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龐氏騙局:你要警惕那些自戀和迷人的人

作者:Shoney / 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462篇原創首發文章

2017年的夏天, 註定在中國的商業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尚未平息的樂視風波,

將人們的視線再次引入“龐氏騙局”, 並在商業界、投資界引發高段位罵戰。 與此同時, 以超高回報、金字塔式傳銷模式的騙局在民間層出不窮。 近日, 更爆出大學生網上求職誤入傳銷組織蹊蹺死亡的悲劇。

“龐氏騙局”(Ponzi scheme)源於1920年一個名叫查理斯•龐茲(Charles Ponzi)的義大利人。 他設計了一個超常回報、無風險或低風險的投資計畫, 向美國大眾兜售。 名義上, 他的投資利潤通常來自於某類產業或產品。 事實上, 所謂的投資背後根本不存在什麼產業、產品或財務安排。 向投資者支付的利潤、包括本金是從新的投資者那兒募集而來的。

| 查理斯•龐茲

一百多年來, 此類作案手段屢屢發生, 其中最著名的涉案人包括前納斯達克主席——伯納德·麥道夫。 他承諾無論市場如何波動, 都能給出8%至12%的投資回報, 他的投資者大多是頂級富豪和知名機構, 他刻意營造出一種排外氣氛, 並實行“非請莫入”的政策, 據說此案涉案金額高達650億美金, 為美國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 騙局暴露後, 伎倆其實很簡單,

就是用新投資人的錢償付之前投資人的利息。 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 麥道夫有70億美元贖回壓力, 無法再撐下去, 向兩個兒子坦白自己“一無所有”, 一切“只是一個巨大的謊言”, 兒子當晚告發了老爸, 此案才大白於天下。

| 伯納德·麥道夫

龐氏騙局對社會穩定及金融穩定具有極大的重擊。

同時, 它具備跨階層、跨地域的屬性。 在2000年一年中, 美國涉嫌龐氏騙局的金額就高達100億美元。 受害者包羅萬象, 從富賈豪紳、機構投資者, 到中低等收入的普羅大眾, 應有盡有。 根據美國Emory大學2015年的一項報告顯示, 因為美國文化賦予人和人之間更多的信任, 因而龐氏騙局更可能在美國發生。 但是, 此類投資騙局並非美國獨有, 從俄羅斯到印度, 再到歷時五年的由阿爾巴尼亞高息集資而引發的民眾暴動, 此類案件此起彼伏。

騙子們為什麼屢屢得手? 但又為何逃脫不了最終“雪崩”的宿命?

騙子們似乎擁有超常的說服力, 甚至具備一些迷人的特質。 美國波士頓大學在對近百個案例的分析及數年的跟蹤調查後顯示,

騙子和受害者群體具備非常顯著的個性特徵, 並在此基礎上為他們各自構建了清晰輪廓。 分析顯示, 也許是因為騙子們的行為看起來是那麼的真實, 從而引得大眾對騙子們的態度是如此的矛盾和不確定的;隨著時間的推移, 捕食者和獵物之間的界限也變得愈發模糊。 尤其在一個充滿變革的時代, 騙子們的某些特質被認為是加速變革的催化劑, 他們中的某些人因而成為了社會領袖, 並擁有無數的追隨者。 而這些追隨者中, 不乏所謂的社會精英。

記得朋友圈的一位資深投資人說過, “我從不喜歡利用人性的弱點賺錢的生意模式。 因為販賣者必然要偽裝成某種解救者來拯救你心中的恐懼和焦慮, 而他們心裡比誰都明白他們販賣的藥屁用沒有……但因為人性的弱點是永遠存在的,所以過不了多久這種套路又會換一種馬甲繼續出來騙人,依然會有從者無數。”

對於涉案龐氏騙局的投資人,並非所有人都會虧損。歷史一次又一次地告誡我們,確實某些投資者和騙子一起獲利。但是,多數投資人血本無歸。舉個例子,第一批投資人在投資期限後不僅能獲得全部本金的返還,還能獲得200%的利潤;第二批投資人獲取包括本金和150%的利潤;以此類推,第三批投資人獲取全額本金和100%的利潤,直到最後一批投資人獲取0本金和0利潤。這種計算方式和預測羊群效應的方式相似。參與龐氏騙局的投資人通常追隨某個組織,或被騙子高超的銷售能力和龐大的銷售團隊所吸引而來。其中,金字塔傳銷是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管用手段。無論是承諾超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還是打著炒外匯、虛擬貨幣等新概念迷惑投資人的運作方式,都是換湯不換藥的龐氏騙局。

