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職業教育的互聯網學習

(一)職業教育的互聯網學習資源建設特點

1、學習資源類別眾多。 職業教育是與經濟、社會發展最緊密、最直接的教育。 在職業學校專業體系中, 專業覆蓋第一、二、三產業等眾多領域。

2、學習資源類別變化快。 職業教育專業課程內容必須隨著產業行業變化而變化, 及時增設與之匹配的學習資源類別, 這對互聯網學習資源的開發與配置提出來高要求。

3、學習資源內容差異性大。 職業教育教學過程需要對接生產過程, 同意專業的課程內容, 因為不同區域發展水準, 開發的學習資源都存在較大差異。

4、學習資源的實踐性強。

職業教育互聯網學習資源的建設需要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校企共建共用。

(二)職業院校互聯網學習發展狀況

2016年10月, 在教育部教育資訊管理中心和教育部職成司同意協調下, 對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職業院校進行了“互聯網學習”專項調研,

目前, 全國職業院校校園互聯網接入率88.14%, 且9.81%的學校校園骨幹頻寬達10000M, 30.97%的學校校園網主幹頻寬達到或低於100M, 47.92%的學校接入到桌面頻寬達到100M, 66.6%的學校無線校園覆蓋1000M。 這表明職業院校的網路建設已經初具規模, 互聯網學習發展的硬體環境基本具備。

有31.28%的學校所有的教室(含普通教室、多媒體室、實驗室、實訓室、多功能報告廳等)都連入互聯網, 滿足學生上課使用網路教學資源,

有50.78%的學校只有部分教室能夠連入互聯網。 有17.01%的學校沒有使用過任何教學應用系統。

5.21%的學校提供線上課程數量超過學校所有課程的50%。 其中有0.31%的學校線上課程覆蓋了學校的所有課程。 14.69%的學校將一半的專業課程製作成線上課程;10.5%的學校公共線上課程占公共課程總數的比例超過50%。 有74.18%的學校線上課程或教學資源不提供共用服務(只在本學校範圍內使用);12.73%的學校完全開放共用;12.35%的學校在共建共用單位之間共用。

43.89%的學校建有網路教學/學習平臺。 59.34%的學校使用的網路教學/學習平臺未予學校數位化管理系統對接。 學校開展網路教學時, 網路接入及教學資源使用時, 79.51%的學校對師生均免費。

60.09%的學生喜歡運用互聯網學習;53.12%的學生能接受互聯網課程的最高價格是100元以內;8.61%的學生認為線上學習對其專業學習是有幫助的。

(三)職業教育的互聯網學習基本特徵

職業教育領域的互聯網學習正邁入起步發展的加速期。 《教育部關於加快推進職業教育資訊化發展的意見》對職業教育資訊化發展進行了全面系統部署, 提出了“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專家支援、學習創新”的職業教育資訊化工作機制。 但職業教育仍是教育領域的薄弱環節, 資訊化總體發展水準與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 互聯網學習環境建設還遠不能滿足學與教的要求。 職業教育資訊化以支撐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提升品質和精細管理為目標,

以共建共用優質資源為核心, 以適應“互聯網+”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基本動力, 充分發揮資訊技術跨時空共用優質資源的優勢, 加快轉變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管理方式, 積澱本領域在基礎技術環境、學校系統化建設、有效數字資源保障、教學過程深度應用等多層面的發展。

(四)互聯網學習社區

互聯網學習社區是借助互聯網建立起來的虛擬學習社區, 學習者和社區平臺進行各種交互獲得, 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 構成學習共同體。 近年來, 職業教育在助推學習型社會建設上發揮出巨大的資源優勢。

社區平臺可彙聚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和其他教育機構、培訓機構的精品課程資源, 以及社區教育和農村遠端教育等方面的優質教育資源,

為學習者提供便捷和內容豐富的開放式的線上學習服務。 融合職業教育“行動導向”特點, 形成以“線上+線下+職業化/崗位化”為核心特徵且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學習社區。

學習技術更具媒體化和智慧化, 大資料、學習分析、智慧學習工具深度融合, 使學習更加泛在化和移動化, “人人皆學, 處處能學, 時時可學”成為一種常態。

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6】4號)提出要推進社區教育資訊化, 結合實施“寬頻中國”戰略和“互聯網+城市”“互聯網+科普”計畫, 充分利用現代遠端教育體系, 結合或依託社區公共服務綜合性有條件的地方, 鼓勵形成網上學習圈。 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和社會教育培訓機構資訊平臺建設,建立覆蓋城鄉、開發便捷的社區數位化學習公共服務平臺及體系。向社區開放數位化學習資源及服務,推進各地網上學習平臺互聯互通和社區教育數位化學習資源的建設與共用,為居民提供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的學習支援服務。

(五)農民工互聯網學習情況

2016年2月,教育部、中華全國總工會決定聯合實施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畫(教職成函[2016]2號),該行動旨在通過建立學歷與非學歷教育並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農民工繼續教育新模式,提升農民工學歷層次和技術技能水準,幫助農民工實現體面勞動和幸福生活,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到2020年,在有學歷提升需求且符合入學條件的農民工中,資助150萬名農民工接受學歷繼續教育,使每一位農民工都能得到相應的技術技能培訓,能夠通過學習免費開放課程提升自身素質與從業能力。其中“(五)開發優質網路資源,助推終身學習”是重要任務之一,具體要求包括: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及資源服務平臺,搭建面向農民工開放優質網路學習資源的公共服務平臺,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非學歷與學歷教育並重,工作學習一體化的農民工繼續教育新模式。充分發揮國家數位化學習資源中心、開放大學、職業院校、成人高校、工會院校及培訓機構、大學與企業聯盟、線上教育聯盟作用,在現有網路資源基礎上,通過推薦、遴選、整合等方式,建立網路課程、視頻公開課、微課等多種類型的網路資源開放目錄,並面向社會公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助推農民工隨時學習、終身學習。

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6】4號)提出重點面向城鎮化進程中的失地農民和農民工,積極開展職業技能、思想道德、民主法治、文明禮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教育培訓,通過社區學習與交流活動,增強社區歸屬感和認同感,加快其融入城鎮社區生活的進程。重視弱勢人群提高生存技能的培訓,積極為社區各類殘疾人提供學習服務。

1、我國農民工基本情況

2016年我國農民工增速有所回暖,全年農民工總量28171萬人,比上年增加424萬人,增長1.5%。其中,本地農民工11237萬人,增長3.4%;外出農民工16934萬人,增長0.3%。2011年-2015年我國農民工總量增長速度逐年減緩,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我國農民工總量增速將逐年減緩。另外,2016年全國農民工月均收入水準3275元,比上年增長6.6%。

從年齡構成看,2016年我國16周歲以上至60周歲以下(不含60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90747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5.6%,與去年相比較少0.9個百分點。

2013-2016年我國16-59歲的人口數量和比重都逐年下滑,我國人口紅利已經逐年減退,反應了我國放開二孩的重要性。

2016年我國外出農民工數量增速依然在下降。2016全年外出農民工16934萬人,增長0.3%,比去年下滑0.1個百分點。2011-2016年以來。我國外出農民工增長速度逐年下滑,預計,2017年我國外出農民工總量增速或達0.1%。

2016年我國本地農民工的增速開始回暖。2016年全國本地農民工為11237萬人,比2015年增長3.4%;2011-2015年,我國本地農民工的增速逐年下滑,2016年卻意外回暖。

2、2016年中國就業人口數量、失業率及勞動生產率分析

2016年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603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1428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2016年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2%。全國農民工總量28171萬人,比上年增長1.5%。其中,外出農民工16934萬人,增長0.3%;本地農民工11237萬人,增長3.4%。

