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私人定制 煙威首例3D列印引導近距離放療實施

楊博士演示3D列印模版的應用

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離治療計畫系統

大眾網8月11日訊 3D列印個體化範本將患者術前定位時的醫學影像資料登錄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離治療計畫系統, 為其量身定制出與其解剖結構、穿刺進針路徑相匹配的個性化“非”共面引導範本。 術前準備到手術結束只需3-5天。 近日, 威海市立醫院楊福俊博士帶領團隊自主設計開展了3D列印範本立體空間引導技術,

成功完成煙威首例3D列印技術下的“私人訂制”近距離放療。

以往根本不敢想像的精准手術如今在威海市立醫院成為了現實。 楊福俊介紹, 腫瘤放射治療已經從“老式陳舊”的“火槍”技術發展到了今日的“精確定位、精確計畫、精確治療”的“三精時代”。 傳統的腫瘤放射治療模式為術中徒手憑經驗插植, 很難複製術前計畫。 而粒子植入近距離放療技術有獨特的放射物理學特性, 對劑量分佈要求極為嚴格, 術前計畫在術中的精准實施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3D列印範本技術為每位元患者“量身定制”, 在確保靶區劑量分佈滿意的前提下, 可成功避開血管、骨骼、腸管等器官, 實現精准復位、精准穿刺, 精准植入, 達到術前計畫與術中實施的高度吻合。

大幅減少了CT掃描的次數, 縮短了手術時間, 提高了精准度, 顯著減少了不必要的輻射劑量。

“私人訂制”3D列印引導近距離放療實施中

接受此次手術的是一位年近80歲的鼻咽癌根治性放療後頸部高危區域淋巴結轉移患者。 楊福俊指出,

因為患者年齡大, 且屬於復發的實體惡性腫瘤, 按傳統徒手穿刺植入, 耗時預計達兩到三個小時, 術後驗證與術前計畫也可能存在偏差。 實施3D列印個體化非共面範本輔助下惡性腫瘤放射性粒子植入術, 將縮短一半以上的時間, 大大提高植入精度, 患者家屬欣然接受此建議。 手術耗時一個多小時, 術後驗證與術前計畫幾乎一致, 目前患者恢復狀況良好。

“我們穿刺技術雖然比較成熟, 但粒子植入過程中, 單純依靠影像引導的個人徒手穿刺耗時較長, 存在較大偏差, 品質不易把控。 3D列印技術在粒子植入手術中的應用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楊福俊說, 利用3D列印技術的“私人訂制化”範本引導實施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離放療技術尤其適合規範治療後復發的實體惡性腫瘤患者,

此項技術的應用在煙威地區尚屬首次, 該技術的實踐應用進一步推動了威海及周邊地區惡性腫瘤放療及放射粒子近距離治療亞專科領域的快速發展。

威海市立醫院腫瘤綜合治療科自成立以來, 在兄弟學科的説明下, 立足尖端設備前沿技術, 克服傳統技術操作難點, 突破固有治療思維桎梏, 秉承規範化多學科聯合治療理念, 緊跟國際發展潮流。 已自主成熟開展頭頸部、胸部、腹部、盆腔、肢體等多部位、多臟器、多類型復發難治性腫瘤的放射粒子植入近距離放療+精准外放療, 達到了治療品質同質化、普及化, 實現了腫瘤整體規範化治療品質的穩步提高。 自2015年起開展惡性腫瘤放射性粒子植入術,為近百名腫瘤患者減輕了痛苦,延長了生命,為威海乃至周邊地區的腫瘤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初審編輯:張其天

更多

自2015年起開展惡性腫瘤放射性粒子植入術,為近百名腫瘤患者減輕了痛苦,延長了生命,為威海乃至周邊地區的腫瘤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初審編輯:張其天

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