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台州古村落:仙居管山村,背靠安洲山,與縣城隔永安溪相望

管山村, 位於仙居縣城東南, 與縣城隔永安溪相望。 管山背靠安洲山。 據王巧賽《仙居諸山記》記載, 安洲山頗有來歷:

“安洲山在縣東南五裡,

它的故事可以從天臺宗五祖灌頂開始。 據《光緒仙居縣誌》記載, 灌頂, 章安人, 吳姓, 字法雲。 晉王召入都, 講演義疏, 詔還山為造國清寺。 唐武德年間, 他曾卓錫安洲山。 爾時, 安洲山叫“九旬山”, 周邊則是波瀾漣漣的水域, 還有許多人在捕魚。 灌頂大師見後, 以佛家的慈悲規勸人們不要捕魚。 或許是佛法的廣大無邊, 在灌頂大師卜居之後的一天夜裡, 忽然風雨大作, 第二天早晨, 山周邊的水域都變成了陸地。 也因此, 是山更名為了安洲山。

明萬曆間, 仙居縣令汪夢說在山上建塔, 安洲山又多了個名字叫新塔山。 新塔山上竹木扶疏, 遠眺似一道綠色屏障, 特別是山上的安洲塔與南峰山南峰塔對峙, 高聳入雲, 氣勢磅礴, 從而構成了此後仙居縣城獨特的城建景觀。 同時, 安洲山及塔的佈局, 也使其成為了山下管山李氏的風水山和風水塔。 管山因安洲山的另一名字“灌山”(蓋因灌頂大師)而得名。 管山李氏自先祖李道古于唐長慶元年(821), 攜帶三子、四子及夫人到管山隱居, 其後嗣子孫在此已經生衍繁息了近八百年。

而在安洲塔建成之後, 李氏村落的建築格局則開始進一步“借勢”安洲山。 如村內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的新屋裡, 其中軸線正對南面小夾嶺, 而北面靠山即安洲山。 也或許正是這個原因, 管山李氏歷史上的確是人才輩出。 據其宗譜記載, 其族歷史上共出過六位進士, 文人學士更是代不乏人。 如清代的名鄉賢李芳春一脈, 祖籍便是管山村。 ”

管山的對岸就是仙居縣城, 以前沒有橋的時候, 仙居東南去縣城都要經過管山, 然後在南峰山下的渡口乘船過河

管山村因為自古就在仙居東南鄉通往仙居縣城的要道上,

自古商業比較繁盛, 村內富戶較多, 加之管山李氏一向注重文教, 歷史上通過科舉做官的也不少, 所以, 管山村現存的古宅氣勢恢宏, 美輪美奐。

管山最重要的幾幢古宅都建在一座風水塘的四周

傳統與近代相結合的一座有意思的大門

到了管山一定要看“南屏聳翠”門樓,這個門樓占地廣闊分裡外兩座,氣勢非凡,巧奪天工,堪稱仙居一絕

大門後面是一座兩進古宅

村內這種帶八頁馬頭的豪宅較多

“亦愛吾廬”說白了就是“我愛我家”,體現了老祖宗們對家庭的重視

另一座大宅門,曾經一個官員的家

民國風格的大門

管山村的牆畫也豐富多彩,體現了先人不凡的審美水準和藝術修養

村內的石雕也非常精美

李氏祠堂裡保存下來的石頭大供桌

和其他古村一樣,村內建築的木雕也是相當精美

其他內容猜不出來,這張應該是反映《漁樵耕讀》的內容

這個是不是姜太公釣魚呢?

這個明顯是《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

一隻萌萌的小怪獸

管山村的居民們:

過年邊,村民們都會去祠堂裡辦年貨

管山最重要的幾幢古宅都建在一座風水塘的四周

傳統與近代相結合的一座有意思的大門

到了管山一定要看“南屏聳翠”門樓,這個門樓占地廣闊分裡外兩座,氣勢非凡,巧奪天工,堪稱仙居一絕

大門後面是一座兩進古宅

村內這種帶八頁馬頭的豪宅較多

“亦愛吾廬”說白了就是“我愛我家”,體現了老祖宗們對家庭的重視

另一座大宅門,曾經一個官員的家

民國風格的大門

管山村的牆畫也豐富多彩,體現了先人不凡的審美水準和藝術修養

村內的石雕也非常精美

李氏祠堂裡保存下來的石頭大供桌

和其他古村一樣,村內建築的木雕也是相當精美

其他內容猜不出來,這張應該是反映《漁樵耕讀》的內容

這個是不是姜太公釣魚呢?

這個明顯是《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

一隻萌萌的小怪獸

管山村的居民們:

過年邊,村民們都會去祠堂裡辦年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