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高郵湖上來了一群“水中鳳凰” 鳥友水中連趴9天拍攝

原標題:高郵湖上來了一群“水中鳳凰” 鳥友水中連趴9天拍攝鳥蛋孵化

水雉, 因為優雅的氣質, 美麗的羽飾, 被譽為“淩波仙子”“水中鳳凰”, 是鳥友們最喜歡拍攝的“鳥模”。 今年, 鳥友在游賞高郵湖時, 在湖區芡實菱角水域, 發現了成群的水雉, 它們在這裡孵化繁育後代。 為了拍攝到水雉小鳥出殼鏡頭, 鳥友們更是成為“偽裝者”, 並在水中連趴9天, 終於拍攝到水雉蛋孵化到破殼的全過程。

成群“水中鳳凰”飛來高郵湖

把蛋直接產在芡實葉子上

高郵湖, 是揚州野生菱角和芡實分佈最為集中而面積又最大的水域。

不久前, 鳥友萬長年等人一起, 在湖區駕船游賞時, 意外發現這裡有成群的水雉, “水雉在揚州其他地方, 也就是三五隻;但在這裡, 有幾十隻之多。 ”

萬長年說, 當他們發現這些水雉時, 有不少的水雉正在孵化, “不像須浮鷗會在水面上營造浮巢, 水雉沒有造巢, 而是把蛋直接產在芡實葉子上, 成鳥就在芡實葉子上孵化。 ”

鳥友們觀察還發現, 一些水雉會偶爾在水面上嬉戲、求偶、爭地盤等。 萬長年認為, 高郵湖上有這麼多水雉, 跟湖區的水草豐富、食物資源豐富有很直接的關係, “不愁吃, 不愁住, 環境安全寧靜, 適宜它們棲息繁殖。 ”

記者瞭解到, 水雉是雜食性鳥類, 昆蟲、蝦、軟體動物、甲殼類等小型無脊椎動物和水生植物都是它們取食的物件;它們腿細長,

步履輕盈, 尤其擅長在挺水植物如芡實上行走。

鳥友蹲在水中連趴9天

拍攝記錄水雉孵化全過程

“水雉很漂亮, 我們大家都非常喜歡。 ”萬長年說, 因此他們決定在這裡蹲點拍攝水雉孵化過程, “大家都商量好, 不能大聲說話, 不能太靠近水雉孵化地, 拍攝人頭戴迷彩帽, 相機鏡頭也要‘穿迷彩裝’。 ”

水雉孵化期一般在22-26天, 但鳥友們不知道水雉已經孵化了多少天, 因此他們只能每天來這裡等候。 他們選擇的一窩水雉蛋, 共有4枚蛋, 蛋殼顏色是褐色的。

萬長年說, 因為船上晃動, 他們每次去拍攝都是蹲在水中, 一蹲就是幾個小時, “辛苦雖辛苦, 關鍵是大家都愛看這種鳥, 也就不覺得有什麼了。 ”

經過連續9天的蹲守拍攝,

鳥友們最終記錄到了水雉蛋破殼的鏡頭, “小水雉剛出生時, 顫顫巍巍的, 掙扎著站起來……那種感覺很奇妙。 ”

水雉寶寶剛出殼

親鳥就把蛋殼叼往遠處

萬長年說, 他們注意到一個細節, 每次水雉寶寶剛出生, 水雉親鳥就把蛋殼叼到嘴裡, 飛到遠處扔掉。 原來, 這是水雉親鳥為了保護水雉寶寶, 防止蛋殼氣味吸引來天敵。

水雉寶寶出生後, 只要天氣好, 它們一般都在芡實葉上活動, 但不會離開水雉親鳥太遠;而如果是在風雨天, 水雉親鳥會把小鳥藏進翅膀下。

水雉家族是“一妻多夫”制, 雌鳥負責產蛋, 雄鳥負責孵化, 而且雄鳥還要負責撫養, 是典型的“超級奶爸”。 當然, 水雉雌鳥也不是完全不負責任的媽媽, 它們夏季的繁殖任務繁重,

要產蛋3-5窩, 而且它們也會定期“巡視”, 看看水雉爸爸是不是盡到了撫養義務。

萬長年說, 高郵湖中的水雉, 都是在芡實上孵化, 水雉寶寶出生後, 也都是在芡實葉上活動, “芡實葉子上有尖刺, 這可能會保護水雉免受其他動物的傷害。 ”

記者瞭解到, 水雉雛鳥為早成鳥, 出生後半小時左右就可行走, 跟在親鳥(雄鳥)後面進行覓食活動, 不需要親鳥餵食。 水雉在揚州是夏候鳥, 也就是說它們夏天來到揚州, 並在揚州產蛋孵化繁殖, 而到秋天, 它們就會飛回南方越冬。 在繁殖季節, 因為水雉的孵化地都是在水面, 它們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暴風雨和大水。

記者 向家富 攝影 萬長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