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旅行中,我們該如何拍好照片

旅行攝影師必須掌握許多不同的攝影風格, 在不同場合靈活處理。 今天也許要從飛機上拍攝, 明天就要拍攝人像, 接著可能就要在一個城市落腳或者甚至要鑽到水下。 這就是旅行攝影的美妙和刺激之處:永遠不會乏味, 每天都有不一樣的精彩。

這裡面的多樣性可能會令人生畏, 但只要掌握了我們在“技術執行”一章介紹的旅行攝影的技術層面, 就應該能應付任何情況。

在這一章節您將會看到許多實用建議, 有助在任何可能遭遇的情況裡拍出成功的照片, 但更重要的是, 這一部分應該能激勵您親臨現場去嘗試嶄新的體驗。

旅行攝影既是個很強的動力, 也是個美妙的藉口, 鼓舞人們勇於冒險、探索身邊美妙的世界。

湄公河上的日落, 老撾四千美島

尼康D2x, ISO 100, RAW格式, 200mm(等效300mm)鏡頭, 快門1/20s, 光圈f/2.8, 三腳架

一、就近拍攝

業餘攝影師有時會問我, 他們有一份全職工作, 一年只能出門旅行一兩次, 該如何能夠做好旅行攝影。 當然, 有很多技術技巧需要掌握, 就算是專業攝影師, 疏于練習的話也會生疏, 所以答案便是在家附近拍攝, 從而磨練和培養技巧。

旅行攝影不只包括出遠門。 無論你覺得自己附近的地區在冬天有多令人沮喪, 很有可能在某處某個人正計畫著來到你所在的地方進行攝影之旅。

附近可能會有一座國家公園、一條河流或是一段海岸線,

這些你都可以拍攝。 城市永遠是個有趣的主體, 而一個小村莊也可能會有適合拍攝的鄉村風景。 如果沒什麼想法, 可以搜索網上的圖片庫, 看看你所在的地區有什麼是其他人覺得不錯的。

另外, 不要封閉地思考旅行攝影。 沒有其他方面的攝影能包含如此大的範疇。 你可以拍攝食物、室內、黎明時的城市、月光下的風景或都市里的野生動物, 這些都可以培養你的旅行攝影技巧。 找到家鄉能實際吸引你的某個方面, 然後, 就好像是初次來到一個新的地方一般, 用嶄新的、攝影的眼光來看待這熟悉的環境。

就近拍攝有許多優勢, 特別是拍攝時間實際上毫無限制。 出門旅行則無法享受到這點。 目的地的停留時間可以給你許多實際好處。

可以等到天氣變好—或甚至是等天氣變得極其惡劣!可以在想要的時候拍攝日出, 或是在黃昏時分去到最佳拍攝地點。 可以確保不會錯過任何節日或盛事, 同時即便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段, 也總是有落腳的地方。 如果拍攝結果不太好, 還可以重新拍攝, 這不光能得到更好的照片, 更能通過錯誤而培養自己的技巧。 可以做做實驗, 看看對於某個特定主體有什麼適合和不適合;願意的話還可以反復地拍攝同一主體直到滿意為止。 離家很近可以給予你對不同風格的攝影進行實驗的空間, 直至培養出自己的風格。

對本地的熟悉可能令你乏味, 但也可以成為拍攝時的優勢。 利用自己對本地的瞭解找到最佳的角度、更深入地探索一些附近不為人知的地點。

與主體語言相通對於人像攝影説明很大, 同時也更方便你去到人家的窗戶、屋頂和陽臺以視覺上更刺激的角度拍攝。

雪中的騎兵, 英國倫敦

尼康D3x, ISO 640, RAW格式。 19mm鏡頭。 快門1/320s, 光圈f/5.6

就近拍攝讓你可以把好和壞的天氣情況都充分利用起來。 在這個例子裡, 一個相當不滿的騎兵正在雪中站崗。 在較為熟悉的地方拍攝, 可以捕捉一些獨特的時刻, 並能夠從比較不為人知的角度展示這個地方