事實上,受騙者不僅包括通常認知上的社會底層、老年人群,還包括富有的、深受良好教育的精英群體。根據美國某法庭的資料顯示:“人們普遍認為諳熟金融的人們對於龐氏騙局一目了然,但是,上世紀70年代發生的一個案例告訴我們,事實遠非如此簡單。該案例的一個涉及石油鑽井的騙局讓包括百事可樂、通用電氣在內的高管、美國信託的主席、第一波士頓的總裁以及著有多部相關華爾街著作的作者身陷騙局。”

從金融學的角度,龐氏騙局是一種逆向複利體系。隨著投資人數的增加,新投資者必須呈爆發式增長。為了讓這場擊鼓傳花的遊戲持續進行,“投資公司”必須用後一批投資者存入的資金,支付給前一批投資者作為投資的利潤,以此循環往復。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投資公司”必須不斷提高利潤水準。當參加者人數達到飽和點,新的資金來源開始枯竭時,整個“計畫”就開始崩潰。

雪崩是龐氏騙局不可回避的終結。近年來,隨著涉案人數、金額的不斷上升,類似投資者教育的警示也是屢見不鮮,但為什麼總是效果平平?

騙子們是諳熟人性弱點的高手。我們能否對騙子和受害者的一些特質做出梳理,以便找出一些共性,從而更有效地抵禦那些源於100年前的套路繼續行騙?

在分析騙子的人格特徵之前,我們必須要學會一個單詞,叫narcissism (自戀狂)。自戀這個詞來源於希臘神話。Narcissism(納西索斯)是一個英俊的小夥子,對於深愛他的山林水澤中的仙女毫不理會。他的這種態度激怒了神,於是,神決定懲罰他,讓他愛上自己水中的倒影。他永遠不能觸摸自己水中的倒影,因為觸摸即融化。這是多麼痛的領悟!

某些騙子不僅具有高超的人格魅力、能力,甚至擁有與誠實的人類似的特徵。他們是《化身博士》中良性醫師Dr. Jekyll和作惡多端的Mr. Hyde的雙重人格混合體。騙子有著強烈的自戀特質。他們對金錢貪得無厭,對名望和他人對自己的崇拜有著不可遏止的需求。伴隨著這種失調症狀的,是缺乏對他人的同情心,當然包括對他們的受害者。他們似乎無法感受到別人的痛苦,也許他們從未體驗過任何深刻的情感。

美國紐約聖盧克羅斯福醫院人格障礙治療中心主任,安德魯托登,曾就伯納德麥道夫的人格作出如是分析“麥道夫是典型的自戀狂”;這和典型的反社會人格(即無視法律、規則的存在,將自己的快樂強加於他人的痛苦之上)有著本質區別。自戀人格的特質是無限的自我膨脹意識。

人類或多或少都具有自戀傾向,但是個人主義並不意味著完全的利己主義以至於排斥他人和整個社會。在我們寶貴的一生中,對自我的全盤否定顯然是不健康,也是不可能的。但是處於另一個極端的,是對他人感受的全然忽視,這顯然具有更大的殺傷力。因此,作為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即使做著白日夢,對於自己是誰,能做什麼,也會具備恰如其分的評估。而具有自戀癖特質的人,內心深處潛藏著強烈的自卑情結,以至於無時無刻地處於自我否定狀態。

騙子中可能包括其他各種類型的精神病患者,也許他們扮演了長久以來夢寐以求的角色。這樣角色就自然而然地出現在他們身上了——他們渴望並夢想成為的富有、強大和知名人物,除此以外,他們別無所求。

在精神疾病診斷體系DSM-11中,以下人格特質被視為精神混亂的症狀:

膨脹的自我意識;

對成功、名譽、權力、美麗和盲目崇拜的癡迷;

對時時被關注和尊敬的渴望;

自卑、羞恥和空虛的糾結;

對弱勢群體的冷漠;

