在看到了這個故事, 不也就是你我的一個機緣嗎?

意外就在這個時刻出現了。 當陳老師說“宋老師好!你還記得嗎?很多年以前我們是見過面的。 ”宋老師看著笑容掛在臉上的陳老師, 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又看看也是不明究竟的我, 看著一下子“暈”了的我們, “我這有照片為證, 你們看看。 ”陳老師在手機上找到一張老照片, 是董克俊老師提供給陳老師的。 我們一看, 立馬就讓夜郎谷清新的空氣裡飛揚陣陣爽朗的笑聲。

陳履生 宋培倫

陳履生 宋培倫 李勇

物是今不非, 人生見機緣。

附上宋培倫老師和陳履生老師各自在朋友圈的感懷:

宋培倫: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說“如果沒有照片的記錄, 很多事情都會煙消雲散。 ”24年前董克俊、蒲國昌約陳履生、劉玉山北京朋友到我住在花溪農村的家玩,

董克俊拍下在家門口的這張老照片。 今天, 李勇先生陪陳先生來夜郎穀見我, 24年了, 要是在街頭我倆相遇可能誰都認識不出對方了。 今天有照片為證, 歷史又再現了, 有緣。

陳履生:如果沒有照片的記錄, 很多事情都煙消雲散, 1992年距今已有了24年, 左起羅強烈, 陳履生, 蒲國昌, 宋培倫, 劉玉山, 董克俊相聚于宋培倫在花溪建的畫家村。 這位漫畫家是貴州最早涉足藝術市場的先行者, 也是最早宣導建畫家村的第一人。 那時的花溪還是原始狀態, 他的水磨房是我留存的對花溪的唯一記憶。 今天見到宋兄, 也只能靠照片來回憶往事, 但這位夜郎谷的主人, 著實讓我大吃一驚。

本文第一張照片是二十多年前陳老師等朋友們與宋老師在他當年的家門口合影照,

李勇 宋培倫 陳履生

這最後一張是現如今在夜郎谷宋老師的家門口合影照。

人在這一輩子從哪兒來到那兒去呢?我想說是從我們的心裡來也會從我們的心裡去。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2017年3月26日深夜

李勇

編輯:伊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