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多呼和浩特人只聞其名不見其實,更不知道這座召廟背後的故事

小召, 蒙語原稱為把格召(小的意思), 又稱崇福寺, 很多人知道呼和浩特有個大召, 卻對小召不甚瞭解。 甚至有不少人把大召東面的席力圖召誤認為是小召。

儘管青核桃已經給大家補過核桃了, 但是直到近日核桃君發現仍然有不少吃瓜群眾搞不清楚小召和席力圖召的區別, 還是把席力圖召誤認為小召。 因此, 核桃君覺得很有義務再給沒有收聽青核桃的群眾們普及一下, 真正的呼和浩特小召到底在哪裡。

小召原址其實就位於如今呼和浩特玉泉區小召小學, 並不是大召對面的席力圖召, 儘管它們相距並不遠。 小召蒙語原稱作把格召(是小的意思), 漢譯為“小”, 俗稱小召, 又稱崇福寺, 清康熙三十六年(西元1697年)建成。 小召原是明朝俺答汗(阿拉坦汗)的後裔俄木布洪台吉所建的寺院。 到了清初順治年間已經頹廢失修。

康熙三十一年(西元1692年), 康熙委派在小召坐床的托音二世做了呼和浩特掌印紮薩克達喇嘛。 從此, 托音二世展開活動, 一方面受命入藏聯絡班撣, 以後又隨康熙皇帝出征協助策劃。 因這些原因, 康熙西征凱旋回京時路經歸化城, 駐蹕小召, 並將甲宵、弓箭、腰刀等隨身之物, 留在小召做為紀念。

以後又在小召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刻立石碑, 紀念他的勝利, 同時也表彰了小召活佛有功。 康熙皇帝的這些隨身之物一直保存到日偽時期, 據說是被旗政府的日本顧問下令拿走了。

從此, 小召在當時的歸化城召廟中的地位曾一度淩駕於大召之上。

這也就有了“大召不大, 小召不小”的說法。 小召喇嘛受到清皇帝的許多特殊恩賜。 例如, 獨許應用蒙文經典。 小召除了得到本地人的佈施外, 康熙皇帝還特別批准內蒙東部科爾沁十旗做為托音呼田克圖的化緣地點。 托音二世赴科爾沁一次, 就得到佈施銀五萬兩, 駝、牛三千頭, 貂裘、馬鞍、金珠, 哈達等不計其數。 小召有好幾個屬廟,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慈燈寺(五塔寺, 新召)。

如今的小召小學的位置正是當年小召的原址。 據說現在小召小學樓房的原建築的殿頂上鋪的是琉璃瓦, 前頭也有琉璃瓦牌樓, 起名叫康熙行宮。

小召於光緒年間及文革時兩次失火,只剩下一座單跨式牌坊。現在小召原址上建立了小召小學。至於托音活佛和康熙的甲胄寶刀也隨著文革那場大火進入歷史的塵霧中了。現在的小召只留下了一個地名。

小召牌樓兩側立著蒙漢石碑,上面依稀可見呼和浩特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字樣,正中間刻有小召牌樓四字。

小召牌樓位於崇福寺山門前,約建于雍正年間,為慶崇福寺擴建三十周年時,由漢商捐款修建而成。

小召牌樓為三間四柱三樓式,通面闊10.2米,高9.37米,其鬥、拱柱架做法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是研究呼和浩特地區雕刻、繪畫、建築藝術的寶貴實物資料。小召牌樓的造型以及裝飾美,至少在內蒙古中西部地區,可謂歎為觀止。

只可惜如今的小召牌樓已經年久失修。

小召牌樓如今成為一個小公園,許多老人在這裡納涼。開學的時候,這裡還是小召小學的家長們等待接孩子的好去處。

二百多年前的小召前街已經是店鋪林立,商賈如雲,特別是如廣興糧店等幾家實力雄厚的糧店更是生意興隆。在小召牌樓西側,還有一處重點文物——昔日的老字型大小餐館惠豐軒。

如今這裡掛著飲食文化博物館的牌子,很多年來卻一直暫未對外開放。因此也暫時不能進去一探究竟。

從惠風軒再往西,就是曾經的“圪料街”。“圪料”這個詞大概是呼和浩特特有的方言,指的是彎曲不直的意思,有時候也形容人長得“歪瓜裂棗”或者做事不利索。玉泉區政府在2016年恢復了這裡的名稱,並且附上了簡介,值得稱讚。

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再也不會把小召和席力圖召搞混,也希望可以更多地瞭解小召的歷史。

小召於光緒年間及文革時兩次失火,只剩下一座單跨式牌坊。現在小召原址上建立了小召小學。至於托音活佛和康熙的甲胄寶刀也隨著文革那場大火進入歷史的塵霧中了。現在的小召只留下了一個地名。

小召牌樓兩側立著蒙漢石碑,上面依稀可見呼和浩特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字樣,正中間刻有小召牌樓四字。

小召牌樓位於崇福寺山門前,約建于雍正年間,為慶崇福寺擴建三十周年時,由漢商捐款修建而成。

小召牌樓為三間四柱三樓式,通面闊10.2米,高9.37米,其鬥、拱柱架做法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是研究呼和浩特地區雕刻、繪畫、建築藝術的寶貴實物資料。小召牌樓的造型以及裝飾美,至少在內蒙古中西部地區,可謂歎為觀止。

只可惜如今的小召牌樓已經年久失修。

小召牌樓如今成為一個小公園,許多老人在這裡納涼。開學的時候,這裡還是小召小學的家長們等待接孩子的好去處。

二百多年前的小召前街已經是店鋪林立,商賈如雲,特別是如廣興糧店等幾家實力雄厚的糧店更是生意興隆。在小召牌樓西側,還有一處重點文物——昔日的老字型大小餐館惠豐軒。

如今這裡掛著飲食文化博物館的牌子,很多年來卻一直暫未對外開放。因此也暫時不能進去一探究竟。

從惠風軒再往西,就是曾經的“圪料街”。“圪料”這個詞大概是呼和浩特特有的方言,指的是彎曲不直的意思,有時候也形容人長得“歪瓜裂棗”或者做事不利索。玉泉區政府在2016年恢復了這裡的名稱,並且附上了簡介,值得稱讚。

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再也不會把小召和席力圖召搞混,也希望可以更多地瞭解小召的歷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