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濱海縣天場鎮海峰村第一書記趙剛:真情演繹精准扶貧致富曲

中國江蘇網3月24日鹽城訊(吳超)2016年2月, 鹽城市濱海縣天場鎮海峰村迎來了一位“貴客”, 一個沒有本地戶籍的新“村民”—— 江蘇省農業資源開發局綜合計畫處主任科員趙剛, 作為省委派駐濱海縣扶貧工作隊隊員, 他以海峰村第一書記的身份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村民們知道, 趙剛是帶著省委的重托來幫村裡脫貧致富奔小康的。 大家心裡或多或少地犯著嘀咕, 海峰村底子薄, 經濟發展緩慢, 貧困戶多, 在省城工作的他, 能夠瞭解基層多少情況, 也不可能有多少實際經驗, 又能有什麼妙招為村裡脫貧致富做些立竿見影的事呢?

在村民的懷疑心態和不信任的目光中, 趙剛懷揣一顆精准扶貧之心, 躊躇滿志地踏上扶貧幫困之路。 駐村後, 他很快進入角色, 緊扣精准扶貧任務, 充分利用當地政府正在全面抓好建檔立卡和大資料平臺建設這一契機, 深入調查摸底一線, 全面摸清村情、社情, 精准吃透戶情、貧因, 用真情摯愛演繹一曲曲心之歌。

趙剛(中)調研鄉村規劃

樂於奉獻, 拋出一顆親民心

到任後的趙剛,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 可村裡的經濟發展滯後、群眾觀念落後、生產生活困難等現狀, 還是給原本信心滿滿的他澆了一盆“涼水”。

“我怎麼也想不通一個長期在大城市生活的白領, 怎麼幹好農村工作?怎麼能夠帶領我們實現脫貧致富夢想?”這不僅是當地鎮、村幹部和百姓的懷疑,

也是趙剛所面臨的現實性問題。 當他第一次走入村裡的低收入農戶家中, 第一次查看了村裡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後, 趙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他深知充分掌握情況是幹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為此, 他利用近一個月的時間深入村組農戶瞭解情況, 全村有多少黨員、多少貧困戶、哪些路急需修建、哪些河塘急需整治, 他都一一地摸清了底數。 在此基礎上, 通過入戶瞭解、現場查看、座談交流、查閱資料等多種方式, 全面瞭解鎮、村情況, 儘快熟悉村“兩委”幹部、村民骨幹、能人大戶、重點貧困戶等人員情況, 尋找可挖掘利用的資源, 摸排脫貧攻堅的現實需求。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

他走訪了所有低收入農戶, 並多次組織召開座談會。

“要想脫掉我們頭上戴了幾十年的這頂‘貧困帽子’, 我們就必須要以產業作為引領, 必須以增加村集體和全村百姓的收入為目標, 把扶貧開發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 突出重點, 一手抓基礎性設施建設, 一手抓產業結構調整, 著力解決制約我村脫貧致富的瓶頸問題。 ”在第一次的群眾見面大會上, 他擲地有聲, 這一想法也得到了全村幹群的一致贊同和大力支持。 在他的牽頭主持下, 在南京農業大學有關專家學者和鎮黨委的支持下, 他會同村支兩委班子成員一道, 為海峰村制訂了3年發展規劃, 既給村民們描繪了全村的宏偉發展藍圖, 也為村裡的脫貧攻堅工作指明了方向。

趙剛(右一)走訪海峰村低收入農戶

忠於職守, 捧出一顆愛民心

“他不光有一顆親民之心, 還有一顆愛民之心。 ”這是海峰村一位普通村民對趙剛的評價。 對此, 趙剛卻顯得很平靜:“既然來到這裡, 就要為村民群眾做些好事、做些實事, 不僅要讓組織放心, 讓群眾寬心, 還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不能在離開這個村莊時讓當地百姓指著脊樑骨說話。 ”

初到海峰村進行入戶走訪中, 趙剛瞭解到一戶貧困戶, 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吃上魚和肉了, 他的心裡一陣酸楚, 在眼含淚水與他們告別後, 他的心裡久久難以平靜。 第二天一早, 他就買了一些魚和肉送上門, 並深情地對兩位老人說:“咱們的苦日子快結束啦!現在黨中央已高度重視解決我們低收入農戶脫貧致富工作,

省委派我們這些第一書記出來, 就是要幫助大家解決貧困問題的, 請您放心, 很快我們就能夠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了。 ”

扶貧一年多來, 趙剛拿出自己有限的工作經費, 先後慰問了近50多個困難家庭, 幫助他們解決了眼前的特殊困難。 很多村民感激地說:“趙書記是我們的知心人、真朋友、好書記。 ”的確, 作為一名扶貧工作者, 趙剛深深地懂得, 扶貧工作是“民心工程”、“富民工程”, 不能掉以輕心, 不能循規蹈矩, 要在觀念上更新, 行動上創新。 為此, 他思近慮遠, 採取有效措施, 首先把新觀念引導到戶, 與鎮村幹部一同引導貧困群眾拓寬眼界, 解放思想, 克服等靠要的觀念, 增強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信心和勇氣。 對有能力增收的貧困戶,積極出點子、傳資訊、指出路,為脫貧致富出謀劃策。在他的引薦和幫助下,海峰村先後有25人找到了務工門路,同時堅持把科技傳授到農戶,組織村民通過遠教平臺學習農業技術,掌握致富本領。