(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就業教育與培訓就是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體系可分為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職業培訓)。其中職業學歷教育平行於普通教育體系中的初高中及本科教育,以培養具備實際應用能力的專業技能人才為目標,培養週期長,體系化程度高,但受眾有限(僅為職業學校在校生)。職業培訓以面向個人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培訓為主,同時包括面向企業的管理培訓、員工內訓等專案,其特點是目標集中、週期短,標準化與定制化兼備,且受眾廣泛。

我國職業教育體系

1、我國職業教育體系市場規模

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目前,全國共有1.25萬所職業學校,年招生總規模近950萬人,在校生2700多萬人,非學歷教育註冊學生5287萬人,共開設近千個專業,近十萬個專業點,基本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我國已基本具備了大規模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

為了推動就業人口培訓全覆蓋,2016年12月27日,為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按照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業和資訊化部等部門共同編制了《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推動企業職工培訓全覆蓋。全面推進學習型企業建設,堅持並完善企業職工全員培訓制度,規模以上企業要有專門機構和人員組織實施職工教育培訓,加強企業大學、培訓中心等企業培訓機構建設。職工教育培訓年參與率要達到50%以上。探索建立個人學習帳號和學分累計制度,依託國家開放大學在製造業相關專業領域開展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試點。各級政府要加快成立跨部門的繼續教育協調機構,統籌指導繼續教育發展,推進繼續教育與工作考核、崗位聘任(聘用)、職務(職稱)評聘、各級政府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加大製造業人才培養投入力度,落實好職業院校和普通高校生均撥款制度。在實施相關重大建設工程、重點專案時統籌安排人才開發培養經費。本指南重點人才工程有關專案經費納入現有相關專案和計畫統籌考慮。鼓勵和引導社會、用人單位、個人投資人才培養。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大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就業經費等統籌力度,支持製造業人才教育培訓。鼓勵製造業企業、社會組織建立人才發展基金,用於製造業人才培養、引進和激勵。企業要依法履行職工教育培訓的責任,製造業企業要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2.5%提取教育培訓經費,並完善監管機制。職業非學歷教育市場規模將達9800億元。

國家教育部《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目標,2020年,中職教育在校生達到2350萬人,比2014年增長30%;專科層次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1480萬人,比2012年增長154%,每年畢業生超過1000萬人;接受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學生達到一定規模。從業人員繼續教育達到3.5億人次,是2012年的40.7倍。

2015-2020E 我國職業學歷教育市場規模

全國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貫徹國家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總體要求,推動技工院校改革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一是總體規模基本穩定。全國技工院校保持在2500所以上,年招生保持在120萬人以上,在校生保持在300萬人以上,職業培訓保持在500萬人次左右。全國對技工院校投入55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近70億元。

中國職業教育市場規模達1.5萬億,農民工職業教育市場規模達6000億。

2、《中國製造2025》五大工程

中國不缺白領,中國缺的是懂技術的產業工人,也就是缺的是大國工匠。中國有8億農民,30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化是國家最主要的經濟發展戰略之一,城市化最大的核心問題就是教育和就業。

目前中國製造業工人數量為5000萬—7000萬,高級藍領概率為5%左右,比照歐美發達國家高級藍領占製造業就業人口總數達40%的概率,中國高端藍領大約有30%的缺口。10年以後即中國製造業計畫進入工業強國的年份,中國的產業工人有望達到一億人,按照比例推算,中國製造業高級藍領工人的缺口將擴大到3000萬人—5000萬人左右。也就是說,中國製造業要想在10年後進入工業強國的行列,至少要新培養起3000萬—5000萬的高級藍領工人。在過去30年,中國有28171萬人農民工進城務工,且大部分集中於低端製造業和低端服務領域。大多數規模以上企業的一線員工平均年齡已經逼近50歲,這批老一代工人將在未來5—10年逐步退休。他們留下的缺口有一部分將由工業機器人代替,但製造業75%的工作需要靠手工完成,是機器人無法替代的,高端產業工人的斷層壓力已經非常大。

2014年《中國製造2025》提出,堅持“創新驅動、品質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通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準;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1)製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建設工程:圍繞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和新一代資訊技術、智慧製造、增材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創新發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製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重點開展行業基礎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成果產業化、人才培訓等工作。制定完善製造業創新中心遴選、考核、管理的標準和程式。

到2020年,重點形成15家左右製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力爭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製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

(2)智慧製造工程:緊密圍繞重點製造領域關鍵環節,開展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裝備融合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支援政產學研用聯合攻關,開發智慧產品和自主可控的智慧裝置並實現產業化。依託優勢企業,緊扣關鍵工序智慧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生產過程智慧優化控制、供應鏈優化,建設重點領域智慧工廠/數位化車間。在基礎條件好、需求迫切的重點地區、行業和企業中,分類實施流程製造、離散製造、智慧裝備和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智慧化管理、智慧化服務等試點示範及應用推廣。建立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和資訊安全保障系統,搭建智慧製造網路系統平臺。 到2020年,製造業重點領域智慧化水準顯著提升,試點示範項目運營成本降低30%,產品生產週期縮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製造業重點領域全面實現智慧化,試點示範項目運營成本降低50%,產品生產週期縮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3)工業強基工程:開展示範應用,建立獎勵和風險補償機制,支持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領域應用。組織重點突破,針對重大工程和重點裝備的關鍵技術和產品急需,支援優勢企業開展政產學研用聯合攻關,突破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的工程化、產業化瓶頸。強化平臺支撐,佈局和組建一批"四基"研究中心,創建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完善重點產業技術基礎體系。 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受制於人的局面逐步緩解,航太裝備、通信裝備、發電與輸變電設備、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家用電器等產業急需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和關鍵基礎材料的先進製造工藝得到推廣應用。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80種標誌性先進工藝得到推廣應用,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建成較為完善的產業技術基礎服務體系,逐步形成整機牽引和基礎支撐協調互動的產業創新發展格局。

(4)綠色製造工程:組織實施傳統製造業能效提升、清潔生產、節水治汙、迴圈利用等專項技術改造。開展重大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再製造、低碳技術產業化示範。實施重點區域、流域、行業清潔生產水準提升計畫,扎實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源頭防治專項。制定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企業標準體系,開展綠色評價。 到2020年,建成千家綠色示範工廠和百家綠色示範園區,部分重化工行業能源資源消耗出現拐點,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20%。到2025年,製造業綠色發展和主要產品單耗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綠色製造體系基本建立。

(5)高端裝備創新工程:組織實施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民用航太、智慧綠色列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智慧電網成套裝備、高檔數控機床、核電裝備、高端診療設備等一批創新和產業化專項、重大工程。開發一批標誌性、帶動性強的重點產品和重大裝備,提升自主設計水準和系統集成能力,突破共性關鍵技術與工程化、產業化瓶頸,組織開展應用試點和示範,提高創新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搶佔競爭制高點。 到2020年,上述領域實現自主研製及應用。到2025年,自主智慧財產權高端裝備市場佔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明顯下降,基礎配套能力顯著增強,重要領域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2016年4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通過了《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品質提升規劃》,要求對接《中國製造2025》。

教育部提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正是為了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建立鞏固的、可持續的人才和技術競爭優勢,對接“中國製造2025”的國家戰略、適應“機器換人”催生的人才需求。

3、市場缺乏針對農民工技能學習的線上教育平臺

目前,我國的線上職業教育平臺都是針對白領、K12、早教、外語培訓、留學、興趣教育、會計培訓、IT培訓、家教O2O等展開業務的,並且多是以題庫類型的存在。對於農民工急需的製造業、建築業、餐飲服務業、修理業等方面的技能領域基本不涉及。不是農民不上網,而是中國農村線民眾多,缺的是沒有合適的平臺。