珠母鈕王, 英國倫敦考文特花園

尼康D3x, ISO 100, RAW格式。 105mm鏡頭。 快門1/160s, 光圈f/4.0

珠母鈕王和珠母鈕女王是倫敦的一個傳統。 他們主要是一些慈善募捐者, 身著綴有珠母鈕的華麗服裝。 在自己家鄉拍攝街頭人像,

因為你們語言相通, 所以更容易溝通。 你也可以逐一嘗試本地的各種特色

我住在倫敦, 世上最偉大的城市之一, 但在那兒拍攝對我來說卻只能刻意而為之。 事實上, 與外面相比, 我有時很難在家鄉找到能給我靈感的東西, 然而它卻深深吸引著世界各地千百萬的遊客和攝影師。 如果你難以對自己的家鄉保持熱情, 可以嘗試給自己設一個攝影計畫或一些目標來測試自己的技巧。

攝影計畫可以專注於本地的某個方面。 可以是一條河流、一種動物、一個市場或一天中的某個時段, 比如黎明時分。 拓展這個想法, 理清自己需要什麼樣的照片;然後給自己設立目標、出去拍下照片。 設立目標可以為攝影增添一點挑戰, 也有助於提煉技巧。何不花上一天全是縱向拍攝,或者只使用廣角或遠攝鏡頭,又或者只使用最大的光圈。

有次我想出了一個測試,去拍攝整筒膠片的街頭人像,每張照片都有不同的人物。你也可以用數碼相機做類似嘗試,拍下36 張有著36 個不同人物的照片,不過這比較容易作弊!這不但可以教你如何與人接觸、得到為他們拍攝的許可並讓他們放鬆,還是確保每張照片都有價值的一個很好的練習!

就近拍攝,你不但可以得到關於所在地區的優秀照片,還可以為日後出行做好充分的鍛煉。

二、人像

旅遊的目的地並不重要,遲早會遇到想要拍攝的人。無論是泰國北部阿卡族的婦女,還是墨西哥的頑皮小兒,又或是印度的聖人,關鍵在於如何能拍出展示他們個性的照片,而同時不會對他們造成侵擾或冒犯。

有些攝影師笨手笨腳地偷拍了一張照片便匆忙溜走;有些則公然拍下一張又一張的照片,好像把主體當作動物園的動物一般。兩種方式我都不推薦。這不光粗魯,在某些國家沒有得到主體許可便拍攝可能會有危險,同時因為與主體沒有建立任何聯繫,照片通常令人失望。

經常有人會說,要拍出自然、非擺拍的照片,唯一辦法是偷拍,但我認為,要得到自然的照片,辦法就是花時間與主體相處。即使只有幾分鐘,也足以讓人放鬆並完全忽略你的存在。照片可能會有偷拍的感覺,但是你可以慢慢來,因為你得到了他們的許可。拍攝僧侶的時候,我與他交談,然後在他繼續抄寫的時候,我在一旁等待;這帶來了一張自然的照片,我有時間去考慮構圖並等待最佳的拍攝時刻。

對我而言,要拍出細緻入微、令人共鳴的人像照,最好的辦法是鼓起勇氣走到某人跟前並與他們交流。攝影是打破沉默的好辦法:很少有人會走到陌生人跟前直接說“你好”,但如果你想要拍下對方的照片,那就有了和他們談話的理由和動機。

很多人從不這麼做,於是他們要麼依賴偷拍、要麼乾脆放棄拍攝的機會。有些人的確會去徵求許可,但接著就變得慌張,迅速拍下幾張照片便匆忙躲開,只得到一丁點不如人意的照片和不愉快的回憶。如果能在接近主體之前便做好拍攝人像的準備,就可以避免這點,那樣的話,在拍攝的時候就只需專注於眼前的主體。

在“技術執行”章節,我列舉了自己的構圖流程和在與主體接近時會遵守的創作流程。我也提到,只需一點改動,這個流程適用於任何攝影類型。拍攝人像時我使用的方法都以這一流程為基礎。如果不想落得緊張匆忙的下場,做好預視和計畫就更為重要。如果我遇見想要拍攝的人,我會將圖像預視出來,然後在接近他們之前做好拍攝的計畫。這也是為何我很少會詢問正在行走的人能否為他們拍攝;他們反正都很忙。

1.預視照片樣式

與任何的攝影類型一樣,對照片的預視會影響所有隨之而來的創作和技術決定。問自己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讓我有拍照欲望的是這個人身上的哪一點?也就是要儘量弄清楚自己覺得他們哪方面比較顯著:這會影響你要選擇的照片樣式。

