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產業扶貧天地寬——麻城市木子店鎮精准脫貧工作探尋

通訊員 李木子

麻城市木子店鎮下轄29個行政村, 總人口6.2萬人。 全鎮有重點貧困村16個, 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987戶、10579人, 一般貧困戶1290戶、4188人。

近年來, 該鎮豎起產業扶貧大旗, 將其作為扶貧開發的戰略重點和主要任務, 視為保障穩定脫貧致富的根本途徑和長遠之計。 他們統一思想, 務實重行, 以產業全覆蓋為目標, 多次召開產業扶貧推進會, 引領各村按“一村一品”要求發展產業, 帶動了廣大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理清脫貧思路, 明確產業扶貧方向

堅持“一號工程”, 全力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是推動產業扶貧的重要抓手,

也是推進產業扶貧“造血”功能的核心突破口。 該鎮全力挖掘投資資訊, 採取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網路招商等方式, 使企業接踵而來, 先後招引培育工業企業8家, 商貿企業3家, 旅遊服務業2家, 發展壯大了特色產業集群, 實現產業發展與精准扶貧共贏。

堅持“雙保險”, 集體經濟與產業扶貧融合發展。 目前, 該鎮29個村已建立3個花椒產業扶貧基地、7個中藥材產業扶貧基地、10個分散式光伏電站, 還有1個村興辦酒廠, 5個村對接金盤酒業(年受益22.81萬元), 複合產業達40個, 村平有1.4個集體產業。 產業基地既可為有勞動能力、發展意願的貧困戶提供就業, 助其發展產業, 為無勞動力的貧困戶提供產業兜底, 又可成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來源。

堅持“三為主”, 堅定扶貧產業發展。 一是以特色產業為主。 特色產業特在成熟, 特在生命力, 特在帶動性。 該鎮重點發展老米酒、中藥材種植以及全域旅遊, 打造產業扶貧的主力軍。 二是以長短結合為主。 老米酒產業突破季節性, 創造出封壇酒、冰雕酒、白酒等四季飲品, 套種3至5年的木本花椒與半年到一年的草本中藥, 讓扶貧產業做到了長短結合, 創新了發展模式, 提高了效益。 三是以貧困戶參與為主。 該鎮對貧困戶按其對接產業能力進行分類, 除去政策兜底和公益崗位, 為缺乏勞動力、自身發展能力不足的深度貧困戶提供扶貧產業兜底, 為有勞動力但缺乏技術的貧困戶提供職業培訓、務工崗位, 或利用小額貸款入股分紅。

鼓勵非貧困戶在同等優惠條件下參與中藥材和花椒種植等產業發展, 比如向明村有22戶非貧困戶參加中藥材種植。 此舉既減少了貧困戶、非貧困戶之間的攀比和矛盾, 提升了增收脫貧的公信力, 又提高了農戶參與的積極性, 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

因村因戶施策, 挖掘產業扶貧動能

突出特色釀好酒。 老米酒作為木子店鎮的特色產品, 在本地覆蓋面極廣, 很多貧困戶都有年年釀造老米酒的傳統。 木子店鎮以老米酒為主導產業的市場主體較多。 去年, 金盤酒業帶動8個村141戶受益27.51萬元, 東義洲酒業帶動3個村35戶貧困戶直接受益1.94萬元, 獨楊樹村老米酒合作社為18戶貧困戶分紅3.4萬餘元。 各酒廠帶動貧困戶務工就業110多人。

築牢根基用好光。 麻城市能投公司整合木子店鎮14個重點貧困村980萬元產業扶貧資金, 集中建設光伏電站, 每村每年可分紅10萬元。 該鎮自建光伏電站10個, 合計369.77kw, 其中劉家灣產業發展合作社所建的分散式光伏電站在麻城市第一個開票報帳。 該電站位於劉家灣村學校屋頂, 規模25.4kw, 投資20.3萬, 2016年3月25日至今年6月19日已累計發電4.69萬度, 年收益率達到18.5%, 彰顯了光伏扶貧的可行性、高效率, 增強了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產業的信心。

挖掘潛力種好藥。 通過多次出外考察, 該鎮將中藥材和花椒種植作為產業主攻方向。 湖北閩仁堂藥業通過貧困戶入股分紅、吸納貧困戶務工、提供種苗、收購藥材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 目前在該鎮6個村流轉土地590畝,

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7個。 湖北定惠農業在3個村培育種苗50萬株, 與閩仁堂藥業強強聯手, 按照“長短結合”為主的產業思路, 將中藥材與九葉青花椒套種, 最大限度挖掘潛力。 計畫於今年在全鎮推廣種植中藥材、花椒各5000畝, 三年內力爭達到3萬畝。

創新模式聯好網。 發展電商促銷售, 比如上馬石村婦女主任張雙平通過開網店的形式在網上銷售老米酒, 2016年度銷售額達180萬元, 帶動了7戶貧困戶增收脫貧。 聯好網路促宣傳, 該鎮全域旅遊品牌全面提升, 如天井山漂流、吊橋溝徒步、向明紅葉、明山櫻花穀、妖魔河探險、思原山莊美食等, 年遊客近十萬人次, 為貧困戶脫貧提供了資源。