截至2016年12月,我國農村線民占比為27.4%,規模為2.01億,較2015年底增加526萬人,增幅為2.7%;城鎮線民占比72.6%,規模為5.31億,較2015年底增加3772萬人,增幅為7.7%。

網技能缺失以及文化水準限制仍是阻礙非線民上網的重要原因。調查顯示,因不懂電腦/網路,不懂拼音等知識水準限制而不上網的非線民占比分別為54.5%和24.2%;由於不需要/不感興趣而不上網的非線民占比為13.5%;受沒有電腦,當地無法連接互聯網等上網設施限制而無法上網的非線民占比為12.8%。

線民中具備中等教育程度的群體規模最大。截至2016年12月,初中、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的線民占比分別為37.3%、26.2%,其中,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線民占比較2015年底下降3.0個百分點。與2015年底相比,小學及以下學歷人群占比提升了2.2個百分點,中國線民繼續向低學歷人群擴散。

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6】4號)提出重視農村居民的教育培訓。各級各類學校教育資源要向周邊農村居民開放,用好縣級職教中心、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學校、農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和農村社區教育教學點。結合新農村和農村社區建設,有效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農家書屋、農村中學科技館等資源分享,提升農村社區教育服務供給水準。廣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現代生活教育培訓。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加強農村居民家庭教育指導,為農村留守婦女提供社會生活、權益保護、就業創業等方面的教育培訓。重視開展農村留守兒童、老人和各類殘疾人的培訓服務。

4、中國唯一符合農村居民教育培訓和面向城鎮化進程中的失地農民和農民工的線上職業教育平臺

雲計算被世界各國公認為新一代資訊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中國現在有七塊雲,分別是百度雲、騰訊雲、阿裡雲、華為雲、新浪雲、微軟雲、誠毅教育雲。江蘇中毅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誠毅教育雲是中國唯一的專業教育的雲平臺。

作為中國唯一符合重點面向城鎮化進程中的失地農民和重視農村居民的教育培訓和農民工的線上職業教育平臺——江蘇中毅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江蘇中毅)為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2184所縣級校,7323個鄉、鎮教學班和4606個村級教學班)提供虛擬硬體託管、資料管理、資料計算、資料存儲等相關服務,整合農廣校資料,其免維護、可擴展以及易遷移的特點,降低了運維成本,讓農廣校在檔交換過程中,完全不用考慮頻寬的問題,解決農廣校人員數目龐大,分支機搆眾多,總部與分支機搆間檔資料高頻率交換的問題。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已經形成了以中央校為龍頭,有省級農業廣播電視學校39所,地(市)級校336所,縣級校2184所,鄉、鎮教學班7323個,村級教學班4606個,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2065個(省級中心33個,地市級中心264個,縣級中心1768個),專兼職教師10萬名的覆蓋廣大農村的綜合性農民教育培訓機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遠端教育機構。擁有廣播、電視、互聯網、衛星網、報紙、雜誌、音像出版、手機短信、熱線電話、文字教材等多種教學媒體資源。在中央電視臺第七套節目擁有“農廣天地”固定欄目,每年播出電視節目550小時;在中央電臺擁有“致富早班車”固定播出時段,每年播出廣播節目152小時;中央農廣校建有衛星主站(取得國家衛星專網許可),在全國基層校建有360個衛星終端接收站,可利用衛星視頻召開會議、開展教育培訓;在全國農村建立了12872多個“大喇叭”廣播站;各網資料互不聯通,形成了資訊孤島,江蘇中毅為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提供雲服務。整合了農廣校的資料後,農廣校的廣播電視網、互聯網、衛星網、熱線電話的電話網等融合為一張網,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已經建立了一個覆蓋全國33個省級農廣校統一功能變數名稱的互聯網站,構建了一個智慧農民雲平臺。

江蘇中毅秉承“平臺上移、服務下延”的核心理念,利用雲計算技術等現代資訊技術,集成、關聯各類農業技術遠端教育培訓資訊資源,著手研發具有資訊管理和服務、資源分享、線上學習等強大功能的智慧農民雲平臺。提供500多個自研的且列入中國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所推薦的多媒體教材課程,與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大學等共用700多個多媒體教材,涵蓋了冶金、機械、資訊、食品等農民工從事占比較重的專業門類;同時還提供了引導農民工適應城市生活工作常識的相關課件,如法律維權知識、勞動保護技能及安全意識等等。

江蘇中毅主導建設的全國村鎮數位化學習解決方案解決了兩大難題:1、有方便農民工上網的平臺,也就是說要達到各個村鎮社區無縫連接,以擺脫寬頻網路基礎設施的限制,實現各個村鎮社區終端不同設備間的資料軟體的共用;2、有適合農民工學習的學習資源,在提供技能學習的同時可培訓其自身維權意識。

江蘇中毅是全國目前為止唯一一家既能提供硬體,又能提供享有著作權軟體,又能提供雲平臺雲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商,中毅三大電腦軟體著作權,確保了為農廣校提供虛擬硬體託管、資料管理、資料計算、資料存儲等相關服務;確保為高職高專、中職中專提供相關資料整合的雲服務,形成覆蓋全國、多級分佈、互聯互通的數位教育資源雲服務體系,為學習者享有優質數位教育資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1)市場准入與退出機制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雲計算產業的發展,大力扶持雲計算資訊產業,並大力推進向企業採購政務雲服務。

2015年1月6日中國國務院頒佈《國務院關於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資訊產業新業態的意見》(下稱《意見》)(國發〔2015〕5號),確定的基本原則如下:

市場主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完善市場准入制度,減少行政干預,鼓勵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豐富服務種類,提升服務能力,對接應用市場。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監管政策,維護良好市場秩序。

統籌協調。以需求為牽引,加強分類指導,推進重點領域的應用、服務和產品協同發展。引導地方根據實際需求合理確定雲計算發展定位,避免政府資金盲目投資建設資料中心和相關園區。加強資訊技術資源整合,避免行業資訊化系統成為資訊孤島。優化雲計算基礎設施佈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創新驅動。以企業為主體,加強產學研用合作,強化雲計算關鍵技術和服務模式創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探索加強國際合作,推動雲計算開放式創新和國際化發展。加強管理創新,鼓勵新業態發展。

保障安全。在現有資訊安全保障體系基礎上,結合雲計算特點完善相關資訊安全制度,強化安全管理和資料隱私保護,增強安全技術支撐和服務能力,建立健全安全防護體系,切實保障雲計算資訊安全。充分運用雲計算的大資料處理能力,帶動相關安全技術和服務發展。

另根據《意見》指出,應當探索電子政務雲計算發展新模式,鼓勵應用雲計算技術整合改造現有電子政務資訊系統,實現各領域政務資訊系統整體部署和共建共用,大幅減少政府自建資料中心的數量。新建電子政務系統須經嚴格論證並按程式進行審批。政府部門要加大採購雲計算服務的力度,積極開展試點示範,探索基於雲計算的政務資訊化建設運行新機制,推動政務資訊資源分享和業務協同,促進簡政放權,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為雲計算創造更大市場空間,帶動雲計算產業快速發展。

政府加大採購雲計算服務的力度將培育雲計算產業市場,其採購的基本方式為公開招標。

根據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002年6月29日發佈,2003年1月1日期實施,2014年8月31日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第二條,採購是指以合同方式有償取得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包括購買、租賃、委託、雇用等;第三條,政府採購應當遵循公開透明原則、公平競爭原則、公正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第二十六條,政府採購採取的方式為(一)公開招標;(二)邀請招標;(三)競爭性談判;(四)單一來源採購;(五)詢價;(六)國務院政府採購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採購方式。公開招標應作為政府採購的主要採購方式。 招標是完全的市場經濟行為,需依照法律程式進行,江蘇中毅是以其能同時為農村數位化社區提供軟硬體的服務能力而中標。