頭像照。如果是因為某人的臉比較突出而想要為他拍攝,那就要靠近拍攝以展示這點,因此可以選擇經典特寫頭像照來展示頭部,有時也會拍上主體的肩膀。這些便是很接近而且生動的人像照,突出了眼睛和臉部。

神父,衣索比亞拉利貝拉

尼康F5,Provia 100 ASA 膠片。70 mm鏡頭。未注明曝光。81c暖色鏡

人像攝影最好的一點是可以在任何天氣、任何時間拍攝。這位神父正站在修道院的門口,而我冒著雨站在門外,這可能導致了他臉上的一絲困惑。其實我更喜歡在陰天或陰影中拍攝人像,因為這時光線非常柔和,可以展示人物臉上所有的細節和紋理。同時也避免發生主體在陽光中眯眼的問題。數碼攝影裡要將在陰天或陰影中拍攝帶來的輕微藍色色偏變暖很簡單;這張照片是用膠片拍攝的,我只好使用旋入式暖色鏡

頭像照的一個優點是,如果周圍人群擁擠,可以將周圍的混亂從照片中裁剪掉。自己離主體較近可以防止其他攝影師與你的主體互動,也使得其他人不可能走進你的畫面。可以裁剪得離臉部更近或甚至只留下臉部的部分來得到更為生動的圖像。

半身或全身像。如果某人的穿著—無論是制服或有地方特色的珠寶—是其突出之處,那就拍半身或全身像。展示人們的衣著和隨身攜帶的物品比簡單的頭像照更能反映其身份。人們攜帶的物品通常能揭示許多方面:樂器、蔬菜、漁網,都有助讓照片富含意義。

動態人像。如果某人正在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特徵,就可以選擇拍張動態人像,展示他們正在參與的活動。人們在做些熟悉的事情時,會更樂意被拍攝。但是,很多人會為了給你拍攝而停下手上的事情;要鼓勵他們繼續,這不但會讓照片更自然,還可以向觀眾揭示其職業或性格。

拍攝動態人像時,即使他們沒有直接看向你這邊,也應該儘量拍下他們的眼睛和臉部。只拍到後腦勺的照片往往要無趣得多。

糖果製作,印度喀拉拉邦柯欽

尼康D3x,ISO 640,RAW格式。24mm鏡頭。快門1/100s,光圈f/5.0

這人正在連接著一間商店的小廚房裡製作傳統的印度糖果。他非常樂意被拍攝,但可能是因為工作忙碌或出於害羞,他一直在埋頭幹活。這對我來說非常合適,那樣我就可以擠到炸鍋與牆壁之間那狹小的空隙裡,在他的姿勢適合的時候拍下許多照片。他的沉默專注和蜷縮的姿勢使照片更有氛圍。無需多說,我的姿勢也一點都不舒服。前景的黃色大盤離窗戶較近,所以有點太亮,需要在Photoshop裡稍微調暗

環境人像。如果主體與環境的聯繫比他們的臉或穿著更為重要,就考慮選擇拍攝環境人像,這會將他們置於一個環境之中,並能展示他們最顯著的方面。許多攝影師認為這種類型的人像非常容易拍攝,因為不需要與人們太過密切。背景不一定是大自然,可以是城市或甚至歷史古跡。環境應精挑細選,務必傳達主體的某種資訊。

賣水牛的人,印度比哈爾邦松浦梅拉節

尼康D2x,ISO 200,RAW格式。12mm(等效18mm)鏡頭。快門1/100s,光圈f/5.0

通過更寬的取景和選擇拍攝環境人像,我可以給觀眾帶來更多關於這個人的身份和行為的資訊。使用超廣角鏡頭近距離拍攝使他的臉部有點變形,也使得水牛的透視有點誇張。

人和水牛之間的強斜線將都在疑惑地望向鏡頭的兩副臉孔聯繫了起來

群體人像。有時一個人最突出的地方是他從屬的社區。拍攝群體可以有很好的效果,特別是他們之間存在互動的時候。群體有著自己的活力,可以在照片中展示資訊和聯繫;通常也無需指揮便可以拍攝。

不過,拍攝群體也會有自身的問題。應迅速連續拍下一系列照片,以免在某些照片裡一人或多人眨了眼或者做了鬼臉。

2.對圖像做好計畫

一旦決定了照片想要傳達的內容並預先想好了照片樣式,那就要根據創作流程來對圖像做好計畫。其中需要考慮的要點如下:

