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九寨溝的地震救援中,無人機能幫哪些忙?

【TouchSky摩天·教程】(微信公眾號:HeyDrones)

8月8日21時19分, 根據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 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 截至8月9日13時10分, 經初步核查, “8·8”九寨溝地震已致19人死亡, 247人受傷(40人重傷;207人輕傷)。

地震發生之後, 社會各界都非常關注救災情況。 電力系統和三大通訊運營商第一時間集結了維修隊伍, 奔赴災區對電力、通訊設施展開了維修;消防、武警、軍隊、醫院以及各路救援隊則集中力量, 對受災區域展開了搜救;地質、地震局等部門也派出專家小組, 參與到了地質勘測的工作中。

可以說, 經過了汶川地震的洗禮, 此次九寨溝地震的災後救援工作開展得井然有序,

各方配合融洽, 極大的提高了災後搜救的效率。

▍無人機的身影越來越多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各方人員在有序配合的同時, 我們也注意到, 救災所使用到的工具也越來越高科技, 近幾年大熱的無人機,

更是頻繁出現在報導之中, 為救災工作貢獻了許多力量。

地震後, 四川電力公司在第一時間趕赴了災區搶修電力設備, 在其設備搶修過程中, 不僅有常規的搶險車、應急發電機和衛星通訊設備, 還出現了4台無人機。 這幾台無人機, 不僅説明其完成了電力設備的維修工作, 還配合公安等部門, 偵查了受災道路的受災、斷路情況。

四川電力公司配合公安進行道路偵查

除了基礎設施的維修, 武警九寨溝森林中隊的官兵也迅速展開了救援, 參與到了遊客疏散、發放救援物品的工作中。 由於當地301省道神仙池岔路口段道路損毀嚴重, 造成了嚴重的車輛堵塞, 所以森林中隊的官兵也使用無人機對道路損毀情況進行了偵察。

武警九寨溝中隊用無人機進行道路偵查

在基礎設施維修完成、救援工作緊張有序展開的同時, 四川省測繪應急保障中心的無人機測繪隊伍, 和中國地震局的災情評估、無人機調查人員也先後奔赴了災區。 這些研究人員將利用無人機對現場進行測繪、勘察,

評估當地的地質情況, 為之後的救援提供資料支撐。

另一方面, 各家媒體也在用無人機, 不停向外界傳遞著第一手的災情資訊。 週三早晨, 成都商報和四川電視臺的記者不約而同地使用無人機航拍了九寨溝縣城, 根據兩段視頻的畫面來看, 縣城建築基本完好, 社會車輛排隊行駛, 秩序井然, 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成都商報航拍九寨溝縣城畫面

著名無人機企業大疆創新也於今日淩晨宣佈, 將派遣一支小分隊攜帶無人機奔赴災區, 參與到災情的航測、追蹤工作中。 另外大疆還呼籲, 因震區環境複雜, 使用無人機的民間救援團隊服從應急指揮部管理, 切勿擅自飛行, 以便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從汶川地震到九寨溝地震, 我們明顯可以感覺到, 我國在地震預警、災後回應、新聞報導上的做法越來越成熟了。 究其原因, 完善的災後響應機制是一方面, 諸如無人機等先進設備的引入也是重要的因素。

▍廣泛的救災應用

其實, 無人機並不局限於某一種產品, 作為一種載體, 它更像是空中的”汽車”,搭配不同的設備就能發揮不同的作用,正是因為擁有這樣靈活的屬性,其應用空間極為廣闊。

僅就減災救災而言,無人機就能參與三個方面的工作:

1.勘察測繪

當地震、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災害發生時,地表情況會發生劇烈變化,導致道路堵塞、通訊癱瘓,給災後的救援工作造成極大的阻礙。而災後如果能第一時間使用無人機獲取地表的影像資料,不僅能夠讓外界第一時間瞭解受災情況,還能為救援方案的制定提供資訊支援,對於整個救災工作來說都是無比重要的。

2013年的"4·20"蘆山縣7.0級大地震發生後,四川測繪地理資訊局就立即派出了無人機組趕赴災區,在最快的時間內獲取了災後影像,給之後的搶險救災提供了有力依據。

另外,地震研究人員還可以借助無人機,建立受災區域的3D模型,類比計算出災難發生時的場景,為地震研究和後續的災後重建工作提供資料支援,不斷完善地震預警系統、優化道路和建築的抗災能力。

無人機完成的受災區域逼真的3D建模

2.物資運載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時,成都軍區抗震救災部隊的一架米-171直升飛機在執行投送物資、運送傷患的任務時,因局部氣候變化,突遇低雲大霧和強氣流,在汶川縣映秀鎮附近失事,機組人員全部壯烈犧牲。

而用無人機進行物資投送,可以避免此類悲劇的重演,因為相較於使用載人飛行器,無人機的體型更小,可以快速部署便捷運輸,人機分離的方式也更加安全,根據裝載的貨物不同,還能實現不同功能。

今年7月,當湖南洪災救災工作接近尾聲時,剛剛參與完救災工作的無人機又加入了災後消毒的工作中。無人機不僅能高效的運載、噴灑消毒液,還能深入人為消毒不便的曠野、垃圾場等場地,大大提高了災後防疫工作的效率。

