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做到俞敏洪所說的像樹一樣成長

文/老鐘說說

關鍵字:

習慣 特點 誤區 建議

導讀:

俞敏洪曾在《贏在中國》的節目中講述這樣兩種生活方式:

第一種方式:

像草一樣活著;你儘管活著, 每年還在成長, 但你畢竟是一顆草, 你吸收雨露陽光, 但是長不大。 人們可以踩過你, 但是人們不會因為你的痛苦而產生痛苦, 人們不會因為你被踩了, 而來憐憫你, 因為人們本身就沒有看到你。

第二種方式:像樹一樣活著;

即使我們現在什麼都不是, 但是只要你有樹的種子, 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間, 你依然能夠吸收泥土中的養分, 自己成長起來。 當你長成參天大樹,

遙遠的地方人們就能看到你;走近你, 你能給人們一片綠蔭。 活著是美麗的風景, 死了是棟樑之才, 活著死了都有用, 這是我們每個做人的標準和成長標準。

俞敏洪的勵志演講激勵了很多身邊的朋友不斷上進, 也從俞敏洪的成長經歷中吸收著更多的養分。

但回首我們的經歷, 雖然我們也想成長為參天大樹, 但看著我們身邊始終有那麼多人, 職業十年甚至不如人家3-5年的積累。 不禁開始思考, 十年的職業生涯, 我們也用心讓身體和精神堅持在路上, 我們參加各種學習組織, 我們努力拿著電腦資格證, 普通話等級證書, 英語四六級證書, 會計資格證書, 證券從業資格證書。 我們努力參加論壇, 各種學習群, 拿著一堆認證為什麼我們依然忙碌卻未有什麼收穫?

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認為, 我們只是想像樹一樣活著, 但卻為真正像樹一樣將根深深的向下紮牢, 長成自己的粗壯樹幹, 再向上生長。

以實際運用和實踐為培養中心

怎樣才算像樹一樣活著, 並以樹的姿態成長呢?

心理學對能力的定義是“完成一項目標或者任務所體現出來的心理特徵”。 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 知識或技能是需要運用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去完成目標或任務, 才能轉化為我們自身的有效能力。

因此, 我們的能力培養應在實際工作生活中刻意的, 帶著目標去培養的。 我們能力培養的中心必須建立在一個面上, 甚至一個準確的發力點上, 在這上面形成核心的競爭力。

通過我們的實踐活動將我們核心競爭力有效發揮得到價值獎勵後又會不斷促成我們將這一能力進行專精。 從成為自己的標籤, 甚至個人品牌。

文/老鐘說說

三個誤區

從核心樹狀的關鍵點反省我們自己, 我們發現我們能力的積累出現了三個誤區;

1)無明確目標;

我們誤以為堅持學習就是正確的選擇, 卻忘了用有助於我們工作, 生活為參考標準。 結果是完成學習後仍不能幫助自己解決實際生活和工作的問題。

沒有了目標導向, 學習變得隨機, 看到別人學什麼就跟著學什麼。 特別是一些盲目努力的人, 越努力就越雜亂, 成為典型的“萬金油”或“書呆子”。

2)淺嘗輒止;

學習分為淺層學習和深層學習, 我們被眾多的資訊吸引,

我們在知識吸收的路上樂此不疲, 卻僅僅是將知識進行各種搬運。 忘了對知識的有效內化, 內化為認知、經驗技能的一部分, 更為有效的進行輸出, 形成有效價值。 我們更為注意技能的修煉需要刻意的持續性的練習, 結果就是我們知道了很多道理, 但仍未過好自己一生。 這就是我們只是進行淺層學習的原因。

深度學習是要求我們在堅持批判性原則的基礎上, 學會思考, 將新知識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 將新舊知識形成有效的融合, 更好的遷移和運用到各種情景中去。

3)能力分散;我們參加各種學習, 訓練各種能力, 卻忘了圍繞解決實際困難, 進行核心能力塑造, 造成了我們能力不夠深化, 能力不夠聚焦。 對我們整體的提升沒有明顯的幫助,

甚至有些能力的培養完成後, 沒能實際運用。 過了一段時間後發現, 自身能力不僅沒能提升, 甚至出現了退化的痕跡。

文/老鐘說說

能力提升的四個過程;

1)有效選擇;我們學習新知識, 新技能必須有助於我們解決我們實際問題或者能讓自己的能力結構得到更好的完善。 沒有目的的學習不僅在學習的效果上難以突出, 對自我實踐的幫助和能力提升也是效果有限。

2)批判接受;我們對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中必須考慮原有的認知水準和能力結構, 否則盲目的做出選擇, 會和原來的知識機構形成衝突, 造成認知混亂, 反而讓我們越學越傻, 成為“書呆子”。

3)刻意練習;新技能的培養需要我們保持刻意的練習, 只有運用的水準達到一定層次,才對我們解決問題有所幫助。所以我們必須花費時間和精力對技能練習做有效規劃和回饋,適當的時候為自己建立獎勵機制,提升學習效率,縮短技能掌握時間。

4)學以致用;任何的學習最終都是提升自己心理認知水準及實踐能力。所以學習後必須在理解,內化的基礎上進行有效輸出和運用。只有堅持學一點用一點,堅持結果導向,我們的學習目標和計畫才會更有效的達成。

文/老鐘說說

小結

人的社會化過程就是不斷提升認知水準和不斷完善實踐能力的過程,我們要像樹一樣向上成長,就必須學會不斷地學習,給自己輸送足夠的養分,讓自己的根系更發達,讓自己的(核心技能)樹幹更粗壯。在不斷的成長中,最終長成參天大樹,成為風景和棟樑之才。

以上幾點是自己一點心得體會,歡迎更多的交流和指導,真誠的老鐘。

只有運用的水準達到一定層次,才對我們解決問題有所幫助。所以我們必須花費時間和精力對技能練習做有效規劃和回饋,適當的時候為自己建立獎勵機制,提升學習效率,縮短技能掌握時間。

4)學以致用;任何的學習最終都是提升自己心理認知水準及實踐能力。所以學習後必須在理解,內化的基礎上進行有效輸出和運用。只有堅持學一點用一點,堅持結果導向,我們的學習目標和計畫才會更有效的達成。

文/老鐘說說

小結

人的社會化過程就是不斷提升認知水準和不斷完善實踐能力的過程,我們要像樹一樣向上成長,就必須學會不斷地學習,給自己輸送足夠的養分,讓自己的根系更發達,讓自己的(核心技能)樹幹更粗壯。在不斷的成長中,最終長成參天大樹,成為風景和棟樑之才。

以上幾點是自己一點心得體會,歡迎更多的交流和指導,真誠的老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