場面調度。如果將主體與重要的物體、背景或其他人物組合,可以傳達他們更多的資訊,而不光是展示其樣貌。這是動態人像或環境人像的本質基礎。通常背景的選擇是你能為照片所做的最重要的改變,因此要變換自己的位置,確保得到想要的背景。

角度。改變背景或將主體與另一個人或物進行組合的最好辦法之一便是改變拍攝的角度。例如,在城市環境裡,為了不擋道,多數人會背向一面牆壁站立;這樣拍照,背景就會是一面無趣的牆壁。如果你向一側移動,就可以在更有趣和有意義的背景前為主體拍攝。假如你提出要為某人拍攝,然後便站在一旁,他們一定會看著你,從而得到了很好的眼神接觸、更好看的維度,還經常會在他們臉上出現一絲困惑。

視角。使用的視角也會影響圖像中的背景。從低視角拍攝可以把主體置於天空之前,減去了所有干擾的人或物。從高視角拍攝則可以去掉忙亂的背景或陰暗的天空。

坐在樹上的男孩,衣索比亞

尼康D2x,ISO 200,RAW格式。28mm(等效42mm)鏡頭。快門1/320s,光圈f/4

柯欽女孩,印度喀拉拉邦

尼康D3x,ISO 100,RAW格式。26mm鏡頭。快門1/100s,光圈f/5.6

瓦拉納西乞討的兒童,印度北方邦

尼康D3x,ISO 400,RAW格式。24mm鏡頭。快門1/250s,光圈f/5.0

視角也會對照片的特徵產生深遠影響。從與主體眼睛平行的視角拍攝,人們會對人像產生共鳴,尤其是拍攝兒童。從下往上拍攝,在照片中主體會顯得更有力量;從上往下拍攝,照片的觀眾就會淩駕於照片內的人物。

僅僅改變視角,就可以改變照片的整個氛圍。從下往上拍攝,像拍攝艾瑟爾比亞吹笛子的男孩那樣,可以在照片中給予主體主導感和力量感。從與對方平行的高度拍攝可以得到讓人產生共鳴的肖像,而俯視某人則會使他們顯得脆弱,就和瓦拉納西那位乞討的兒童一樣。

鏡頭。傳統上認為頭像照一般應該使用普通遠攝鏡頭(例如80mm鏡頭),因為這所需的主體距離會給臉部帶來好看的透視。更強的遠攝鏡頭(比如180mm 鏡頭)所需的主體距離會使得臉部透視壓縮太多。不過,你可以使用普通廣角鏡頭(例如是35mm或甚至是28mm鏡頭)來創造有活力的照片,靠近點更可以得到輕微的臉部變形,尤其是主體向你傾斜的時候。記住,無論是使用全畫幅或是半畫幅數碼單反相機,特定鏡頭的透視在特定主體距離裡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有剪裁。

水果攤,印度舊德里

尼康D2x,ISO 100,RAW格式。14mm(等效21mm)鏡頭。快門1/200s,光圈f/4.5

左邊的年輕人叫我過去為那位老人拍照,他點頭同意了,於是我拍下了幾張照片,這讓那年輕人樂不可支。

我把鏡頭推進並把他也包括在畫面裡邊,不過他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也上了鏡。

通常在一幅照片裡將不同的元素組合,可以傳遞非常不同的資訊

鏡頭的選擇也能讓你改變主體距離;更廣的鏡頭讓你可以站得更近從而拍出更親密的照片,同時使背景看上去離得更遠。遠攝鏡頭讓你無需站得離主體太近便可以得到剪裁更近的頭像照。它還可以使主體顯得離背景更近,從而建立聯繫。

3.準備好相機

一旦你已經去到了人們跟前為他們拍照,如果還要把對方晾在一邊而自己忙著擺弄相機,這很不禮貌,因此要確保提前將設備設置妥當,鏡頭合適、存儲卡空間充足,甚至要考慮先走到對焦點以便能立刻開始拍攝。如果是使用手動曝光,就要提前利用與主體同樣光線之下的某些事物計算好曝光,並設置好光圈和快門速度。

4.接近主體

即使是提前做好了所有準備工作,要接近他人還是可能會有點困難,尤其是語言不通的時候。在發展中國家,你和主體之間可能會有比較大的財富和文化的差距,這會使你們的接觸更為尷尬。多做練習是很有幫助的。練習得越多,就越容易跟人接近,因此在你的家鄉時就要趁有機會接近他人的時候多做練習,說他們自己的語言,培養好旅行時用得上的技巧。

