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博鼇亞洲論壇熱議工匠精神 呼喚“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邁進

央廣網博鼇3月24日消息最近幾年, 日本的“馬桶圈”被中國遊客瘋狂搶購、海外代購的紐西蘭奶粉風靡全國, 當“德國製造”被顧客打上了高品質的標籤, 當“日本生產”被用戶冠以安全保障, 種種現象的背後, 蘊含的是中國目前製造業領域中“工匠精神”的嚴重缺失。

博鼇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於昨天開始進行各個議題的討論。 在“工匠精神:把‘製造’做到極致”分論壇上, 來自中國、德國等世界各地的嘉賓圍繞主題共同商討, 找困境、析成因、求破局, 並認為工匠精神重在匠人的代代傳承。

現狀:“總量”超“品質” 價值獲取存在短板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李克強總理特別提出: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 厚植工匠文化, 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 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品質時代。

中國是製造業大國, 經歷了幾十年的改革開放, 尤其在組裝和製造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並在2013年超過美國, 成為世界製造總量第一的國家。 “但我們製造業在價值獲取方面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在會上表示, 尤其是在主流、高附加值行業中, 中國企業很少能取得重大突破。

“我們的鞋子、襪子、打火機, 產量做到世界第一, 但是價值獲取方面, 我們還有很長路要走”。 項兵舉例, 組裝一個iphone7手機, 中國只能拿到六到七美元;出口的芭比娃娃, 我們每個只拿到幾美分的利潤。

所以, 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邁進,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工匠精神”在這一環節中需要做出積極的擔當。

困境:學科選擇逐利 工廠車間無人問津

“我所理解的工匠, 工就是工作, 匠就是技藝”,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而“工匠精神”重在人與人之間的代代傳承。

但是, 現在社會上職業教育缺位, 大學教育出現偏差, 導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尤其是優秀的年輕人不願意從事手工勞動, 傳承後繼無人, “匠人精神”也成了無源之水。

“2000年我第一次給本科生上會計、金融的課, 班上有三十幾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狀元”, 項兵坦言, 作為老師,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這是非常自豪的事情。 但是, 他同時指出,

這些學生代表著中國最聰明的一類人群, 他們都選擇來學習會計、金融, 這不是人才巨大的浪費嗎?

“這類智慧的人群應該研究航空發動機、科技。 這麼聰明的人想著怎麼賺錢, 這對於時代殺傷力是非常大的”, 項兵指出。

德國TUV萊茵集團的CEO Michael FUEBL在會上也表示了自己的擔憂, 今天很多學生, 他們在大學裡面學習四五年, 出來之後, 他們會到工廠工作嗎?大學學生往往會選擇到辦公室工作。 我們需要頂層設計的大學高素質人才, 同時, 我們還需要另一些人才, 他們瞭解製造, 願意在車間製造。

破局:政府、大學、企業三方合力 老藝人傳幫帶代代相傳

說起匠人精神, 浮現在大多數人眼前的, 可能是“德國人的嚴謹”和“日本人的精細”。 作為在製造業和“匠人”培養方面領先世界的國家,

在此次論壇上, 針對中國在培養“匠人精神”方面存在的困境, 德國TUV萊茵集團的CEO Michael FUEBL和日本國寶級枯山水大師枡野俊明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Michael FUEBL談及德國的經驗時表示, 在德國還有很多年輕人, 他們決定不上大學, 而是通過三年的培訓, 成為一個工匠或者學徒, 他們的學習60%在公司接受實習, 40%是職業教育。 這些年輕的手工藝者, 是支撐德國製造成功的很重要因素。 他還指出, 中國在培養技工人才時, 不光要由政府或者是大學來出錢, 公司方面也要發揮應有的作用。 他舉例, 德國的公司一般出錢讓學徒接受三年培訓。 因為他們相信, 學徒學了技能, 能夠更好的留在這個公司工作。

“在日本更喜歡強調一種師傅和徒弟的關係”,

枡野俊明則表示, 徒弟可以在老師家免費的吃住, 觀看老師的一舉一動, 包括他走路的姿勢等, 通過長達十年以上的過程, 才能真正的學到一部分的工匠的精神, 或者是做事的方式。

“教育是大眾型的, 讓更多的人變成社會的螺絲釘, 而匠人精神則是把我們的活法, 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枡野俊明表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