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慢性骨感染病人治好後應注意什麼問題?

(1)1至3年不飲或少飲各種酒類, 因乙醇等物質可以擴張麻痹血管床、淋巴管網, 使其破壞局部本來就存在單位面積中小血管已減少條件下的血液供應, 而誘發本病。

(2)1至3年不參加超負荷體力活動。

(3)避免受寒涼刺激, 冬季患部注意保暖。

(4)青少年要注意加強營養, 定時煮燉豬的脊排、肋排骨頭湯喝。

(5)骨與關節的慢性因病程長, 治療不及時或病情重以及手術等原因, 使部分患者已經致殘。 經臨床治癒後, 仍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 所以要最大限度地恢復肢體功能, 減輕廢殘。 在堅持功能鍛煉時, 要逐漸加大運動量, 配合按摩與藥療, 以疏通經絡, 調和氣血, 改善和恢復肢體的功能狀態。

(6)對骨髓腔消失, 骨質破壞、硬化、增生相互交融的慢性骨髓炎, 或骨結核伴寒性膿腫, 手術再次復發者, 肌膚彈性差, 關節活動受限的骨與關節結核病人, 臨床治癒後, 在氣候突變或疲勞過度時, 有部分病人原患病部位可出現酸脹不適感。 對這類病人可選用祛風活血的中藥熏洗, 如當歸、川芎、桃仁、紅花、荊芥、防風、白芷、地骨皮、三七、伸筋草、老薑等。

病在上肢加桂枝, 病在腰部加杜仲, 病在下肢加牛膝, 一般熏洗30分鐘左右。 病在上肢就用藥熏洗雙上肢,

病在下肢就用藥熏洗雙下肢, 儘量使健患雙側同時熏洗;對病在脊柱及胸部治癒後的病人, 可將中藥粉碎用布裝好, 滴入酒醋適量, 放在鍋內蒸透作局部熱敷, 時間為40分鐘以上。

(7)病變發生在下肢, 在治癒一年內, 站立時間過久時,

會出現病患區呈水腫狀態, 這是因為血管網及淋巴管網未建立完善, 受重心力的影響所出現的水腫。 患者一定注意定期在床上呈頭低腳高位, 將水腫消退, 不然會使初愈的患病區血液呈瘀積狀態, 時間久了易損害血管床和淋巴管床, 導致組織缺氧, 可使本病呈內燃性復發。

(8)成年人病癒後, 合理節制房事1~3年, 老年人治癒後禁止房事。

(9)生育期的女性治癒後一年內禁止懷孕。

我們建議, 治療慢性骨感染疾病採取靶位體液滲透療法, 此療法為傳統中醫保守治療, 無手術、無抗生素、對人體損傷小、不易復發, 目前國內應用此療法最多的是金冠中醫骨病醫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