缺乏對他人的同情之心。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騙子們對某些人或動物完全缺乏同情心。但在弱肉強食的商業競爭中,這種同情通常被視為優柔寡斷。騙子們關注的焦點不在於他們的受害者如何感受,而在於他們如何表現。他們像瞄準獵物的豹子一樣,仔細觀察那些暗示軟弱或脆弱的行為,隨後,一觸即發,就像掠食者瞄準獵物身上最小的保護點一樣。他們缺乏一般人所具備的焦慮,因為精神病患者不會感到內疚、焦慮,他們可以直視某人的眼睛說出彌天謊言。他們對受害者實施精神控制,並施以 “心理強暴”。

表面上,騙子們具備非凡的自信,但內心卻無比脆弱,以至無法直視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東窗事發後,他們譴責受害者的貪婪、法律的漏洞、政府的無為,因為這些缺失,使得他們有機可乘。這和強姦犯怪罪受害者太性感,似乎異曲同工!

反觀受害者,哪些人容易成為騙子的獵物?

貪婪。他們被一種永不滿足的欲望所驅使著。也許是喝了太多的毒雞湯,貪婪的人總是希望得到不勞而獲,一夜暴富的機遇。貪婪是嫉妒和自卑的產物,它是束縛我們前行的來自於內心世界的無形的繩索。騙子們正是洞悉了類似的人性弱點,才得以橫行霸市,甚至逍遙法外。

缺乏對其他投資者的同情心。據說一個以大愛、善心為名義的非法集資平臺,在崩盤前招募了500萬成員。事發前,70%的參與者對此套路都心知肚明,但大家都在賭平臺可以拉到更多的會員。據說一些受騙者甚至央求騙子再騙一次,只因為想找到接盤俠。

對於高逼格的旁氏騙局,一個重要的傾向在於驅動信任的意願;輕信和易於受騙毗鄰接壤。另一個傾向是“對風險容忍度的提升”。影響這兩個傾向的要素包括,非理性的樂觀、來自社會和同儕的壓力。試想當你躋身于某知名商學院,和巨賈名流暢談大格局、生態鏈的構建時,有幾個敢於充當那個皇帝新裝裡的小孩?

輕信是鬆散的和不合理的信任。在一個投資依賴專家建議的社會裡,信任實足可取。輕信的人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願意相信。輕信的人會依賴自己的所謂的理性思考和能夠收集到的資訊,同時,他們被情感、希望和幻想所吸引。那些接受好得不真實提議(too good to be true)的人可以被視為易受騙的人群。

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為龐氏騙局提供天然土壤的大環境,在這裡,繁榮和泡沫同生共存。眼看著別人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積累巨大財富,我們變得貪婪且毫無耐心。我們渴望一夜暴富,但又交織著一種“仇富”情結。在這種錯中複雜的茅盾中,人們為生存焦慮、為知識焦慮、為所謂的階層焦慮。最可怕的是,我們正在接受“忽悠”作為一種常態;來自專家的忽悠、創業者的忽悠、投資人的忽悠。一個靠“忽悠”而繁榮的社會正在大規模地走向欺詐和濫用信任的邊際。

在古希臘的阿波羅神廟上刻寫著“知汝自己”(Know Thyself)。偉大的希臘勇士阿喀琉斯尚且有致命的弱點,他的腳跟(Achilles' Heel)是其唯一一個沒有浸泡到神水的地方。意識到自身的弱點可以幫助我們在關鍵時刻作出更好的判斷。下回,如果一位極具魅力的說客或親朋好友向我們兜售百年一遇的投資機會時,也許我們可以回顧2017年的仲夏。“知汝自己”可以幫助我們變得清醒並具備抱持懷疑的接受態度。這麼做,並不是讓我們變得不再信任,而是在提高自我意識的過程中,逐步前行(hasten slowly)。從財富積累的角度,這樣的自我意識不僅讓我們變得更加睿智,而且會變得更為富有。讓我們一起,做時間的朋友吧。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

而他們心裡比誰都明白他們販賣的藥屁用沒有……但因為人性的弱點是永遠存在的,所以過不了多久這種套路又會換一種馬甲繼續出來騙人,依然會有從者無數。”