尊重意願引好路。 對部分有勞動能力和自主發展意願的貧困戶, 徵求其意願,在村委會調查其實際情況後,引導其自主發展產業,提供技術指導,並出臺產業獎補實施細則,宣傳產業獎補政策,提高產業覆蓋率。2016年,該鎮向上級申報獲批產業獎補資金32.3萬餘元。

健全工作機制,保障產業扶貧效果

凝心聚神合眾力。該鎮採取“黨建+扶貧”方式,通過黨委班子成員帶頭抓、黨建扶貧知識全封閉考試、產業扶貧政策宣傳演講等,增強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提升黨員幹部帶領致富的能力與水準。

壓實責任真擔當。黨委開展“大扶貧”,將脫貧村按產業現狀分為三等,鎮長和兩個副書記分別督辦其集體經濟及產業發展,班子成員駐點示範、帶片帶線負責,每週召開一次黨委會,每月召開一次產業扶貧會議,研究解決產業扶貧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層層督辦找典型。自產業發展思路確立以來,黨委班子、帶片領導、駐點幹部定期下村督辦產業扶貧進展情況,提出發展建議,入戶走訪群眾,擴大產業扶貧影響力。建立獎懲機制,對計畫早、行動快、落實嚴的村進行獎勵,對無計畫、進度慢、不作為的村進行追責。

科學考核指方向。將黨建、扶貧與村集體經濟結合起來作為年終考核指標,壓實責任。2017年度,該鎮將村集體經濟發展作為定等評優的核心指標,要求100%的村(三類村)集體經濟應達到5萬元以上,其中70%的村(二類村)集體經濟應達到10萬元,30%的村(一類村)集體經濟應達到20萬元。

整合項目資金,夯實產業扶貧基礎

“三個一批”保障發展資金。對於村集體發展產業,實行村級自籌一批、黨委政府獎補一批、專案資金整合一批,每年籌措資金300萬元,有效提高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和產業覆蓋面。

優化服務提升發展動力。堅持為企業服務,解決企業實際困難,整合好小額貸款、重點村和非重點村產業到戶資金,提供技術培訓,協調土地流轉,積極申報項目,為企業推進產業發展提供更好的土壤,造福貧困群眾。

凝聚力量搭建發展平臺。對接各駐村幫扶的市直單位積極參與產業扶貧,如市教育局幫助其駐點村獨楊樹村發展老米酒產業,銷售米酒60多萬元;市一中幫助上屋榜村興建光伏扶貧電站;市行政服務中心説明向明村發展泥鰍養殖等等。該鎮市場主體的發展得到麻城市領導及部門的大力支持,社會各界、各村鄉賢和各部門出錢出力,掀起產業扶貧熱潮,群眾知曉率高,社會反響良好。

徵求其意願,在村委會調查其實際情況後,引導其自主發展產業,提供技術指導,並出臺產業獎補實施細則,宣傳產業獎補政策,提高產業覆蓋率。2016年,該鎮向上級申報獲批產業獎補資金32.3萬餘元。

健全工作機制,保障產業扶貧效果

凝心聚神合眾力。該鎮採取“黨建+扶貧”方式,通過黨委班子成員帶頭抓、黨建扶貧知識全封閉考試、產業扶貧政策宣傳演講等,增強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提升黨員幹部帶領致富的能力與水準。

壓實責任真擔當。黨委開展“大扶貧”,將脫貧村按產業現狀分為三等,鎮長和兩個副書記分別督辦其集體經濟及產業發展,班子成員駐點示範、帶片帶線負責,每週召開一次黨委會,每月召開一次產業扶貧會議,研究解決產業扶貧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層層督辦找典型。自產業發展思路確立以來,黨委班子、帶片領導、駐點幹部定期下村督辦產業扶貧進展情況,提出發展建議,入戶走訪群眾,擴大產業扶貧影響力。建立獎懲機制,對計畫早、行動快、落實嚴的村進行獎勵,對無計畫、進度慢、不作為的村進行追責。

科學考核指方向。將黨建、扶貧與村集體經濟結合起來作為年終考核指標,壓實責任。2017年度,該鎮將村集體經濟發展作為定等評優的核心指標,要求100%的村(三類村)集體經濟應達到5萬元以上,其中70%的村(二類村)集體經濟應達到10萬元,30%的村(一類村)集體經濟應達到20萬元。

整合項目資金,夯實產業扶貧基礎

“三個一批”保障發展資金。對於村集體發展產業,實行村級自籌一批、黨委政府獎補一批、專案資金整合一批,每年籌措資金300萬元,有效提高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和產業覆蓋面。

優化服務提升發展動力。堅持為企業服務,解決企業實際困難,整合好小額貸款、重點村和非重點村產業到戶資金,提供技術培訓,協調土地流轉,積極申報項目,為企業推進產業發展提供更好的土壤,造福貧困群眾。

凝聚力量搭建發展平臺。對接各駐村幫扶的市直單位積極參與產業扶貧,如市教育局幫助其駐點村獨楊樹村發展老米酒產業,銷售米酒60多萬元;市一中幫助上屋榜村興建光伏扶貧電站;市行政服務中心説明向明村發展泥鰍養殖等等。該鎮市場主體的發展得到麻城市領導及部門的大力支持,社會各界、各村鄉賢和各部門出錢出力,掀起產業扶貧熱潮,群眾知曉率高,社會反響良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