印度茶攤擋邊的男孩,印度舊德里

尼康D3x,ISO 400,RAW格式。32mm鏡頭。快門1/40s,光圈f/4.5

這男孩在舊德里的一個印度茶攤擋幹活,這些年間我來過很多次,看著他長大。我被他調皮的笑臉吸引,想要拍一張以茶攤為背景的環境人像。我指揮他去到了合適的位置,將手肘放在了畫面之外

如果我因為某人的臉部很棒而想要為他們拍攝,我通常會在接近他們的時候直接把這點告訴他們,這是打破僵局最直接的方法,不過我可能得面帶笑容並加上肢體語言才能表達清楚。

提出請求的時候,你需要敏感而自信。自嘲式的幽默通常是贏得人心的好辦法。應總是儘量正視對方的雙眼,摘下太陽鏡會是個不錯的主意。學習幾個對方語言裡的詞彙也會有幫助—例如“照片”和“請”—但有時一個手勢或微笑便已足夠。如果人們拒絕了你,那便微笑一下,然後離開。

苦行僧,印度拉賈斯坦邦普什卡湖

尼康D2x,ISO 100,RAW格式。32mm(等效48mm)鏡頭。快門1/160s,光圈f/4

從正面拍攝這位苦行僧,背景相當無趣,臉部的透視也比較平面。只是往一側移動,我便改變了背景,添加了一撇失焦的拉賈斯坦莎麗服的顏色,使照片具有現場感,也更吸引人。這個角度也使他臉部的透視更悅目

毋庸置疑,在接近他人想要拍攝的時候要注意文化問題。很多地方—特別是穆斯林國家—對攝影有著嚴格的禁忌。在某些文化裡,拍攝兒童是完全禁止的,而男性攝影師在接近女性的時候則要格外小心。要提前做好調研,找一本有文化方面資訊的旅遊指南來作參考。

不過,即使是在敏感的文化裡,通過花時間與人們建立友好關係,通常你也能拍下人們的照片。要牢記,在很多國家,男性會對男性攝影師感覺更自在,而女性則傾向于女性攝影師。如果有旅遊指南,可以用來翻譯關於主體的問題,但要確保主體是看著相機,而不是盯著你那本指南。不管他們在做些啥,問問可不可以也嘗試一下;這會是打破障礙的好辦法。可能會是踩踩黃包車、給牛上軛或是在頭上頂著一桶水。任何會讓你顯得有點笨的事情,都會讓主體更為放鬆。

母親和小孩,秘魯皮薩卡市場

尼康D2x,ISO 100,RAW格式。38mm(等效57mm)鏡頭。快門1/160s,光圈f/6.3

有時即使是畫面裡很簡單的組合也會很有效果;這個例子裡,將小孩涵括在畫面內,使得這位元婦女的身份變成了“母親”。緊湊的剪裁讓褶邊的色彩填滿了畫面,我在小孩打哈欠並四處張望的時候拍下了幾張照片

如果在公眾場合拍照,比如是市場或節日,人們往往會更自在,而這些也是人像攝影取材豐富的地方。攤販通常都善於與人打交道。他們樂於被拍攝,尤其是在你買下他們的貨品的時候。我指的不只是紀念品和小玩意:我曾在烏茲別克斯坦和埃及從攤販那裡買過辣椒和藏紅花,只為了與他們建立聯繫。一般他們都會多收我的錢,而我換來了一些照片。離開時大家都面帶笑容,都滿足了這一次邂逅的需求。

5. 與主體合作

經常人們在你為他們拍照的時候會變得很僵硬。在發展中國家,人們一般會站得筆直、表情嚴肅,就像是拍身份證的照片一般;西方國家的人容易會咧嘴擠出一個可怕的笑容,而年輕點的亞洲人就往往會在咧嘴笑的同時擺出個V形手勢。

要得到好的人像攝影,你必須發揮你的個性來讓主體放鬆。如果是數碼攝影,在LCD螢幕上向主體展示照片,之後再拍幾張;看過第一張照片之後他們通常會放鬆得多。如果你對與他們接觸感到緊張或是覺得對方在與你接觸時不自在,這也是個與他們接近的好辦法;拍張環境人像,走到跟前向他們展示照片,一旦距離拉近,便拍下特寫肖像。不過,如果對方貌似對整個過程感覺不自在,不要強迫人家看照片;向他們表示感謝,微笑,然後離開。