招標是一種國際上普遍運用的、有組織的市場交易行為,是貿易中的一種工程、貨物、服務的買賣方式。江蘇中毅中標“全國村鎮數位化學習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案,是公開、公平、公正按照法律程式進行市場交易行為的結果。“全國村鎮數位化學習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是中國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作為招標人向社會公開招標的專案,整個招投標程式應當受到由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1999年8月30日公佈,2000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以下簡稱“《招標投標法》”)的約束和管轄。

江蘇中毅嚴格遵守上述《招標投標法》的相關規定,按照招標投標程式向招標人中國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提交投標文件,在開標後江蘇中毅經全國村鎮數位化學習整體解決方案評標委員會和教育部專家組的評標後,中標該專案的,江蘇中毅中標的具體原因如下:

新東方,在全國50座城市設立了56所學校、31家書店及703家學習中心,累計學員2000萬人次,總部與分支機搆間經常面臨檔資料高頻率交換的事實,傳統的IT解決方案,需要企業自身部署大量的伺服器和硬體設備,不僅投入成本高,而且解決效果並不是很理想。因此新東方與夠快雲庫合作,而夠快將雲存儲應用架構在阿裡雲上,阿裡雲為其提供IaaS層面的基礎雲服務,也就是說新東方通過夠快的軟體服務才能應用到阿裡雲的硬體服務,這樣在檔交換過程中,才能完全不用考慮頻寬的問題。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2184所縣級校,7323個鄉、鎮教學班和4606個村級教學班,12872多個“大喇叭”過去五年,農廣校有組織地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25億人次。江蘇中毅為其提供虛擬硬體託管和雲軟體服務,讓農廣校在檔交換過程中,完全不用考慮頻寬的問題。可利用雲計算技術等現代資訊技術,集成、關聯各類農業技術遠端教育培訓資訊資源,研發具有資訊管理和服務、資源分享、線上學習等強大功能的智慧農民雲平臺。

江蘇中毅投標採用更為靈活服務方式:根據江蘇中毅中標後簽訂的《推廣協定》,江蘇中毅提供雲平臺和雲服務,教育部無須為雲平臺和雲服務付費,而江蘇中毅通過向中央農業廣播學校提供硬體和軟體服務引入流量和會員。農廣校學員成為江蘇中毅雲網站會員,而會員收費也僅100元每年的市場上同類網站最低價,而農廣校由單純種養植農業技術培訓拓展到職業技能培訓,種養植農業技術培訓和農民工進城維權教育一體化的智慧雲平臺,亦為江蘇中毅帶來市場效益。也兼顧了社會收益,故此合作是一種雙贏的合作模式。

江蘇中毅為全國村鎮數位化學習解決方案解決了兩大難題:一是有方便農民工上網的平臺,即達到各個村鎮社區無縫連接,擺脫了寬頻網路基礎設施的限制,實現各個村鎮社區終端不同設備間的資料軟體的共用;二是有適合農民工學習的學習資源,自研了500多個且列入中國教育部推薦的教材課程,共用了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等700多個多媒體教材,涵蓋了冶金、機械、資訊、食品等農民工從事占比較重的專業門類。

中國政府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鼓勵非政府機構和個人參與社區教育,江蘇中毅是以先進硬體和軟體技術實力獲教育部職成司延長特許經營權。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市場經濟是自由交易經濟,但市場交易有效有序進行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法治。法治可以約束經濟人的行為,包括產權界定和保護、合同和法律的執行、維護市場競爭等。換言之,要用法律來規範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的行為,保障市場經濟高效運行、健康發展。《意見》基本原則明確規定: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積極培育資訊產業新業態應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監管政策,維護良好市場秩序。

根據中國教育部2016年6月28日發佈並同日實施的《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6]4號)(以下簡稱“《社區教育意見》”)明確各地要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社會捐贈、學習者合理分擔等多種管道籌措經費的社區教育投入機制,加大對社區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斷拓寬社區教育經費來源管道。推動社區教育服務社會化,推進社區教育領域政府購買、專案外包、委託管理等形式,吸引行業性、專業性社會組織、社區社會組織和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參與社區教育。鼓勵社會資本通過興辦實體、資助專案、贊助活動、提供設施、設立社區教育基金等方式支援社區教育發展。鼓勵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捐助社區教育或舉辦社區教育機構,並依法享受有關政策優惠。

另《社區教育意見》提出要完善督查評價機制,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把開展社區教育督導作為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科學制訂社區教育評價標準,建立和完善社區教育統計制度,加強對社區教育發展狀況基本資訊的收集和分析。逐步完善社區教育實驗區、示範區進入和退出的動態管理機制。建立社會協力廠商對社區教育發展的評價與回饋機制,定期開展社區居民對社區教育滿意度的測評。

根據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於2016年5月26日發佈的《關於成立全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6]70號),決定成立全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受該司委託,負責職業院校教學診改工作的指導方案研製、政策諮詢、業務指導、人員培訓、理論研究,以及我司委託的其他相關工作。

依據上述《社區教育意見》,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委託全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對江蘇中毅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復函延長江蘇中毅特許經營期。評估結果已在中國主流媒體公告,接受社會監督。江蘇中毅能夠續約的主要因素如下:

江蘇中毅構建了全國唯一一家軟硬體都採用雲平臺架構設計和建設的職業技能培訓學習的綜合性服務網站。在硬體建設上,在中國電信建立了一個完整的IDC中心;在軟體建設上,截止到2016年7月,江蘇中毅已經先後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認定三項電腦軟體專有技術,分別為:江蘇中毅線上教育課程管理系統軟體V1.0、江蘇中毅WISP雲資訊服務平臺軟體V1.0、江蘇中毅CAS教育系統公共服務平臺軟體V1.0,並獲得相應的軟體著作權證書(證書號分別為:軟著登字第1269498、 1360125、1366910號),該三項軟體著作權填補了國內雲計算教育軟體的空白。江蘇中毅還掌握了廣播電視、互聯網、通信網三網融合的智慧通信技術,確實地解決了資訊孤島。

江蘇中毅是全國目前為止唯一一家既能提供硬體,又能提供享有著作權軟體和雲平臺、雲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商。根據中國國務院2001年12月20第339號令公佈,並於2011年1月8日和2013年月30日修改後實施的《電腦軟體保護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軟體首次發表後第50年的12月31日,但軟體自開發完成之日起50年內未發表的,本條例不再保護。江蘇中毅的三大電腦軟體著作權自軟體發展完成之起產生,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到作品首次發表後的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在此段保護期間,根據《著作權法》、《電腦軟體保護條例》的規定,江蘇中毅作為上述三大電腦軟體著作權的著作權人享有人身權(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複製權)和財產權(發行權、出租權、資訊網路傳播權、翻譯權、許可他人使用權、轉讓權)。江蘇中毅的上述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

(2)社會評價:

教育部下設的全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簡稱全國診改專委會)對江蘇中毅的技術進行了全面評價。全國診改專委會是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聘請的專家組織,受我司委託,負責職業院校教學診改工作的指導方案研製、政策諮詢、業務指導、人員培訓、理論研究,以及教育部職成司委託的其他相關工作。

全國診改專委會評價指出:

江蘇中毅雲平臺通過建立優質的各種教學資源,使得師生人人可享有優質教學資源,縮小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和學校之間的教學資源差距,不但提升了教學效果,也能整體提升地區教育水準。

