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古老的榨油作坊,用自家種的油茶,沒有化學添加,沒有轉基因

隨著轉基因大豆開始在中國流通, 轉基因大豆油以及越來越多的走進人們的生活, 低廉的價格成本讓越來越多的生產商熱衷於轉基因大豆油的生產, 食用油的安全也越來越讓普通大眾所擔心。

遙想當年的農村生活, 農民吃的油基本是村裡面作坊手工製作的, 遠遠的路過油坊, 撲鼻的香味讓人忍不住駐足, 而且純自家種出來的油料讓人吃著放心, 隨著現代機械操作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農產品加工, 農產品原始的手工加工方式逐漸被人們淡忘。 在30多年前, 純手工壓榨油還非常普遍,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 如今已難覓純手工榨油的技藝了。

古法榨油就是在一架造型獨特的碾盤上, 交錯的木條構成柵欄狀, 圍繞在碾盤四周, 據說, 以前榨油時, 碾盤就是由牛來拉的。 把茶籽放進去, 碾破脫殼以後再由水車碾成粉, 再進行炒制, 然後蒸粉, 最後開榨。 現在碾破脫殼這道工序完全由機器來做了, 效率當然高了很多倍。

在以前, 走進油坊, 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濃濃的茶油氣息。 一架水車、一組石碓、一座灶台、一段挖空的巨大木槽、一個懸空的石錘。 在300多平米的油坊中, 幾個簡單的物件, 便串聯起了古法榨油的重要環節。 小溪的嘩嘩流水, 推動著水車緩緩轉動, 山茶籽開始了外形上的巨變。 過去, 人們碾山茶籽時, 為節省人力和時間經常使用水車。 但在機器榨油普及後, 水車也逐漸被人們遺忘了。

“原生態”, 越“土”的農產品越受歡迎, 這古法壓榨的山茶油自然是行情不錯。 其實不光是山茶油, 茶餅榨幹後留下的廢渣也是個“寶貝”。 以前這種茶餅可以用來洗衣服, 現在還可以從茶餅裡提煉茶皂素, 剩下來的廢渣還可以當飼料或肥料賣, 可以說, 油茶這東西就沒有廢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