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警報、“謠言”、救災,地震之後的第一天

8月8日21時19分, 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

地震波抵達約220公里外的龍門山鎮, 家在菜市場旁的嶽孝穎正在看電視。 這座小鎮位於龍門山斷裂帶, 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極重災區之一。 一分鐘內, 來自菜市場的警報聲響起, 岳家客廳裡看電視的人匆忙起身, 跑到門外的院子裡。 院子裡湊齊了十個人, 除了戶主之外, 還有幾個來自成都市區借住避暑的老年人。

汶川地震後, 網上常有關於川人樂觀的調侃, 嶽孝穎自己也承認, “要是餘震很快就過去的話, 不會往外跑, 穩(意指機警的站或坐的狀態)一下,

沒事的話就沒事了。 ”她把汶川地震之後所有發生在身邊的地震都稱為“餘震”。

“但要是警報響了的話, 還是要跑出去。 ”她接著說, “警報就響了差不多一分鐘, 後來也沒有別的通知。 過了一會兒, 我兒子就打電話過來, 說是九寨溝地震了。 我們院子裡幾個人又擺了會兒龍門陣(聊天), 才回去睡覺的。 ”

2008年地震的時候, 也是她一個人在家, 地震嚇得她趕緊往外跑, “一路把我從走廊篩到院子裡, 緩了好久才爬起來。 ”那年, 有村民因為防災意識不足, 不知如何避險, 逃命的途中被倒下的圍牆或院落大門砸到, 或傷或亡。

但警報只限於平日裡人口聚集的市場, 再遠1千米, 是地震後新建的社區, 嶽孝穎的孫女正在四樓的臥室裡準備休息,

“我在社區裡沒有聽到(警報)。 ”她說。 再遠大約300米, 岳家的小女兒也說, “沒得警報。 ”

▌“地震照片像是臺灣那邊的”

那一次, 一線的隊伍人數達到飽和之後, 四川省團省委下達指令, 建議參與救援的志願者, 若無專業技能就儘快疏散遠離災區。 協調中心負責將此資訊層層傳遞, 快速貫徹到社會組織中去, 在24小時之內, 參與救援的80多個社會組織就已經被疏散了3/4。

郝南最近一次在接受《公益時報》的採訪時表示, “截至目前, 根據登記表資訊顯示, 已經抵達前方的救援隊伍數量有20支, 報備和備勤的隊伍數字為70支左右, 正在前往災區的民間救援隊伍約為50支左右。 ”

▲ 聯合國要完成人道主義回應的時候, 會涉及到數量龐大的工作人員和複雜的關係網絡。 他們會根據4W表格(即要求組織填寫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團隊(我)有什麼能力, 做了什麼行動), 在最後表單進行彙集, 做成資訊視覺化圖表, 讓所有人都能知道就在現場的進展如何, 有哪些隊伍採取過哪些行動, 進一步分析出來哪些地方是受災更為嚴重的。

圖為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參與尼泊爾救災的資料圖。 © OCHA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