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些移民的人他們的父母後來怎麼樣了?總要有一代人犧牲

1

老人出國帶孫, 剛下飛機差點被罰25萬

------

美國洛杉磯機場, 每天都有從中國飛來的老人, 帶著第一次出國的不安, 捏著兒女給的中英文通關“秘笈”,

面對著海關人員連珠炮一樣的問題, 吃力地一個個回答著, 生怕一個答錯, 就不准入境, 讓在美國的兒女又白等一場。

曾經有個會畫畫又貼心的女孩, 給自己的父母手繪了一份“通關攻略”, 暖遍了眾多網友的心田。

但不是誰家的女兒都有這個才華和細心的,

所以, 經常有中國老人在美國海關被攔下的事情。

去美國給兒子帶孩子的老孫, 就是其中一位, 而且他還有點冤, 因為不熟悉過關規則, 沒有如實申報帶來的東西, 差點被罰了價值25萬人民幣的錢。

老孫剛下飛機, 按規矩需要填一張入境申請表, 一般都是兒女先列印出來填好, 老人依照葫蘆畫瓢即可, 但粗心的兒子並沒有準備這些, 面對全英文的表格, 老孫只好請一位留學生幫忙。

留學生一邊問老孫:“有沒有帶違禁品?比如武器、毒品、藥品……”一邊在表格上全部勾選了“NO”。

結果老孫因為沒有如實申報所帶的物品, 被海關攔了下來。 從他的包裡, 翻出了一包蓮子、一包筍乾、一包紅棗, 都是老家特產, 煲湯必備。

可是美國的傻海關怎麼也不知道, 蓮子是個什麼東西, 按照規則, 要給這些東西稱重, 超出多少重量罰多少錢, 結果就是上面那個金額。

老孫急了, 再三解釋下, 海關允許他給兒子打電話, 由電話那頭的兒子跟海關解釋, 終於“化險為夷”, 在另一張看不懂的表格上簽字之後, 老孫和他的行李才被放出海關。

2

去美國養老?坐牢?

------

老孫的兒子和兒媳都在美國, 五年了, 從當初的工作簽證到現在的綠卡, 從租地下公寓到現在買了棟獨立屋, 已經打算長住下來。 五年時間, 老孫一個人在中國, 每當兒子提出讓他來美國玩一段時間, 老孫都拒絕——“我一句英文都不會講, 去那幹啥?”

現在, 夫妻倆有了孩子, 老孫這才開始了美國之旅。

周圍的鄰居都羡慕老孫,

“托你兒子的福, 你看要去美國養老了。 ”

老孫總是搖頭, 說:“什麼福啊, 是去坐牢, 那是美國, 我去了就等於是聾子和啞巴。 ”

剛到美國的日子, 老孫儘量不去想“坐牢”的事情, 每天的生活重心就是孫子, 然後給一家人做飯, 菜是週末兒子、兒媳去超市買的, 每次買夠一周的量, 老孫覺得這樣不新鮮, 於是兒媳每天早上起來去買完菜, 然後再去上班, 孩子就留給老孫照料。

日子久了, 兒子覺得父親天天在家裡不出門也不好, 鼓勵他有空可以去社區走走, 那裡也有一些中國老人, 打麻將、唱歌、跳舞、唱戲什麼的, 兒子的原話是“融入美國社會, 從華人社區開始”。

老孫不以為然, 自己這麼一把年紀了, 還“融入什麼美國社會”, 等孩子長大一點,

他就打算回國, 還是家裡的鄰里鄉親, 處起來才有味道。

美國的華裔老人社區中心

3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

------

老孫心裡也清楚, 兒子希望他“融入美國社會”, 是想要他也在美國長住。

自從兒子去外地上大學之後, 父子倆相聚的時間就減少了, 工作之後,一年在一起的日子不超過10天。

老伴還在的時候,老孫覺得做“留守老人”也沒什麼,兩個人白天看看電視、串串門,晚上去跳廣場舞,生活有滋有味,老伴走了之後,房子裡就剩下他一個人和一群花花草草和幾隻鸚鵡,鄰居們看了都覺得老孫可憐。

