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迪生”退出語文教材是對常識的尊重

近期, 人教社語文教材《愛迪生救媽媽》等課文因真實性存疑引發網上熱議。 21日, 人教社在官網上發出《人民教育出版社關於小學語文教材有關問題的說明》, 表示新版教材不再選用有爭議的文章。 (3月23日《南方日報》)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一些一線教育工作者對語文教材中錯謬、杜撰等現象進行挑刺, 可以說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的含義。 就以這次引發廣泛爭議的《愛迪生救媽媽》為例, 不少網友表示, 對語文教育來說, 在歷史人物和事件上, 有必要做到科學、準確、真實、嚴謹, 這是對“教材”二字的尊重。 同時也有網友認為這篇課文選入教材是可以理解的,

“設置該課文是為了講愛迪生的機智靈活和對媽媽的愛”。

筆者不太同意第二種觀點, 通過小學語文教材來弘揚美德沒錯, 但是也要講究方式和方法。 尤其不能為了弘揚美德而編造虛假的歷史故事, 名人故事, 因為這種虛假的編造, 本身就是一種不夠美德的表現。 而且, 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 閱歷的豐富, 他們會逐漸自己明白當時的教材中那些說教是可疑的, 那些故事是不符合常識的, 這就會從根本上動搖他們當時學到的東西。 更何況, 即便是為了體現某種品質、美德, 我們也完全可以在浩如煙海的文字資料、文學作品中知道替代品。

常識是個好東西, 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常識,

然後尊重常識, 是件極其重要的事情, 甚至可以說會讓他們終生受益。 對孩子們而言, 瞭解常識, 掌握常識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一是在生活中通過實踐學習, 二是在學校通過書本學習。 比如父母囑咐孩子飯前要洗手, 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 這都是生活中的常識, 是早已經被前人證明了的真理。

那麼, 孩子們在學校的書本學習中, 也應該學到真正的常識, 而不是虛假的, 經不起推敲的常識。 在《愛迪生救媽媽》這一篇目中, 說愛迪生滿七歲時, 就用鏡子反光的原理來照明, 使醫生在自己家裡為媽媽緊急做了急性闌尾炎手術。 而據查, 世界上對闌尾炎手術最早的論述是1886年。 愛迪生生於1847年, 1886年愛迪生已經是一個40歲的男人了。

這樣的常識性錯誤, 怎麼能夠說服孩子, 讓他們接受課文中提倡的所謂“美德”?

《愛迪生救媽媽》退出小學語文教材, 是對常識的尊重, 也體現了教材編纂工作的變化和進步。 但實際上類似這樣的例子在中小學教材中還有很多, 所以說現在確實到了對中小學教材中的常識性錯誤進行清理和糾正, 讓中小學教材回歸常識的時候了。

(中華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