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料|留聲機——老上海的靡靡之音

好花不常開, 好景不常在, 愁堆解笑眉, 淚灑相思帶。

——《何日君再來》

在老上海灘找一家咖啡館坐下來, 復古的玫瑰花牆紙襯著木質檯面,

店內一角有面書櫥, 部分書籍可以翻閱, 部分是售賣的, 若仔細瞧去, 可見許多英文書籍。

老式的留聲機放在吧臺上, 迎面便能看到。 喝著咖啡, 耳邊是留聲機裡悠揚的歌聲……

自從1877年, 愛迪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會說話的機器”, 也就是我們說的留聲機。

這個消息當時一傳出去, 就轟動了全世界, 在愛迪生公開表演了留聲機之後, 外界輿論馬上把他譽為“科學界的拿破崙”。

幾乎在所有講述老上海風花雪月的電影裡都有留聲機的身影存在, 留聲機是三十年代興起的音響器材, 暗示著一種奢侈豪華與文化權貴的生活態度, 深受達官貴人與文人墨客所喜愛。

20世紀初, 留聲機的引進, 深刻地改變了舊中國城市的面貌與氣韻。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品”競相參與市民“日常生活”的編碼與建構, 由此展開“新興文化工業”的激烈角逐。

留聲機作為“民國上海”重要的文化符號, 成為城市主流高端消費群體現代性的一個象徵和新的大眾傳媒發展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附屬品。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

在上海的文化圈裡, 林語堂算是比較早擁有留聲機和唱片的人, 據說是花了二十二塊大洋買來的, 而一張唱片價格則是一塊大洋, 這已成為當時的一種時髦生活方式。

說起留聲機, 一個不能忘記的名字, 一個不斷追問的靈魂, 還有一副無法逾越的天才嗓音, 她就是三十年代蜚聲中國影壇, 歌壇的大明星周璿。

她輕輕唱出上世紀亂世繁華, 真想一把摟過這聲音來, 在黃昏的上海十裡洋場, 一直一直跳舞。

簡單的幾種樂器, 加上周璿那副不可逾越的天才嗓音, 字正腔圓、柔和纏綿, 娓娓動聽, 似甜蜜中濃稠的哀傷, 又象灌了毒藥的蜜糖, 聽起來滋味真形容不出。

古老的留聲機轉動著黑膠唱片, 鶯鶯燕燕的調子,

相隔一個世紀, 再聽周璿, 只想在這靡靡之音中蹉跎青春, 在歌舞昇平中虛度年華。

“歌聲是最真實不過的歷史, 它具有奇特的功能, 能夠讓人們穿越時空的隧道, 真切感受到我們所經歷的歲月, 甚至讓我們感到從來沒有經歷和體驗過的往日情懷。

對於老上海, 留聲機和黑膠唱片或許是記錄她最好的介質。

究其原因, 在於它的“雅”, 它總是不疾不徐的轉著, 曼妙的聲音從細密的紋路中緩緩流淌出來, 一開口就是這座城市雅致的格調。

當這些從留聲機裡傳出來的聲音再度在耳邊響起來的時候, 我們穿越時空,向年代致敬,感懷那一起走過的鎏金歲月。

一杯咖啡、一台留聲機、一張老唱片、一首百樂門老歌,流淌出來的往事風情......

每當華燈初上,閃爍的霓虹中,流淌著周璿《夜上海》的氣息,讓人回味無窮。

《上海的記憶》紀錄片把時鐘退回到80多年前,走進歷史的時空,行走于喧囂繁華的上海外灘,追尋十裡洋場大上海道不盡的滄桑,數不盡的風流。

那些佈滿青苔斑駁洋房見證了一幕幕曾經豪門的恩怨糾葛,留聲機吱吱呀呀在霓虹光影中詮釋著屬於自己的獨特魅力。

我們穿越時空,向年代致敬,感懷那一起走過的鎏金歲月。

一杯咖啡、一台留聲機、一張老唱片、一首百樂門老歌,流淌出來的往事風情......

每當華燈初上,閃爍的霓虹中,流淌著周璿《夜上海》的氣息,讓人回味無窮。

《上海的記憶》紀錄片把時鐘退回到80多年前,走進歷史的時空,行走于喧囂繁華的上海外灘,追尋十裡洋場大上海道不盡的滄桑,數不盡的風流。

那些佈滿青苔斑駁洋房見證了一幕幕曾經豪門的恩怨糾葛,留聲機吱吱呀呀在霓虹光影中詮釋著屬於自己的獨特魅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