江蘇中毅雲平臺不僅解決了資料互聯互通,消除資訊孤島,實現資源整合與共用。而且未來能夠靈活應對需求發展,可根據需求的發展變化,在此平臺上快速開發建設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同時保證這些資源的有機統一,集成創新,發揮最大效益。填補了國內電腦軟體科學技術的空白。

江蘇中毅三大電腦軟體著作權,確保了為農廣校提供虛擬硬體託管、資料管理、資料計算、資料存儲等相關服務;確保為高職高專、中職中專提供相關資料整合的雲服務,形成覆蓋全國、多級分佈、互聯互通的數位教育資源雲服務體系,為學習者享有優質數位教育資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江蘇中毅是全國目前為止唯一一家既能提供硬體,又能提供享有著作權軟體,又能提供雲平臺雲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商。根據《電腦軟體保護條例》第14條的規定,中毅三大電腦軟體著作權自軟體發展完成之起產生,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到作品首次發表後的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在中毅三大電腦軟體著作權保護期內,其三大電腦軟體著作權所產生的資訊網路傳播經營權受教育部及相關部門的保護。

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對公司的服務做出了全面的評價。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成立於1986年11月,是教育部直屬事業單位,簡稱“教育部社科中心”,開展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問題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問題以及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動態的研究;組織高校系統帶有指導性、全域性的學術研討活動,開展跨學校、跨學科的學術交流活動。

教育部社科中心評價指出:江蘇中毅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的誠毅教育雲是專門為藍領工人提供視頻學習課件的數位化學習雲計算平臺,擁有覆蓋全國、多級分佈、互聯互通的數位教育資源雲服務體系,能為學習者享有優質數位教育資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江蘇中毅通過公平公開的市場競爭方式為農廣校等提供軟硬體雲服務,使其在檔交換過程中,完全不用考慮頻寬的問題從而形成了功能強大的智慧農民雲平臺。所研發的CAS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軟體技術填補了三網融合的技術空白,解決了教育資訊孤島。江蘇中毅自研和共用的28個專業群1200多門國家標準化課件,填補了各院校在藍領多媒體培訓的空白;並憑藉其課件的多樣性,平臺的便捷性和服務的個性化,使學員能夠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學習,吸引了數百萬學員自主參加網路學習。

(全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

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和社會教育培訓機構資訊平臺建設,建立覆蓋城鄉、開發便捷的社區數位化學習公共服務平臺及體系。向社區開放數位化學習資源及服務,推進各地網上學習平臺互聯互通和社區教育數位化學習資源的建設與共用,為居民提供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的學習支援服務。

(五)農民工互聯網學習情況

2016年2月,教育部、中華全國總工會決定聯合實施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畫(教職成函[2016]2號),該行動旨在通過建立學歷與非學歷教育並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農民工繼續教育新模式,提升農民工學歷層次和技術技能水準,幫助農民工實現體面勞動和幸福生活,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到2020年,在有學歷提升需求且符合入學條件的農民工中,資助150萬名農民工接受學歷繼續教育,使每一位農民工都能得到相應的技術技能培訓,能夠通過學習免費開放課程提升自身素質與從業能力。其中“(五)開發優質網路資源,助推終身學習”是重要任務之一,具體要求包括: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及資源服務平臺,搭建面向農民工開放優質網路學習資源的公共服務平臺,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非學歷與學歷教育並重,工作學習一體化的農民工繼續教育新模式。充分發揮國家數位化學習資源中心、開放大學、職業院校、成人高校、工會院校及培訓機構、大學與企業聯盟、線上教育聯盟作用,在現有網路資源基礎上,通過推薦、遴選、整合等方式,建立網路課程、視頻公開課、微課等多種類型的網路資源開放目錄,並面向社會公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助推農民工隨時學習、終身學習。

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6】4號)提出重點面向城鎮化進程中的失地農民和農民工,積極開展職業技能、思想道德、民主法治、文明禮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教育培訓,通過社區學習與交流活動,增強社區歸屬感和認同感,加快其融入城鎮社區生活的進程。重視弱勢人群提高生存技能的培訓,積極為社區各類殘疾人提供學習服務。

1、我國農民工基本情況

2016年我國農民工增速有所回暖,全年農民工總量28171萬人,比上年增加424萬人,增長1.5%。其中,本地農民工11237萬人,增長3.4%;外出農民工16934萬人,增長0.3%。2011年-2015年我國農民工總量增長速度逐年減緩,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我國農民工總量增速將逐年減緩。另外,2016年全國農民工月均收入水準3275元,比上年增長6.6%。

從年齡構成看,2016年我國16周歲以上至60周歲以下(不含60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90747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5.6%,與去年相比較少0.9個百分點。

2013-2016年我國16-59歲的人口數量和比重都逐年下滑,我國人口紅利已經逐年減退,反應了我國放開二孩的重要性。

2016年我國外出農民工數量增速依然在下降。2016全年外出農民工16934萬人,增長0.3%,比去年下滑0.1個百分點。2011-2016年以來。我國外出農民工增長速度逐年下滑,預計,2017年我國外出農民工總量增速或達0.1%。

2016年我國本地農民工的增速開始回暖。2016年全國本地農民工為11237萬人,比2015年增長3.4%;2011-2015年,我國本地農民工的增速逐年下滑,2016年卻意外回暖。

2、2016年中國就業人口數量、失業率及勞動生產率分析

2016年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603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1428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2016年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2%。全國農民工總量28171萬人,比上年增長1.5%。其中,外出農民工16934萬人,增長0.3%;本地農民工11237萬人,增長3.4%。

(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就業教育與培訓就是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體系可分為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職業培訓)。其中職業學歷教育平行於普通教育體系中的初高中及本科教育,以培養具備實際應用能力的專業技能人才為目標,培養週期長,體系化程度高,但受眾有限(僅為職業學校在校生)。職業培訓以面向個人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培訓為主,同時包括面向企業的管理培訓、員工內訓等專案,其特點是目標集中、週期短,標準化與定制化兼備,且受眾廣泛。

我國職業教育體系

1、我國職業教育體系市場規模

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目前,全國共有1.25萬所職業學校,年招生總規模近950萬人,在校生2700多萬人,非學歷教育註冊學生5287萬人,共開設近千個專業,近十萬個專業點,基本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我國已基本具備了大規模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

為了推動就業人口培訓全覆蓋,2016年12月27日,為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按照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業和資訊化部等部門共同編制了《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推動企業職工培訓全覆蓋。全面推進學習型企業建設,堅持並完善企業職工全員培訓制度,規模以上企業要有專門機構和人員組織實施職工教育培訓,加強企業大學、培訓中心等企業培訓機構建設。職工教育培訓年參與率要達到50%以上。探索建立個人學習帳號和學分累計制度,依託國家開放大學在製造業相關專業領域開展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試點。各級政府要加快成立跨部門的繼續教育協調機構,統籌指導繼續教育發展,推進繼續教育與工作考核、崗位聘任(聘用)、職務(職稱)評聘、各級政府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加大製造業人才培養投入力度,落實好職業院校和普通高校生均撥款制度。在實施相關重大建設工程、重點專案時統籌安排人才開發培養經費。本指南重點人才工程有關專案經費納入現有相關專案和計畫統籌考慮。鼓勵和引導社會、用人單位、個人投資人才培養。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大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就業經費等統籌力度,支持製造業人才教育培訓。鼓勵製造業企業、社會組織建立人才發展基金,用於製造業人才培養、引進和激勵。企業要依法履行職工教育培訓的責任,製造業企業要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2.5%提取教育培訓經費,並完善監管機制。職業非學歷教育市場規模將達9800億元。

