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8歲起在福利院長大又在福利院成家立業 DNA比對與同胞哥哥認親 回家的路,一走就是33年

一度不想尋親

兒子解開他心頭的“鎖”

2002年, 周亞田結婚了。

那時, 妻子小李在福利院裡工作剛滿三年。 回到妻子家鄉, 在村裡的祠堂裡, 他們擺了19圍酒席慶祝。 酒席吃得十分簡樸, 食材是周亞田和岳母一起買回來的, 菜是妻子的弟弟下廚做的。 婚後, 在18平方米的家裡, 小李還是偶爾會問起:“周亞田, 你從哪來啊?”

幾年後, 三四歲的兒子仰著脖子望著周亞田問:“我有爸爸, 你為啥沒有?”周亞田心裡一陣陣刺痛。 讀小學四年級了, 兒子認真地問他:“我是不是姓周啊, 你別唬我啊。 ”五年級了, 兒子給周亞田出主意:“你應該去找你的爸爸媽媽。

(就算他們已經死了, )他們死了和我沒有爺爺奶奶是兩碼事啊。 ”

對於尋親, 周亞田一直躊躇不決。

他太久沉浸在思鄉的情緒裡, 兒時離家的記憶卻在一點點地消失殆盡, 這是讓他感到最沒把握的事。 “我是不是個‘孤兒’?為什麼家裡人不要我?”無處兌現的思念積累成了憤恨, 周亞田一度不想去尋親。 去年, 妻子偷偷地在一家名叫“寶貝回家”的公益性尋子網站上註冊會員, 替丈夫留下了尋親的帖子。 兒子的話也在心底發芽, 解開了他心頭上的鎖, 他心動了。 年末, 周亞田在志願者的陪同下到醫院採集血樣。 兩個多月後, DNA比對證實, 周亞田和同樣在該尋子網站註冊發帖的周日慶存在親緣關係。

“如果我早一點去做比對,

可能就能趕得上見父母一面。 ”得知父親已經過世, 周亞田感到悔恨。 妻子哭了一下午, 12歲的兒子也濕潤著雙眼說, “清明要去拜祭爺爺奶奶”。 可周亞田沒有眼淚, 他不知道接下來與兄弟見面會發生什麼。 從未失眠的他開始徹夜不眠, 夜深人靜時分, 終於涕淚橫流。 “以前我是為了兒子要去找親人, 現在我是為了我自己。 ”

家人不曾放棄 兒時記憶漸被喚醒

▼▼▼▼▼▼▼▼▼▼▼▼▼▼▼▼▼▼▼▼▼▼▼▼▼▼▼▼▼▼▼▼▼▼▼▼▼▼▼▼▼▼▼▼▼▼▼

直到昨天認親前一刻, 鬢角掛霜的周亞田一直以為自己今年38歲, 出生於1979年的某一天, 與家人失散時大約5歲。 當大哥周日慶顫巍巍地和兩個姐姐等15位親友一下子出現在他面前時, 周亞田才知道自己出生於1976年的8月, 離家時有8歲, 在那之前從未上過學, 而現在就快要41歲了。

“我想知道誰帶我去了深圳?”周亞田拉著姐姐的手, 看著大哥迫不及待地問。 那位帶他去深圳的人, 是令他鬱鬱了三十多年的人。

原來, 1982年周日慶與同鄉們一起, 去往深圳南頭大湧的信宜菜隊種菜。 兩年後, 他決定接弟弟出來一起生活, 便將此事託付給了恰好要回鄉的遠親和另一位隔壁村的老鄉。 父親聽到口信, 騎著自行車把周亞田送到了隔壁雲岸村的那位遠親家裡。 完全出人意料的是, 周日慶在深圳等著弟弟, 卻等來了弟弟在廣州、佛山一帶走失的消息。 年復一年, 周日慶和家人都去那位親戚家裡質問, 動員所有力量尋找他, 跑遍了廣佛附近的城鄉。

“一切都過去了, 我不怪你們。 你們也一直在找我, 不比我的日子好過。

”看著放聲痛哭的姐姐和啜泣的大哥, 打開心結的周亞田與家人相擁在一起, 安慰著他們。 二姐一遍遍提醒他家鄉當年的人與事, 周亞田有些不知所措:“可能我過得太好了, 忘記了你們。 ”此刻, 他才知道, 之所以自己對媽媽印象不深, 是因為她早在自己一歲左右就已過世。

“你額頭上的疤痕是小時候一天夜裡, 爸爸去地裡澆水, 你調皮把油燈打落下來留下的, 流了好多血。 ”二姐撩開他額頭上的頭髮說道, “我們家和很多戶人家同住在一個大院子裡, 中間有天井, 屋前有稻田, 出了村有大山……”周亞田忽然眼睛閃亮地回應:“我記得。 ”沙發上的四兄妹都歡呼雀躍起來, 快樂在每一個家人的臉上跳動著。 “我們還經常一起去挖番薯。

”周亞田接著說, 沙發上的人們又一次歡呼起來。 “清明我們一起回家去拜祭。 ”

記者觀察

尋親要勇敢跨過心中那道坎

讓周亞田倍感幸運的是

僅憑自己和哥哥的名字以及雙方的DNA比對資訊, 就把四個兄妹在失散33年後又一次緊緊聯繫了起來。

其實, 除了周亞田這種因為跨不過心裡的坎而無法早日認親的情況外, 還有不少孩子因為記憶缺失而無法回家。 “寶貝回家”尋子網的志願者何燕告訴記者, 失去兒時的記憶, 是失散兒童常見的共性問題。 而像周亞田這樣, 從小在福利院裡長大, 身邊都是失去家庭溫暖的孩子, 大家在一起不會交流原來家庭生活的事情, 家的記憶就慢慢被時間沖淡了。 她接著分析說:“儘管左鄰右舍會有各種議論, 但那些孩子至少會有家庭的生活氛圍。”

記者走訪發現,比一時和家人失去聯繫更危險的是,失憶會讓這些不幸的孩子在回歸家庭的路上出現障礙,漸漸消磨掉尋親的動力。根據何燕所接觸的真實案例,有的“人販子”為了讓所倒賣的孩子忘記過去,會找出數百個和他的父母姓名相似的名字,強迫他去死記硬背,為的就是沖淡他對原生家庭的印象。

無論是哪種原因阻礙了失散孩子回家的路,孩子們的回歸都需要身邊人的鼓勵與幫助。

但那些孩子至少會有家庭的生活氛圍。”

記者走訪發現,比一時和家人失去聯繫更危險的是,失憶會讓這些不幸的孩子在回歸家庭的路上出現障礙,漸漸消磨掉尋親的動力。根據何燕所接觸的真實案例,有的“人販子”為了讓所倒賣的孩子忘記過去,會找出數百個和他的父母姓名相似的名字,強迫他去死記硬背,為的就是沖淡他對原生家庭的印象。

無論是哪種原因阻礙了失散孩子回家的路,孩子們的回歸都需要身邊人的鼓勵與幫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