趙剛(左一)在專案現場

勇於擔當,掏出一顆富民心

作為一個省定經濟薄弱村,海峰村638個家庭,被圈入新一輪建檔立卡的低收入農戶就達103戶。整個村子基礎薄弱,村內田塊零散,農田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嚴重不足,大型農用機械無法連片耕種,發展高效農業更是紙上談兵。徹底改變海峰村的整體環境和配套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成了趙剛幫助村裡擺脫貧困的首要任務。

為此,他隻身來到省農業資源開發局和省農委、財政廳,縣國土局、科技局、海洋漁業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先後為村裡申請了440萬元的“黃河故道現代農業園區項目”、750萬元的“國家高標準農田專案”、200萬元的“土地股份合作試點專案”和近100萬元的“土地平整專案”。並利用這些項目資金,為海峰村打造一個“海天青生態高值農業示範園”,為村裡配套完善高效農植物種植提供種植基地。

關於趙剛扶貧的事,有說不完倒不盡的故事。凡熟悉趙剛的人,都知道他不僅是個工作狂,而且還有著非常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務實精神。對他來說,海峰村扶貧的事,就是天大的事,群眾的困難,就是無聲的命令。

眼下,海峰村的長遠發展又成了趙剛工作重心,他在繼續抓好村裡一、二產拓展的同時,又在謀劃三產發展。他說,下一步,要在充分論證和相關統計資料的基礎上,把海峰村的成果向周邊輻射,以訂單種植的模式帶動周邊發展,這樣不僅能解決村辦企業深入發展後的種植基地問題,也能帶動周邊鎮村的生產發展。與此同時,還要充分利用資訊時代資訊發展迅速的優勢,把天場鎮現有的“天賜場電商平臺”功能進行拓展延伸,先給予本村在外務工人員足夠的利潤空間,讓他們將村裡生產出的農副產品以零售和分享的模式銷向全國各地,形成資訊時代的海峰村特色服務團隊。

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他先後為村裡引進近2000萬元項目資金,興辦實事10多件。面對取得的成績,他說,成績屬於過去,未來仍需努力。相信今後,他將會以更大的工作激情和生活熱情做好駐村扶貧工作,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協助海峰村開展好扶貧開發與基層黨建“雙推進”工作,身體力行,努力向黨組織和海峰村的父老鄉親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對有能力增收的貧困戶,積極出點子、傳資訊、指出路,為脫貧致富出謀劃策。在他的引薦和幫助下,海峰村先後有25人找到了務工門路,同時堅持把科技傳授到農戶,組織村民通過遠教平臺學習農業技術,掌握致富本領。

趙剛(左一)在專案現場

勇於擔當,掏出一顆富民心

作為一個省定經濟薄弱村,海峰村638個家庭,被圈入新一輪建檔立卡的低收入農戶就達103戶。整個村子基礎薄弱,村內田塊零散,農田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嚴重不足,大型農用機械無法連片耕種,發展高效農業更是紙上談兵。徹底改變海峰村的整體環境和配套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成了趙剛幫助村裡擺脫貧困的首要任務。

為此,他隻身來到省農業資源開發局和省農委、財政廳,縣國土局、科技局、海洋漁業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先後為村裡申請了440萬元的“黃河故道現代農業園區項目”、750萬元的“國家高標準農田專案”、200萬元的“土地股份合作試點專案”和近100萬元的“土地平整專案”。並利用這些項目資金,為海峰村打造一個“海天青生態高值農業示範園”,為村裡配套完善高效農植物種植提供種植基地。

關於趙剛扶貧的事,有說不完倒不盡的故事。凡熟悉趙剛的人,都知道他不僅是個工作狂,而且還有著非常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務實精神。對他來說,海峰村扶貧的事,就是天大的事,群眾的困難,就是無聲的命令。

眼下,海峰村的長遠發展又成了趙剛工作重心,他在繼續抓好村裡一、二產拓展的同時,又在謀劃三產發展。他說,下一步,要在充分論證和相關統計資料的基礎上,把海峰村的成果向周邊輻射,以訂單種植的模式帶動周邊發展,這樣不僅能解決村辦企業深入發展後的種植基地問題,也能帶動周邊鎮村的生產發展。與此同時,還要充分利用資訊時代資訊發展迅速的優勢,把天場鎮現有的“天賜場電商平臺”功能進行拓展延伸,先給予本村在外務工人員足夠的利潤空間,讓他們將村裡生產出的農副產品以零售和分享的模式銷向全國各地,形成資訊時代的海峰村特色服務團隊。

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他先後為村裡引進近2000萬元項目資金,興辦實事10多件。面對取得的成績,他說,成績屬於過去,未來仍需努力。相信今後,他將會以更大的工作激情和生活熱情做好駐村扶貧工作,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協助海峰村開展好扶貧開發與基層黨建“雙推進”工作,身體力行,努力向黨組織和海峰村的父老鄉親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