國家教育部《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目標,2020年,中職教育在校生達到2350萬人,比2014年增長30%;專科層次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1480萬人,比2012年增長154%,每年畢業生超過1000萬人;接受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學生達到一定規模。從業人員繼續教育達到3.5億人次,是2012年的40.7倍。

2015-2020E 我國職業學歷教育市場規模

全國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貫徹國家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總體要求,推動技工院校改革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一是總體規模基本穩定。全國技工院校保持在2500所以上,年招生保持在120萬人以上,在校生保持在300萬人以上,職業培訓保持在500萬人次左右。全國對技工院校投入55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近70億元。

中國職業教育市場規模達1.5萬億,農民工職業教育市場規模達6000億。

2、《中國製造2025》五大工程

中國不缺白領,中國缺的是懂技術的產業工人,也就是缺的是大國工匠。中國有8億農民,30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化是國家最主要的經濟發展戰略之一,城市化最大的核心問題就是教育和就業。

目前中國製造業工人數量為5000萬—7000萬,高級藍領概率為5%左右,比照歐美發達國家高級藍領占製造業就業人口總數達40%的概率,中國高端藍領大約有30%的缺口。10年以後即中國製造業計畫進入工業強國的年份,中國的產業工人有望達到一億人,按照比例推算,中國製造業高級藍領工人的缺口將擴大到3000萬人—5000萬人左右。也就是說,中國製造業要想在10年後進入工業強國的行列,至少要新培養起3000萬—5000萬的高級藍領工人。在過去30年,中國有28171萬人農民工進城務工,且大部分集中於低端製造業和低端服務領域。大多數規模以上企業的一線員工平均年齡已經逼近50歲,這批老一代工人將在未來5—10年逐步退休。他們留下的缺口有一部分將由工業機器人代替,但製造業75%的工作需要靠手工完成,是機器人無法替代的,高端產業工人的斷層壓力已經非常大。

2014年《中國製造2025》提出,堅持“創新驅動、品質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通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準;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1)製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建設工程:圍繞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和新一代資訊技術、智慧製造、增材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創新發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製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重點開展行業基礎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成果產業化、人才培訓等工作。制定完善製造業創新中心遴選、考核、管理的標準和程式。

到2020年,重點形成15家左右製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力爭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製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

(2)智慧製造工程:緊密圍繞重點製造領域關鍵環節,開展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裝備融合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支援政產學研用聯合攻關,開發智慧產品和自主可控的智慧裝置並實現產業化。依託優勢企業,緊扣關鍵工序智慧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生產過程智慧優化控制、供應鏈優化,建設重點領域智慧工廠/數位化車間。在基礎條件好、需求迫切的重點地區、行業和企業中,分類實施流程製造、離散製造、智慧裝備和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智慧化管理、智慧化服務等試點示範及應用推廣。建立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和資訊安全保障系統,搭建智慧製造網路系統平臺。 到2020年,製造業重點領域智慧化水準顯著提升,試點示範項目運營成本降低30%,產品生產週期縮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製造業重點領域全面實現智慧化,試點示範項目運營成本降低50%,產品生產週期縮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3)工業強基工程:開展示範應用,建立獎勵和風險補償機制,支持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領域應用。組織重點突破,針對重大工程和重點裝備的關鍵技術和產品急需,支援優勢企業開展政產學研用聯合攻關,突破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的工程化、產業化瓶頸。強化平臺支撐,佈局和組建一批"四基"研究中心,創建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完善重點產業技術基礎體系。 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受制於人的局面逐步緩解,航太裝備、通信裝備、發電與輸變電設備、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家用電器等產業急需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和關鍵基礎材料的先進製造工藝得到推廣應用。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80種標誌性先進工藝得到推廣應用,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建成較為完善的產業技術基礎服務體系,逐步形成整機牽引和基礎支撐協調互動的產業創新發展格局。

(4)綠色製造工程:組織實施傳統製造業能效提升、清潔生產、節水治汙、迴圈利用等專項技術改造。開展重大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再製造、低碳技術產業化示範。實施重點區域、流域、行業清潔生產水準提升計畫,扎實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源頭防治專項。制定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企業標準體系,開展綠色評價。 到2020年,建成千家綠色示範工廠和百家綠色示範園區,部分重化工行業能源資源消耗出現拐點,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20%。到2025年,製造業綠色發展和主要產品單耗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綠色製造體系基本建立。

(5)高端裝備創新工程:組織實施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民用航太、智慧綠色列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智慧電網成套裝備、高檔數控機床、核電裝備、高端診療設備等一批創新和產業化專項、重大工程。開發一批標誌性、帶動性強的重點產品和重大裝備,提升自主設計水準和系統集成能力,突破共性關鍵技術與工程化、產業化瓶頸,組織開展應用試點和示範,提高創新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搶佔競爭制高點。 到2020年,上述領域實現自主研製及應用。到2025年,自主智慧財產權高端裝備市場佔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明顯下降,基礎配套能力顯著增強,重要領域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2016年4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通過了《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品質提升規劃》,要求對接《中國製造2025》。

教育部提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正是為了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建立鞏固的、可持續的人才和技術競爭優勢,對接“中國製造2025”的國家戰略、適應“機器換人”催生的人才需求。

3、市場缺乏針對農民工技能學習的線上教育平臺

目前,我國的線上職業教育平臺都是針對白領、K12、早教、外語培訓、留學、興趣教育、會計培訓、IT培訓、家教O2O等展開業務的,並且多是以題庫類型的存在。對於農民工急需的製造業、建築業、餐飲服務業、修理業等方面的技能領域基本不涉及。不是農民不上網,而是中國農村線民眾多,缺的是沒有合適的平臺。

截至2016年12月,我國農村線民占比為27.4%,規模為2.01億,較2015年底增加526萬人,增幅為2.7%;城鎮線民占比72.6%,規模為5.31億,較2015年底增加3772萬人,增幅為7.7%。

網技能缺失以及文化水準限制仍是阻礙非線民上網的重要原因。調查顯示,因不懂電腦/網路,不懂拼音等知識水準限制而不上網的非線民占比分別為54.5%和24.2%;由於不需要/不感興趣而不上網的非線民占比為13.5%;受沒有電腦,當地無法連接互聯網等上網設施限制而無法上網的非線民占比為12.8%。

線民中具備中等教育程度的群體規模最大。截至2016年12月,初中、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的線民占比分別為37.3%、26.2%,其中,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線民占比較2015年底下降3.0個百分點。與2015年底相比,小學及以下學歷人群占比提升了2.2個百分點,中國線民繼續向低學歷人群擴散。

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6】4號)提出重視農村居民的教育培訓。各級各類學校教育資源要向周邊農村居民開放,用好縣級職教中心、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學校、農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和農村社區教育教學點。結合新農村和農村社區建設,有效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農家書屋、農村中學科技館等資源分享,提升農村社區教育服務供給水準。廣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現代生活教育培訓。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加強農村居民家庭教育指導,為農村留守婦女提供社會生活、權益保護、就業創業等方面的教育培訓。重視開展農村留守兒童、老人和各類殘疾人的培訓服務。

4、中國唯一符合農村居民教育培訓和面向城鎮化進程中的失地農民和農民工的線上職業教育平臺

雲計算被世界各國公認為新一代資訊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中國現在有七塊雲,分別是百度雲、騰訊雲、阿裡雲、華為雲、新浪雲、微軟雲、誠毅教育雲。江蘇中毅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誠毅教育雲是中國唯一的專業教育的雲平臺。

