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城有文明氣自華——重慶江北的文明之旅

6月25日, “江北小交警”在開始實踐活動前接受交警培訓 王全超 攝

“腹有詩書氣自華。 ”一個人僅有美麗的外表是不夠的, 同理, 一座城僅靠天生麗質和現代氣派,

也難以成為真正的“品質之城”。 重慶市江北區致力於創建全國文明城區, 矢志追求“城有文明氣自華”。

兩張新名片:老馬和小交警

今年5月31日, 江北區觀音橋街道鵬潤藍海社區來了一位“名人”——全國時代楷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道德模範——馬善祥。 他以自己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小事為例, 圍繞如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宣講。 老馬接地氣的話語贏得陣陣掌聲。

年近60歲的老馬, 從事基層調解和群眾思想政治工作近30年, 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000餘起, 撰寫了500多萬字的工作筆記。 他總結提煉的“老馬工作法”, 已在重慶市推廣。

現在, “江北好人多”已形成口碑效應, 湧現出全國道德模範1名、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1名、市級道德模範8名、區級道德模範30名,

中國好人5名、重慶好人48名、江北好人近400名。

除了老馬, 小交警也是江北區一張響噹噹的新名片。 自2013年起, 江北常態化開展“中國夢·文明行——我是江北小交警”主題實踐活動, 參與實踐的小交警累計達7000餘人。 孩子們“上崗”當天, 總是早早起床, 來到活動現場, 認真、文明“執法”。

觀音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朱麗燁是小交警中的一名。 她說:“以前看著交警叔叔蠻神氣地指揮交通, 我以為那很好玩, 直到自己當了小交警才發現, 當交警是多麼不容易。 ”

志願者:只要您願意, 我們都歡迎

每週二上午, 66歲的社區志願者楊朋英就會在東方家園社區多功能室教居民唱歌, 一教就是六七年。 楊朋英告訴半月談記者,

她退休前也是做文藝工作的, 正好可以發揮所長。 現在每週來跟她學唱歌的居民有60多人, “多功能室快坐不下了”。

“我還有精力, 又有專業知識, 完全可以發揮餘熱。 ” 77歲的蔣貴東, 退休前是江北區衛生局副局長, 也是一名主任醫師。 如今, 帶領一支20多人的義診隊伍, 幹勁十足。

江北區叫響了“只要您願意, 我們都歡迎”的志願服務口號, 現已組織醫療、法律、環保等14支專業志願服務隊, 推動“有時間做志願者、有困難找志願者”成為廣大市民的一種生活方式。

截至目前, 全區實名註冊志願者20.1295萬人, 占比達23.36%。 其中, 綠葉義工志願者協會獲評“全國最佳志願服務組織”, 並在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工作座談會上交流經驗。

聚力:人民的城市人民管

在江北, 很多人都知道老舊城區環境綜合整治中的“三問於民”, 即整治前問需於民、整治中問計於民、整治後問效於民。 江北常態化開展“百姓點子”徵集活動, 組建“百姓巡訪團”, 深入20余萬戶家庭, 線上線下收集群眾意見建議5000餘條, 制定“一街一策”整治方案。 2016年底, 全區130個老舊社區完成改造, 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大幅改善。

“百姓管家”自律機制也很有效果。 江北區51條主次幹道的3662戶商戶主動簽訂“包環境整潔、包市容有序、包設施完好”的“門前新三包”責任書, 形成共建共管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背街小巷髒亂差、農貿市場管理缺失、交通秩序混亂是城市的“裡子”問題。 為此, 江北區連續5年推行區級領導聯繫社區的工作機制, 由每名區級領導帶領2個重點部門聯繫2—3個社區,

深入一線, 逐項排查問題, 逐一指導解決。

江北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唐清蓮認為, 讓城市既有“面子”, 更有“裡子”, 是城市文明發展的重要標誌, 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的生動體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