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遼寧解放軍選手劉建柔道摘金 豪取全運三連冠

劉建完成全運三連冠的壯舉。 遼沈晚報、聊沈用戶端記者王冠楠攝

身高1米96的劉建高大魁梧, 但是他說話快、反應也快, 樂觀的精神總是能感染身邊人。 對於自己接下來的目標, 劉建說希望可以向自己的師父潘松看齊, 爭取實現全運四連冠。

這次決賽最緊張

作為上兩屆全運會該級別的冠軍, 劉建晉級決賽的道路十分順暢。 走上決賽場的劉建表情看起來十分輕鬆, 但賽後他告訴記者, 其實和前兩次相比, 這一次是最緊張的。

“第一次得全運會冠軍的時候我才21歲, 當時感覺自己就是一個什麼都不怕的小夥兒,

打得很沖”, 劉建說, 柔道選手能在21歲就拿到全運會冠軍, 應該屬於年少成名一類的。

劉建參加的第二屆全運會在家鄉遼寧舉行, 當時狀態很好的劉建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在比賽中非常自信, 拿到冠軍也是水到渠成。

本屆全運會, 是劉建第三次參加全運會, 很多人都覺得29歲的劉建還是奪冠的最大熱門。 在今年4月份進行的全運會預賽中, 劉建更是在決賽中以一個“一本”戰勝對手, 奪得冠軍。

可是這次走上決賽場, 劉建卻緊張了。 “這屆比賽, 因為自己想拿三連冠, 所以有了包袱, 有點兒放不開”, 劉建認為自己在決賽中發揮得並不好, 而對手發揮得很出色。

但總體回顧這場比賽, 劉建覺得還是一種享受, “雖然有壓力,

但是平時把該練的都練到位了, 比賽的過程就是一種享受了。 ”

雖然比賽經驗豐富、技術全面反應快, 但是劉建知道, 隨著年齡的增大, 自己體能有所下降, 這一弱點容易被對手抓住, 於是在冬訓期間, 他就玩了命地加強體能訓練。

“冬訓練得最狠的時候, 自己一進訓練館感覺都害怕, 就是手心都會冒汗的感覺, 因為訓練強度確實大。 ”劉建感慨說, 對於訓練量的承受能力和以前差很多, “以前上一次強度訓練, 睡一覺, 第二天就能緩過來, 但是現在要是上一次強度訓練, 得三四天才能緩過來。 ”

雖然劉建總是給人很樂觀的感覺, 但其實他也有非常不容易的一面。 “家裡的負擔比較重, 我母親2011年的時候生病了, 2014年突然顱內出血, 現在只能在床上”,

劉建說, 這屆全運會之後, 他會多花一些精力在家裡。

曾是孫福明陪練

29歲的劉建是本溪人, 小時候曾經在本溪市體校練習鐵餅項目, 14歲時, 被遼寧柔道教父劉永福選進遼寧柔道隊。

“當時劉導覺得我在同年齡的小孩裡, 身高和身材都比較適合練柔道”, 劉建回憶說, 自己那個時候的身高大概是一米八出頭。

在剛進遼寧柔道隊的時候, 技術和經驗都不出眾的劉建並不被看重, 這個時候, 劉永福將他調到女隊給孫福明當陪練。 雖然陪練工作默默無聞, 不過在和孫福明的“交手”過程中, 劉永福的每一次細心指導都被劉建“偷師”。

從2003年的世錦賽到2004年的奧運會, 孫福明退役後, 劉建也完成了從陪練到正式隊員的轉型,

到了男隊師從潘松教練。

雖然起步比較晚, 但是劉建用心鑽研的勁頭兒讓潘松開始對他悉心調教。 19歲時, 劉建被解放軍隊從遼寧隊選走, 成為解放軍隊與遼寧隊的雙計分隊員。

很注重預防傷病

能夠在全運會柔道賽場實現三連冠, 劉建是柔道人眼中的強者, 可是在他的心中, 還有一個比他更強的人, 就是他的師父潘松, 因為潘松曾經創造了全運會四連冠的紀錄, 並且在38歲的高齡還登上了領獎臺——獲得了一枚銅牌。

“現在還經常回到遼寧隊和教練、朋友一起聊天, 這次全運會前的備戰, 潘教練也經常給我打電話關心我、幫助我。 ”劉建提到潘松教練, 話語裡滿是感謝。

“潘教練退役之後, 我接了他的班”, 劉建說, 師父有很多地方是值得自己學習的,

他要把這些好的東西都傳承下去, 還想在賽場上多為家鄉爭光。

沒有較大的傷病, 是劉建能再參加一屆全運會的資本, “我自己平時特別注重預防傷病, 這方面也需要多付出很多努力, 我屬於一個比較穩重的運動員。 ”

除了預防傷病, 為了延長自己的運動壽命, 劉建在各個方面都很注意, 他的生活非常規律, 起床、吃飯、睡覺都有自己固定的時間。

雖然100公斤以上級別的運動員不受限制體重的困擾, 可是劉建對於飲食也有自己的要求, “其實不是像很多人想的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對身體不健康的東西我幾乎都不吃, 體重大不代表身體不好。 ”遼沈晚報、聊沈用戶端記者王冠楠電自天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