其實像老孫這樣的老人,在社會劇變的中國非常多。兒女們不願意在小縣城裡度過一生,紛紛跑到北京、上海、廣東,更遠的跑到美國、澳洲、歐洲,催生了“留守老人”這樣的群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老孫有時候也看得很透徹。

他不可能要求兒子放棄現在的生活,回到自己身邊,兒子一個人在外打拼,才有了今天的一點成績,也不容易。而他也不可能去過美國人的生活,多少回在美國的房子裡醒來,要半天才反應過來,自己是在美國,想要去老人中心跟老戰友下棋的事,是不可能了。

老人們在社區打球

4

他一定很愛你

------

經不住兒子的勸說,也受夠了孤獨的折磨,老孫終於還是去社區,試著跟一些中國老人“套近乎”。

大家都很熱情,尤其是對新來的老孫,覺得他剛到,需要幫助他早點適應這裡,畢竟每個人幾乎都有和老孫差不多的經歷。

一群中國老人在一起打麻將、下象棋、唱老歌,還有專門的電影放映室,播放著老電影,大家來自北京、上海、湖南、湖北、廣東、福建……輪流著帶自己老家的美食特產,輪流講述著自己剛到美國的囧事……

老人們在唱歌

老人們最喜歡的環節是在一起唱歌,各種紅歌、老歌,大家一邊拍手打節拍,一邊合唱。最受歡迎的歌曲,是90年代初特別流行的《大中國》。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

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錯。

家裡盤著兩條龍是長江與黃河,

還有珠穆朗瑪峰是最高山坡。

我們的大中國呀,好大的一個家,

永遠,那個永遠,

那個我要伴隨他……”

老孫唱完,心裡無限感概。兒子以後就是美國人了,孫子直接出生在美國,更加是美國人了,等到自己老到不能動的那一天,是不是也得到美國來,才有人給養老送終呢?

即便是心裡一萬個不情願,老孫也明白,這種生活是無法避免的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這句話老孫最近越來越多地脫口而出。

幾個月後,老孫的簽證快要到期了,得回國一次辦過。在機場,老孫戀戀不捨地抱著孫子親了一口,轉身去了安檢通道。

這一次,兒子的眼眶有點濕潤,看著父親的背影,他想起中學課本上朱自清的那篇《背影》,之前每一次離別,都是父親送他,他把背影留給父親。

他知道,父親在美國不習慣,雖然從沒有當面說。

父親願意來回折騰,坐十幾個小時飛機到美國來幫他們照顧孩子,是因為父親真的很愛自己,很愛這個家。

5

總要有一代人犧牲

------

回國之後,兒子跟老孫通了一次電話,這麼多年來,父子倆的交流時長加起來,都沒有這次通話多。

兒子首先向老孫表達了歉意,然後希望父親下一次過來,就不要走了。“您年級也大了,我希望有更多的時間陪伴您,國內雖好,但一家人在一起,有什麼問題都能有個照應,相隔那麼遠,您身體要是有什麼不舒服,我們在這邊都沒辦法照顧,況且,您的孫子也需要爺爺。”

老孫明白兒子的意思,這段時間,他從抗拒面對到逐漸說服自己去接受這個現實,他答應了兒子的請求,可以在美國養老,但有一點,每年清明、過年得回中國,給老伴掃墓。還有就是,等他死後,骨灰也要帶回中國,和老伴葬在一起。

聽到父親這樣說,電話那頭的兒子泣不成聲,一直說自己“不孝”。

老孫安慰兒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但下一代人總要比我們這代活得好,所以,總要犧牲一代人吧。”