對於涉案龐氏騙局的投資人,並非所有人都會虧損。歷史一次又一次地告誡我們,確實某些投資者和騙子一起獲利。但是,多數投資人血本無歸。舉個例子,第一批投資人在投資期限後不僅能獲得全部本金的返還,還能獲得200%的利潤;第二批投資人獲取包括本金和150%的利潤;以此類推,第三批投資人獲取全額本金和100%的利潤,直到最後一批投資人獲取0本金和0利潤。這種計算方式和預測羊群效應的方式相似。參與龐氏騙局的投資人通常追隨某個組織,或被騙子高超的銷售能力和龐大的銷售團隊所吸引而來。其中,金字塔傳銷是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管用手段。無論是承諾超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還是打著炒外匯、虛擬貨幣等新概念迷惑投資人的運作方式,都是換湯不換藥的龐氏騙局。

事實上,受騙者不僅包括通常認知上的社會底層、老年人群,還包括富有的、深受良好教育的精英群體。根據美國某法庭的資料顯示:“人們普遍認為諳熟金融的人們對於龐氏騙局一目了然,但是,上世紀70年代發生的一個案例告訴我們,事實遠非如此簡單。該案例的一個涉及石油鑽井的騙局讓包括百事可樂、通用電氣在內的高管、美國信託的主席、第一波士頓的總裁以及著有多部相關華爾街著作的作者身陷騙局。”

從金融學的角度,龐氏騙局是一種逆向複利體系。隨著投資人數的增加,新投資者必須呈爆發式增長。為了讓這場擊鼓傳花的遊戲持續進行,“投資公司”必須用後一批投資者存入的資金,支付給前一批投資者作為投資的利潤,以此循環往復。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投資公司”必須不斷提高利潤水準。當參加者人數達到飽和點,新的資金來源開始枯竭時,整個“計畫”就開始崩潰。

雪崩是龐氏騙局不可回避的終結。近年來,隨著涉案人數、金額的不斷上升,類似投資者教育的警示也是屢見不鮮,但為什麼總是效果平平?

騙子們是諳熟人性弱點的高手。我們能否對騙子和受害者的一些特質做出梳理,以便找出一些共性,從而更有效地抵禦那些源於100年前的套路繼續行騙?

在分析騙子的人格特徵之前,我們必須要學會一個單詞,叫narcissism (自戀狂)。自戀這個詞來源於希臘神話。Narcissism(納西索斯)是一個英俊的小夥子,對於深愛他的山林水澤中的仙女毫不理會。他的這種態度激怒了神,於是,神決定懲罰他,讓他愛上自己水中的倒影。他永遠不能觸摸自己水中的倒影,因為觸摸即融化。這是多麼痛的領悟!

某些騙子不僅具有高超的人格魅力、能力,甚至擁有與誠實的人類似的特徵。他們是《化身博士》中良性醫師Dr. Jekyll和作惡多端的Mr. Hyde的雙重人格混合體。騙子有著強烈的自戀特質。他們對金錢貪得無厭,對名望和他人對自己的崇拜有著不可遏止的需求。伴隨著這種失調症狀的,是缺乏對他人的同情心,當然包括對他們的受害者。他們似乎無法感受到別人的痛苦,也許他們從未體驗過任何深刻的情感。

美國紐約聖盧克羅斯福醫院人格障礙治療中心主任,安德魯托登,曾就伯納德麥道夫的人格作出如是分析“麥道夫是典型的自戀狂”;這和典型的反社會人格(即無視法律、規則的存在,將自己的快樂強加於他人的痛苦之上)有著本質區別。自戀人格的特質是無限的自我膨脹意識。

人類或多或少都具有自戀傾向,但是個人主義並不意味著完全的利己主義以至於排斥他人和整個社會。在我們寶貴的一生中,對自我的全盤否定顯然是不健康,也是不可能的。但是處於另一個極端的,是對他人感受的全然忽視,這顯然具有更大的殺傷力。因此,作為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即使做著白日夢,對於自己是誰,能做什麼,也會具備恰如其分的評估。而具有自戀癖特質的人,內心深處潛藏著強烈的自卑情結,以至於無時無刻地處於自我否定狀態。

騙子中可能包括其他各種類型的精神病患者,也許他們扮演了長久以來夢寐以求的角色。這樣角色就自然而然地出現在他們身上了——他們渴望並夢想成為的富有、強大和知名人物,除此以外,他們別無所求。

