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當“無現金”社會來臨後

日, 微信與支付寶同時推出的“無現金日”線下行銷活動, 傳被央行下達書面通知禁用“無現金”字眼。

事後, 央行澄清:從未下達過此通知, 並表示對市場推廣行為不做干涉, 但不應有拒收現金的行為。

在此之前, 阿裡巴巴旗下的盒馬生鮮門店因只接受移動支付而不接受現金事件, 央行明確表示:拒收人民幣現金涉嫌違法。

其實在目前拒收現金的交易已經十分普遍而且正常。 例如網購、網路單車、網約車等都只接受線上支付, 但卻未引起過民眾的反感, 為何此次微信和支付寶的行為會引起巨大爭議?

原因其實很明確:微信和支付寶過於激進的無現金化, 損害到了從貨幣到無現金化發展過程中一部分群體的利益。

隨著新技術不斷發展, 無現金社會是貨幣形態演變的必然趨勢, 最終電子錢將替代紙幣成為貨幣, 這是消費形態的一種進步。

但在現金作為仍具有相當大的現實可行性的支付手段下, 如果這個過程被強推, 那麼貨幣將受到強烈挑戰, 同時老年和邊遠地區群體的生存空間幾乎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擠壓。

這樣一來, 微信和支付寶的行為, 必然就引起了公眾的反感。

在西方, 由於從來沒有二維碼支付,

在他們眼裡, 中國人只需帶一部手機就可以出門, 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但這樣的支付方式已經完全滲入到了國人的日常生活中, 我國十年後或成為全球首個“無現金社會”。

無現金支付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 快捷且便民, 甚至不少菜市場和小攤都會擺著二維碼, 歡迎消費者無現金支付。

但同時這樣的支付方式帶來的安全問題也是民眾關注的焦點。

“無現金社會”全程、全面記錄個人的支付資訊, 其中難免涉及個人隱私, 一旦這些敏感資訊被大規模洩露, 將造成重大社會影響, 甚至形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有專家表示:

金錢不只涉及到民眾和企業利益, 它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經濟、貿易, 如果駭客或者間諜利用這種金融創新工具直接威脅到國家的金融安全,

後果不堪設想。

能否構築安全的支付環境, 是擺在無現金支付面前一個繞不開的門檻。 那麼在未來中國能夠實現無現金社會前, 作為協力廠商支付的平臺, 在提供服務時, 佔據的更大責任和義務。

這讓他們務必要在立法上加以規範, 將消費者的安全隱患降到最低, 這樣無現金社會才能得以真正的實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