作為中國唯一符合重點面向城鎮化進程中的失地農民和重視農村居民的教育培訓和農民工的線上職業教育平臺——江蘇中毅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江蘇中毅)為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2184所縣級校,7323個鄉、鎮教學班和4606個村級教學班)提供虛擬硬體託管、資料管理、資料計算、資料存儲等相關服務,整合農廣校資料,其免維護、可擴展以及易遷移的特點,降低了運維成本,讓農廣校在檔交換過程中,完全不用考慮頻寬的問題,解決農廣校人員數目龐大,分支機搆眾多,總部與分支機搆間檔資料高頻率交換的問題。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已經形成了以中央校為龍頭,有省級農業廣播電視學校39所,地(市)級校336所,縣級校2184所,鄉、鎮教學班7323個,村級教學班4606個,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2065個(省級中心33個,地市級中心264個,縣級中心1768個),專兼職教師10萬名的覆蓋廣大農村的綜合性農民教育培訓機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遠端教育機構。擁有廣播、電視、互聯網、衛星網、報紙、雜誌、音像出版、手機短信、熱線電話、文字教材等多種教學媒體資源。在中央電視臺第七套節目擁有“農廣天地”固定欄目,每年播出電視節目550小時;在中央電臺擁有“致富早班車”固定播出時段,每年播出廣播節目152小時;中央農廣校建有衛星主站(取得國家衛星專網許可),在全國基層校建有360個衛星終端接收站,可利用衛星視頻召開會議、開展教育培訓;在全國農村建立了12872多個“大喇叭”廣播站;各網資料互不聯通,形成了資訊孤島,江蘇中毅為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提供雲服務。整合了農廣校的資料後,農廣校的廣播電視網、互聯網、衛星網、熱線電話的電話網等融合為一張網,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已經建立了一個覆蓋全國33個省級農廣校統一功能變數名稱的互聯網站,構建了一個智慧農民雲平臺。

江蘇中毅秉承“平臺上移、服務下延”的核心理念,利用雲計算技術等現代資訊技術,集成、關聯各類農業技術遠端教育培訓資訊資源,著手研發具有資訊管理和服務、資源分享、線上學習等強大功能的智慧農民雲平臺。提供500多個自研的且列入中國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所推薦的多媒體教材課程,與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大學等共用700多個多媒體教材,涵蓋了冶金、機械、資訊、食品等農民工從事占比較重的專業門類;同時還提供了引導農民工適應城市生活工作常識的相關課件,如法律維權知識、勞動保護技能及安全意識等等。

江蘇中毅主導建設的全國村鎮數位化學習解決方案解決了兩大難題:1、有方便農民工上網的平臺,也就是說要達到各個村鎮社區無縫連接,以擺脫寬頻網路基礎設施的限制,實現各個村鎮社區終端不同設備間的資料軟體的共用;2、有適合農民工學習的學習資源,在提供技能學習的同時可培訓其自身維權意識。

江蘇中毅是全國目前為止唯一一家既能提供硬體,又能提供享有著作權軟體,又能提供雲平臺雲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商,中毅三大電腦軟體著作權,確保了為農廣校提供虛擬硬體託管、資料管理、資料計算、資料存儲等相關服務;確保為高職高專、中職中專提供相關資料整合的雲服務,形成覆蓋全國、多級分佈、互聯互通的數位教育資源雲服務體系,為學習者享有優質數位教育資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1)市場准入與退出機制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雲計算產業的發展,大力扶持雲計算資訊產業,並大力推進向企業採購政務雲服務。

2015年1月6日中國國務院頒佈《國務院關於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資訊產業新業態的意見》(下稱《意見》)(國發〔2015〕5號),確定的基本原則如下:

市場主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完善市場准入制度,減少行政干預,鼓勵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豐富服務種類,提升服務能力,對接應用市場。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監管政策,維護良好市場秩序。

統籌協調。以需求為牽引,加強分類指導,推進重點領域的應用、服務和產品協同發展。引導地方根據實際需求合理確定雲計算發展定位,避免政府資金盲目投資建設資料中心和相關園區。加強資訊技術資源整合,避免行業資訊化系統成為資訊孤島。優化雲計算基礎設施佈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創新驅動。以企業為主體,加強產學研用合作,強化雲計算關鍵技術和服務模式創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探索加強國際合作,推動雲計算開放式創新和國際化發展。加強管理創新,鼓勵新業態發展。

保障安全。在現有資訊安全保障體系基礎上,結合雲計算特點完善相關資訊安全制度,強化安全管理和資料隱私保護,增強安全技術支撐和服務能力,建立健全安全防護體系,切實保障雲計算資訊安全。充分運用雲計算的大資料處理能力,帶動相關安全技術和服務發展。

另根據《意見》指出,應當探索電子政務雲計算發展新模式,鼓勵應用雲計算技術整合改造現有電子政務資訊系統,實現各領域政務資訊系統整體部署和共建共用,大幅減少政府自建資料中心的數量。新建電子政務系統須經嚴格論證並按程式進行審批。政府部門要加大採購雲計算服務的力度,積極開展試點示範,探索基於雲計算的政務資訊化建設運行新機制,推動政務資訊資源分享和業務協同,促進簡政放權,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為雲計算創造更大市場空間,帶動雲計算產業快速發展。

政府加大採購雲計算服務的力度將培育雲計算產業市場,其採購的基本方式為公開招標。

根據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002年6月29日發佈,2003年1月1日期實施,2014年8月31日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第二條,採購是指以合同方式有償取得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包括購買、租賃、委託、雇用等;第三條,政府採購應當遵循公開透明原則、公平競爭原則、公正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第二十六條,政府採購採取的方式為(一)公開招標;(二)邀請招標;(三)競爭性談判;(四)單一來源採購;(五)詢價;(六)國務院政府採購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採購方式。公開招標應作為政府採購的主要採購方式。 招標是完全的市場經濟行為,需依照法律程式進行,江蘇中毅是以其能同時為農村數位化社區提供軟硬體的服務能力而中標。

招標是一種國際上普遍運用的、有組織的市場交易行為,是貿易中的一種工程、貨物、服務的買賣方式。江蘇中毅中標“全國村鎮數位化學習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案,是公開、公平、公正按照法律程式進行市場交易行為的結果。“全國村鎮數位化學習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是中國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作為招標人向社會公開招標的專案,整個招投標程式應當受到由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1999年8月30日公佈,2000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以下簡稱“《招標投標法》”)的約束和管轄。

江蘇中毅嚴格遵守上述《招標投標法》的相關規定,按照招標投標程式向招標人中國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提交投標文件,在開標後江蘇中毅經全國村鎮數位化學習整體解決方案評標委員會和教育部專家組的評標後,中標該專案的,江蘇中毅中標的具體原因如下:

新東方,在全國50座城市設立了56所學校、31家書店及703家學習中心,累計學員2000萬人次,總部與分支機搆間經常面臨檔資料高頻率交換的事實,傳統的IT解決方案,需要企業自身部署大量的伺服器和硬體設備,不僅投入成本高,而且解決效果並不是很理想。因此新東方與夠快雲庫合作,而夠快將雲存儲應用架構在阿裡雲上,阿裡雲為其提供IaaS層面的基礎雲服務,也就是說新東方通過夠快的軟體服務才能應用到阿裡雲的硬體服務,這樣在檔交換過程中,才能完全不用考慮頻寬的問題。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2184所縣級校,7323個鄉、鎮教學班和4606個村級教學班,12872多個“大喇叭”過去五年,農廣校有組織地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25億人次。江蘇中毅為其提供虛擬硬體託管和雲軟體服務,讓農廣校在檔交換過程中,完全不用考慮頻寬的問題。可利用雲計算技術等現代資訊技術,集成、關聯各類農業技術遠端教育培訓資訊資源,研發具有資訊管理和服務、資源分享、線上學習等強大功能的智慧農民雲平臺。

