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些農民就靠一大招,一年光化肥就能省下3、4萬元!咋辦到的?

當前我國農業生產中的結構失衡、效率低下、成本攀高問題愈發突出, 導致市場化的國內農產品缺乏國際競爭力, 農業生產投入價格不斷上升, 主要農產品價格卻在降低。 農業生產面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考驗, 高成本時代如何才能節本增效, 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

在山東省, 一些農業大戶組成家庭農場聯盟, 一起團購農資, 分享生產經驗, 從而達到降成本、增收入的目的。 他們的聯盟是如何運作的?又有哪些經驗值得推廣?

中國鄉村之聲推出特別策劃:《價改之變——從農戶帳本看農產品價格改革路線圖》

今天聚焦:“抱團發展迎風口”

山東農業大戶的“抱團”樣本

正值春耕生產的大忙時節, 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的種糧大戶魏德東正盤算著今年不種玉米種些什麼。 魏德東經營著3千多畝地。 他坦言, 一直以來, 面對農產品價格的波動, 只能聽天由命。 而今年, 當地有10多個種糧大戶聯合在一起, 抱團發展。 辦法多了, 抵抗風險的能力也就增加了。

魏德東:有這個聯盟, 市農科院專家做後盾提供技術和資訊方面的指導, 還有人多我們可以一起探討。 以前不成立聯盟的時候, 我們只能說價格低了, 就聽天由命、沒轍了。

魏德東所說的聯盟, 是山東省德州市農科院在2016年1月組織成立的德州家庭農場科技聯盟。 聯盟成立之初, 吸收了22家農業大戶,

有種糧食、蔬菜的, 還有搞養殖的。

春耕時節, 作為聯盟理事長, 魏德東把種糧大戶們都召集起來, 讓大家一塊兒出主意、想辦法, 如何應對改革中的市場變化。

魏德東:玉米價格下滑, 不種玉米, 我們種什麼?今天, 我們十個種糧食的成員一起探討。 我自己的想法是, 花生、玉米兼種, 進一步擴大面積, 感覺比單種玉米每畝地增收500塊錢以上, 所以今年決定把這個面積進一步擴大。 再一個是調減玉米麵積, 種一千畝地大豆。 所以今天開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最終選出到底種什麼東西風險小、效益高。

中國鄉村之聲記者劉瑜穎

山東省德州市農科院副院長徐憲斌說, 家庭農場科技聯盟的建立, 可以在技術、經驗、資訊、資源、市場五個方面實現共用,

增強抵禦價格波動以及市場風險的能力。 抱團發展、抱團取暖, 對外溝通交流有了話語權, 合作共贏增產增收。

應對價格改革, 適應市場變化, 農民有話說

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種糧大戶魏德東認為, 在人力投入成本高、化肥農藥價格貴、農機投入資金多的情況下, 聯動降成本、合作出效益、抱團取暖, 是抵禦價格改革浪潮中的一艘大船。

魏德東:

我最初從300畝地開始起步, 當時我就想, 能不能把別人的土地租下來實現規模經營, 降低成本, 實現訂單種植。 承包以後, 很多育種公司都願意跟大戶合作, 能保證種子的純度。 流轉土地費用是900一畝, 玉米價格下滑, 再加旱災、澇災的情況, 有可能錢就收不回來。

每畝地要能省下十塊錢, 對我們來說都是大錢。 現在種地每年都用資料說話, 比如今年用工花了3萬, 思考一下這裡面是否還能降低成本, 節本就等於增效。

成立農場聯盟之前我就有這個想法, 成立聯盟後, 以後抗擊風險的能力會越來越強。 我們現在實現農資降成本, 有幾家農場家裡有配肥站, 比市場上每噸便宜三百, 省下來3、4萬。 下一步逐步探討我們的糧食是不是統一銷售, 量大, 爭取弄一個更好的價格。

專家點評

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價格改革的大背景下, 資訊、技術、市場、服務聯動的家庭農場聯盟形式, 成為農戶抵禦市場變化的有效方法。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研究員袁鋼明看來, 抱團發展農業, 讓技術、資訊流通起來,

既節約了資源, 也提高了效益。

袁鋼明:

現在我國在發展農業上採取了供給側改革的道路, 這是根據我國目前整個經濟發展的宏觀形勢來確定的, 對農業來強調這一點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基本農產品已經滿足甚至飽和, 有的時候還過剩, 但仍然存在增產不增收這個老問題, 效率還不高。 要想改變這一個困境, 需要從供給側來發力了, 根據市場、根據創新能夠產生出新的效益。

這種家庭農場聯盟, 顯然是一種新的方式。 以前提發展農業大戶、發展耕地集中化或者是產生一種新的農業集體組織或者股份入股等等, 家庭農場都沒有這些方式, 它不是一個緊密的一體化的組織, 比如資本一體化、產權一體化或者組織一體化。 而是各自獨立經營,形成一種聯盟。這要比過去完全分散化的、各自為政的情況,要更互相互通,互通聯合、協作。這是一個新的探索,有利於大家互通訊息、互通技術、互相協作、各取所長、取長補短。

這種合作方式是朝著規模化效益,尋找新的生產方式的有益探索。這個家庭農場聯盟是應對現在經濟形勢變化,特別是應對價格改革變化的一種有力的應對措施。

農產品價格的穩定與否,關乎國計民生。保障農民合理收益,是農產品價格改革的關鍵。目前,我國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正在不斷完善。我們也希望通過價格改革機制,提高農業生產力和競爭力,讓億萬農民有更多的獲得感!

記者:劉瑜穎,德州台張婷婷 // 編輯:白晨 // 責編:劉思思 // 監製:張磊

而是各自獨立經營,形成一種聯盟。這要比過去完全分散化的、各自為政的情況,要更互相互通,互通聯合、協作。這是一個新的探索,有利於大家互通訊息、互通技術、互相協作、各取所長、取長補短。

這種合作方式是朝著規模化效益,尋找新的生產方式的有益探索。這個家庭農場聯盟是應對現在經濟形勢變化,特別是應對價格改革變化的一種有力的應對措施。

農產品價格的穩定與否,關乎國計民生。保障農民合理收益,是農產品價格改革的關鍵。目前,我國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正在不斷完善。我們也希望通過價格改革機制,提高農業生產力和競爭力,讓億萬農民有更多的獲得感!

記者:劉瑜穎,德州台張婷婷 // 編輯:白晨 // 責編:劉思思 // 監製:張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