無人機參與洪水後的消毒免疫工作

3.搜救人員

救災的第一要務就是救人,所以幾乎所有重要的救援工作都是以人為中心。但是由於災後地區情形變化較大,而人群又比較分散,這時候,無人機高視角的優勢就顯露了出來。

今年7月的湖南洪災中,懷化某媒體記者就曾應受災群眾的請求,用無人機定位到了一位因洪水受困四樓長達兩天的老人和她的女兒。最後在無人機的指引下,救援軍人成功將受困人員救了出來。

懷化記者用無人機搜救受災群眾

即使是在搜救最困難的夜間,無人機也能搭配上紅外攝像頭、熱成像儀等設備,在高空進行地毯式搜索,實現極其高效的搜救效率。在功能多樣和高效這方面,無人機幾乎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

搭載熱成像儀的無人機成像效果

▍期待無人機的更多表現

越來越多的事件證明,無人機在消費級和工業級的廣泛應用,大大推動了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而這些高新技術的更迭,不僅豐富了我們的日常娛樂生活,還能在非常時期參與到救災工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九寨溝的救災工作還在緊張進行,在這裡我們只能滿懷祈福之心,希望救災工作順利進行。而在未來,我們更希望無人機行業能夠在一個規範而自由的環境下,繼續快速、健康地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本文為作者分享,影視工業網鼓勵從業者分享原創內容,影視工業網不會對原創文章作任何編輯!如作者有特別標注,請按作者說明轉載,如無說明,則轉載此文章須經得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影視工業網)及本頁連結。原文連結 http://107cine.com/stream/93481/

它更像是空中的”汽車”,搭配不同的設備就能發揮不同的作用,正是因為擁有這樣靈活的屬性,其應用空間極為廣闊。

僅就減災救災而言,無人機就能參與三個方面的工作:

1.勘察測繪

當地震、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災害發生時,地表情況會發生劇烈變化,導致道路堵塞、通訊癱瘓,給災後的救援工作造成極大的阻礙。而災後如果能第一時間使用無人機獲取地表的影像資料,不僅能夠讓外界第一時間瞭解受災情況,還能為救援方案的制定提供資訊支援,對於整個救災工作來說都是無比重要的。

2013年的"4·20"蘆山縣7.0級大地震發生後,四川測繪地理資訊局就立即派出了無人機組趕赴災區,在最快的時間內獲取了災後影像,給之後的搶險救災提供了有力依據。

另外,地震研究人員還可以借助無人機,建立受災區域的3D模型,類比計算出災難發生時的場景,為地震研究和後續的災後重建工作提供資料支援,不斷完善地震預警系統、優化道路和建築的抗災能力。

無人機完成的受災區域逼真的3D建模

2.物資運載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時,成都軍區抗震救災部隊的一架米-171直升飛機在執行投送物資、運送傷患的任務時,因局部氣候變化,突遇低雲大霧和強氣流,在汶川縣映秀鎮附近失事,機組人員全部壯烈犧牲。

而用無人機進行物資投送,可以避免此類悲劇的重演,因為相較於使用載人飛行器,無人機的體型更小,可以快速部署便捷運輸,人機分離的方式也更加安全,根據裝載的貨物不同,還能實現不同功能。

今年7月,當湖南洪災救災工作接近尾聲時,剛剛參與完救災工作的無人機又加入了災後消毒的工作中。無人機不僅能高效的運載、噴灑消毒液,還能深入人為消毒不便的曠野、垃圾場等場地,大大提高了災後防疫工作的效率。

無人機參與洪水後的消毒免疫工作

3.搜救人員

救災的第一要務就是救人,所以幾乎所有重要的救援工作都是以人為中心。但是由於災後地區情形變化較大,而人群又比較分散,這時候,無人機高視角的優勢就顯露了出來。

今年7月的湖南洪災中,懷化某媒體記者就曾應受災群眾的請求,用無人機定位到了一位因洪水受困四樓長達兩天的老人和她的女兒。最後在無人機的指引下,救援軍人成功將受困人員救了出來。

懷化記者用無人機搜救受災群眾

即使是在搜救最困難的夜間,無人機也能搭配上紅外攝像頭、熱成像儀等設備,在高空進行地毯式搜索,實現極其高效的搜救效率。在功能多樣和高效這方面,無人機幾乎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

搭載熱成像儀的無人機成像效果

▍期待無人機的更多表現

越來越多的事件證明,無人機在消費級和工業級的廣泛應用,大大推動了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而這些高新技術的更迭,不僅豐富了我們的日常娛樂生活,還能在非常時期參與到救災工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九寨溝的救災工作還在緊張進行,在這裡我們只能滿懷祈福之心,希望救災工作順利進行。而在未來,我們更希望無人機行業能夠在一個規範而自由的環境下,繼續快速、健康地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本文為作者分享,影視工業網鼓勵從業者分享原創內容,影視工業網不會對原創文章作任何編輯!如作者有特別標注,請按作者說明轉載,如無說明,則轉載此文章須經得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影視工業網)及本頁連結。原文連結 http://107cine.com/stream/9348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