江蘇中毅投標採用更為靈活服務方式:根據江蘇中毅中標後簽訂的《推廣協定》,江蘇中毅提供雲平臺和雲服務,教育部無須為雲平臺和雲服務付費,而江蘇中毅通過向中央農業廣播學校提供硬體和軟體服務引入流量和會員。農廣校學員成為江蘇中毅雲網站會員,而會員收費也僅100元每年的市場上同類網站最低價,而農廣校由單純種養植農業技術培訓拓展到職業技能培訓,種養植農業技術培訓和農民工進城維權教育一體化的智慧雲平臺,亦為江蘇中毅帶來市場效益。也兼顧了社會收益,故此合作是一種雙贏的合作模式。

江蘇中毅為全國村鎮數位化學習解決方案解決了兩大難題:一是有方便農民工上網的平臺,即達到各個村鎮社區無縫連接,擺脫了寬頻網路基礎設施的限制,實現各個村鎮社區終端不同設備間的資料軟體的共用;二是有適合農民工學習的學習資源,自研了500多個且列入中國教育部推薦的教材課程,共用了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等700多個多媒體教材,涵蓋了冶金、機械、資訊、食品等農民工從事占比較重的專業門類。

中國政府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鼓勵非政府機構和個人參與社區教育,江蘇中毅是以先進硬體和軟體技術實力獲教育部職成司延長特許經營權。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市場經濟是自由交易經濟,但市場交易有效有序進行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法治。法治可以約束經濟人的行為,包括產權界定和保護、合同和法律的執行、維護市場競爭等。換言之,要用法律來規範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的行為,保障市場經濟高效運行、健康發展。《意見》基本原則明確規定: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積極培育資訊產業新業態應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監管政策,維護良好市場秩序。

根據中國教育部2016年6月28日發佈並同日實施的《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6]4號)(以下簡稱“《社區教育意見》”)明確各地要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社會捐贈、學習者合理分擔等多種管道籌措經費的社區教育投入機制,加大對社區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斷拓寬社區教育經費來源管道。推動社區教育服務社會化,推進社區教育領域政府購買、專案外包、委託管理等形式,吸引行業性、專業性社會組織、社區社會組織和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參與社區教育。鼓勵社會資本通過興辦實體、資助專案、贊助活動、提供設施、設立社區教育基金等方式支援社區教育發展。鼓勵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捐助社區教育或舉辦社區教育機構,並依法享受有關政策優惠。

另《社區教育意見》提出要完善督查評價機制,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把開展社區教育督導作為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科學制訂社區教育評價標準,建立和完善社區教育統計制度,加強對社區教育發展狀況基本資訊的收集和分析。逐步完善社區教育實驗區、示範區進入和退出的動態管理機制。建立社會協力廠商對社區教育發展的評價與回饋機制,定期開展社區居民對社區教育滿意度的測評。

根據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於2016年5月26日發佈的《關於成立全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6]70號),決定成立全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受該司委託,負責職業院校教學診改工作的指導方案研製、政策諮詢、業務指導、人員培訓、理論研究,以及我司委託的其他相關工作。

依據上述《社區教育意見》,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委託全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對江蘇中毅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復函延長江蘇中毅特許經營期。評估結果已在中國主流媒體公告,接受社會監督。江蘇中毅能夠續約的主要因素如下:

江蘇中毅構建了全國唯一一家軟硬體都採用雲平臺架構設計和建設的職業技能培訓學習的綜合性服務網站。在硬體建設上,在中國電信建立了一個完整的IDC中心;在軟體建設上,截止到2016年7月,江蘇中毅已經先後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認定三項電腦軟體專有技術,分別為:江蘇中毅線上教育課程管理系統軟體V1.0、江蘇中毅WISP雲資訊服務平臺軟體V1.0、江蘇中毅CAS教育系統公共服務平臺軟體V1.0,並獲得相應的軟體著作權證書(證書號分別為:軟著登字第1269498、 1360125、1366910號),該三項軟體著作權填補了國內雲計算教育軟體的空白。江蘇中毅還掌握了廣播電視、互聯網、通信網三網融合的智慧通信技術,確實地解決了資訊孤島。

江蘇中毅是全國目前為止唯一一家既能提供硬體,又能提供享有著作權軟體和雲平臺、雲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商。根據中國國務院2001年12月20第339號令公佈,並於2011年1月8日和2013年月30日修改後實施的《電腦軟體保護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軟體首次發表後第50年的12月31日,但軟體自開發完成之日起50年內未發表的,本條例不再保護。江蘇中毅的三大電腦軟體著作權自軟體發展完成之起產生,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到作品首次發表後的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在此段保護期間,根據《著作權法》、《電腦軟體保護條例》的規定,江蘇中毅作為上述三大電腦軟體著作權的著作權人享有人身權(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複製權)和財產權(發行權、出租權、資訊網路傳播權、翻譯權、許可他人使用權、轉讓權)。江蘇中毅的上述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

(2)社會評價:

教育部下設的全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簡稱全國診改專委會)對江蘇中毅的技術進行了全面評價。全國診改專委會是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聘請的專家組織,受我司委託,負責職業院校教學診改工作的指導方案研製、政策諮詢、業務指導、人員培訓、理論研究,以及教育部職成司委託的其他相關工作。

全國診改專委會評價指出:

江蘇中毅雲平臺通過建立優質的各種教學資源,使得師生人人可享有優質教學資源,縮小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和學校之間的教學資源差距,不但提升了教學效果,也能整體提升地區教育水準。

江蘇中毅雲平臺不僅解決了資料互聯互通,消除資訊孤島,實現資源整合與共用。而且未來能夠靈活應對需求發展,可根據需求的發展變化,在此平臺上快速開發建設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同時保證這些資源的有機統一,集成創新,發揮最大效益。填補了國內電腦軟體科學技術的空白。

江蘇中毅三大電腦軟體著作權,確保了為農廣校提供虛擬硬體託管、資料管理、資料計算、資料存儲等相關服務;確保為高職高專、中職中專提供相關資料整合的雲服務,形成覆蓋全國、多級分佈、互聯互通的數位教育資源雲服務體系,為學習者享有優質數位教育資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江蘇中毅是全國目前為止唯一一家既能提供硬體,又能提供享有著作權軟體,又能提供雲平臺雲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商。根據《電腦軟體保護條例》第14條的規定,中毅三大電腦軟體著作權自軟體發展完成之起產生,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到作品首次發表後的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在中毅三大電腦軟體著作權保護期內,其三大電腦軟體著作權所產生的資訊網路傳播經營權受教育部及相關部門的保護。

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對公司的服務做出了全面的評價。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成立於1986年11月,是教育部直屬事業單位,簡稱“教育部社科中心”,開展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問題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問題以及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動態的研究;組織高校系統帶有指導性、全域性的學術研討活動,開展跨學校、跨學科的學術交流活動。

教育部社科中心評價指出:江蘇中毅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的誠毅教育雲是專門為藍領工人提供視頻學習課件的數位化學習雲計算平臺,擁有覆蓋全國、多級分佈、互聯互通的數位教育資源雲服務體系,能為學習者享有優質數位教育資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江蘇中毅通過公平公開的市場競爭方式為農廣校等提供軟硬體雲服務,使其在檔交換過程中,完全不用考慮頻寬的問題從而形成了功能強大的智慧農民雲平臺。所研發的CAS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軟體技術填補了三網融合的技術空白,解決了教育資訊孤島。江蘇中毅自研和共用的28個專業群1200多門國家標準化課件,填補了各院校在藍領多媒體培訓的空白;並憑藉其課件的多樣性,平臺的便捷性和服務的個性化,使學員能夠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學習,吸引了數百萬學員自主參加網路學習。

(全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