在精神疾病診斷體系DSM-11中,以下人格特質被視為精神混亂的症狀:

膨脹的自我意識;

對成功、名譽、權力、美麗和盲目崇拜的癡迷;

對時時被關注和尊敬的渴望;

自卑、羞恥和空虛的糾結;

對弱勢群體的冷漠;

缺乏對他人的同情之心。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騙子們對某些人或動物完全缺乏同情心。但在弱肉強食的商業競爭中,這種同情通常被視為優柔寡斷。騙子們關注的焦點不在於他們的受害者如何感受,而在於他們如何表現。他們像瞄準獵物的豹子一樣,仔細觀察那些暗示軟弱或脆弱的行為,隨後,一觸即發,就像掠食者瞄準獵物身上最小的保護點一樣。他們缺乏一般人所具備的焦慮,因為精神病患者不會感到內疚、焦慮,他們可以直視某人的眼睛說出彌天謊言。他們對受害者實施精神控制,並施以 “心理強暴”。

表面上,騙子們具備非凡的自信,但內心卻無比脆弱,以至無法直視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東窗事發後,他們譴責受害者的貪婪、法律的漏洞、政府的無為,因為這些缺失,使得他們有機可乘。這和強姦犯怪罪受害者太性感,似乎異曲同工!

反觀受害者,哪些人容易成為騙子的獵物?

貪婪。他們被一種永不滿足的欲望所驅使著。也許是喝了太多的毒雞湯,貪婪的人總是希望得到不勞而獲,一夜暴富的機遇。貪婪是嫉妒和自卑的產物,它是束縛我們前行的來自於內心世界的無形的繩索。騙子們正是洞悉了類似的人性弱點,才得以橫行霸市,甚至逍遙法外。

缺乏對其他投資者的同情心。據說一個以大愛、善心為名義的非法集資平臺,在崩盤前招募了500萬成員。事發前,70%的參與者對此套路都心知肚明,但大家都在賭平臺可以拉到更多的會員。據說一些受騙者甚至央求騙子再騙一次,只因為想找到接盤俠。

對於高逼格的旁氏騙局,一個重要的傾向在於驅動信任的意願;輕信和易於受騙毗鄰接壤。另一個傾向是“對風險容忍度的提升”。影響這兩個傾向的要素包括,非理性的樂觀、來自社會和同儕的壓力。試想當你躋身于某知名商學院,和巨賈名流暢談大格局、生態鏈的構建時,有幾個敢於充當那個皇帝新裝裡的小孩?

輕信是鬆散的和不合理的信任。在一個投資依賴專家建議的社會裡,信任實足可取。輕信的人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願意相信。輕信的人會依賴自己的所謂的理性思考和能夠收集到的資訊,同時,他們被情感、希望和幻想所吸引。那些接受好得不真實提議(too good to be true)的人可以被視為易受騙的人群。

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為龐氏騙局提供天然土壤的大環境,在這裡,繁榮和泡沫同生共存。眼看著別人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積累巨大財富,我們變得貪婪且毫無耐心。我們渴望一夜暴富,但又交織著一種“仇富”情結。在這種錯中複雜的茅盾中,人們為生存焦慮、為知識焦慮、為所謂的階層焦慮。最可怕的是,我們正在接受“忽悠”作為一種常態;來自專家的忽悠、創業者的忽悠、投資人的忽悠。一個靠“忽悠”而繁榮的社會正在大規模地走向欺詐和濫用信任的邊際。

在古希臘的阿波羅神廟上刻寫著“知汝自己”(Know Thyself)。偉大的希臘勇士阿喀琉斯尚且有致命的弱點,他的腳跟(Achilles' Heel)是其唯一一個沒有浸泡到神水的地方。意識到自身的弱點可以幫助我們在關鍵時刻作出更好的判斷。下回,如果一位極具魅力的說客或親朋好友向我們兜售百年一遇的投資機會時,也許我們可以回顧2017年的仲夏。“知汝自己”可以幫助我們變得清醒並具備抱持懷疑的接受態度。這麼做,並不是讓我們變得不再信任,而是在提高自我意識的過程中,逐步前行(hasten slowly)。從財富積累的角度,這樣的自我意識不僅讓我們變得更加睿智,而且會變得更為富有。讓我們一起,做時間的朋友吧。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