工作之後,一年在一起的日子不超過10天。

老伴還在的時候,老孫覺得做“留守老人”也沒什麼,兩個人白天看看電視、串串門,晚上去跳廣場舞,生活有滋有味,老伴走了之後,房子裡就剩下他一個人和一群花花草草和幾隻鸚鵡,鄰居們看了都覺得老孫可憐。

其實像老孫這樣的老人,在社會劇變的中國非常多。兒女們不願意在小縣城裡度過一生,紛紛跑到北京、上海、廣東,更遠的跑到美國、澳洲、歐洲,催生了“留守老人”這樣的群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老孫有時候也看得很透徹。

他不可能要求兒子放棄現在的生活,回到自己身邊,兒子一個人在外打拼,才有了今天的一點成績,也不容易。而他也不可能去過美國人的生活,多少回在美國的房子裡醒來,要半天才反應過來,自己是在美國,想要去老人中心跟老戰友下棋的事,是不可能了。

老人們在社區打球

4

他一定很愛你

------

經不住兒子的勸說,也受夠了孤獨的折磨,老孫終於還是去社區,試著跟一些中國老人“套近乎”。

大家都很熱情,尤其是對新來的老孫,覺得他剛到,需要幫助他早點適應這裡,畢竟每個人幾乎都有和老孫差不多的經歷。

一群中國老人在一起打麻將、下象棋、唱老歌,還有專門的電影放映室,播放著老電影,大家來自北京、上海、湖南、湖北、廣東、福建……輪流著帶自己老家的美食特產,輪流講述著自己剛到美國的囧事……

老人們在唱歌

老人們最喜歡的環節是在一起唱歌,各種紅歌、老歌,大家一邊拍手打節拍,一邊合唱。最受歡迎的歌曲,是90年代初特別流行的《大中國》。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

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錯。

家裡盤著兩條龍是長江與黃河,

還有珠穆朗瑪峰是最高山坡。

我們的大中國呀,好大的一個家,

永遠,那個永遠,

那個我要伴隨他……”

老孫唱完,心裡無限感概。兒子以後就是美國人了,孫子直接出生在美國,更加是美國人了,等到自己老到不能動的那一天,是不是也得到美國來,才有人給養老送終呢?

即便是心裡一萬個不情願,老孫也明白,這種生活是無法避免的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這句話老孫最近越來越多地脫口而出。

幾個月後,老孫的簽證快要到期了,得回國一次辦過。在機場,老孫戀戀不捨地抱著孫子親了一口,轉身去了安檢通道。

這一次,兒子的眼眶有點濕潤,看著父親的背影,他想起中學課本上朱自清的那篇《背影》,之前每一次離別,都是父親送他,他把背影留給父親。

他知道,父親在美國不習慣,雖然從沒有當面說。

父親願意來回折騰,坐十幾個小時飛機到美國來幫他們照顧孩子,是因為父親真的很愛自己,很愛這個家。

5

總要有一代人犧牲

------

回國之後,兒子跟老孫通了一次電話,這麼多年來,父子倆的交流時長加起來,都沒有這次通話多。

兒子首先向老孫表達了歉意,然後希望父親下一次過來,就不要走了。“您年級也大了,我希望有更多的時間陪伴您,國內雖好,但一家人在一起,有什麼問題都能有個照應,相隔那麼遠,您身體要是有什麼不舒服,我們在這邊都沒辦法照顧,況且,您的孫子也需要爺爺。”

老孫明白兒子的意思,這段時間,他從抗拒面對到逐漸說服自己去接受這個現實,他答應了兒子的請求,可以在美國養老,但有一點,每年清明、過年得回中國,給老伴掃墓。還有就是,等他死後,骨灰也要帶回中國,和老伴葬在一起。

聽到父親這樣說,電話那頭的兒子泣不成聲,一直說自己“不孝”。

老孫安慰兒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但下一代人總要比我們這代活得好,所以,總要犧牲一代人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