沒有經驗的模特可能會眨眼或望向他處,因此要快速地連續拍下一些照片,在主體變得更加放鬆時持續拍攝。但不要反復地拍同樣的照片;圍繞著主體拍攝,從各種角度拍下環境人像和更貼近的照片。

人的臉部在不露聲色的時候最具表現力,因此稍微有點茫然或若有所思的樣子會比假笑好得多。然而,如果你希望主體露出笑容—為了展示他們的個性或甚至是為了露出一些突出的爛牙—就應該盡力讓他們笑出來,讓笑容具備活力且不僵硬。

不要怯于指揮主體。也許必須要讓他們移動幾步來得到更好的光線,或者將他們置於一個不同的背景,又或是要把他們與某個道具組合。

也有助於提煉技巧。何不花上一天全是縱向拍攝,或者只使用廣角或遠攝鏡頭,又或者只使用最大的光圈。

有次我想出了一個測試,去拍攝整筒膠片的街頭人像,每張照片都有不同的人物。你也可以用數碼相機做類似嘗試,拍下36 張有著36 個不同人物的照片,不過這比較容易作弊!這不但可以教你如何與人接觸、得到為他們拍攝的許可並讓他們放鬆,還是確保每張照片都有價值的一個很好的練習!

就近拍攝,你不但可以得到關於所在地區的優秀照片,還可以為日後出行做好充分的鍛煉。

二、人像

旅遊的目的地並不重要,遲早會遇到想要拍攝的人。無論是泰國北部阿卡族的婦女,還是墨西哥的頑皮小兒,又或是印度的聖人,關鍵在於如何能拍出展示他們個性的照片,而同時不會對他們造成侵擾或冒犯。

有些攝影師笨手笨腳地偷拍了一張照片便匆忙溜走;有些則公然拍下一張又一張的照片,好像把主體當作動物園的動物一般。兩種方式我都不推薦。這不光粗魯,在某些國家沒有得到主體許可便拍攝可能會有危險,同時因為與主體沒有建立任何聯繫,照片通常令人失望。

經常有人會說,要拍出自然、非擺拍的照片,唯一辦法是偷拍,但我認為,要得到自然的照片,辦法就是花時間與主體相處。即使只有幾分鐘,也足以讓人放鬆並完全忽略你的存在。照片可能會有偷拍的感覺,但是你可以慢慢來,因為你得到了他們的許可。拍攝僧侶的時候,我與他交談,然後在他繼續抄寫的時候,我在一旁等待;這帶來了一張自然的照片,我有時間去考慮構圖並等待最佳的拍攝時刻。

對我而言,要拍出細緻入微、令人共鳴的人像照,最好的辦法是鼓起勇氣走到某人跟前並與他們交流。攝影是打破沉默的好辦法:很少有人會走到陌生人跟前直接說“你好”,但如果你想要拍下對方的照片,那就有了和他們談話的理由和動機。

很多人從不這麼做,於是他們要麼依賴偷拍、要麼乾脆放棄拍攝的機會。有些人的確會去徵求許可,但接著就變得慌張,迅速拍下幾張照片便匆忙躲開,只得到一丁點不如人意的照片和不愉快的回憶。如果能在接近主體之前便做好拍攝人像的準備,就可以避免這點,那樣的話,在拍攝的時候就只需專注於眼前的主體。

在“技術執行”章節,我列舉了自己的構圖流程和在與主體接近時會遵守的創作流程。我也提到,只需一點改動,這個流程適用於任何攝影類型。拍攝人像時我使用的方法都以這一流程為基礎。如果不想落得緊張匆忙的下場,做好預視和計畫就更為重要。如果我遇見想要拍攝的人,我會將圖像預視出來,然後在接近他們之前做好拍攝的計畫。這也是為何我很少會詢問正在行走的人能否為他們拍攝;他們反正都很忙。

1.預視照片樣式

與任何的攝影類型一樣,對照片的預視會影響所有隨之而來的創作和技術決定。問自己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讓我有拍照欲望的是這個人身上的哪一點?也就是要儘量弄清楚自己覺得他們哪方面比較顯著:這會影響你要選擇的照片樣式。

頭像照。如果是因為某人的臉比較突出而想要為他拍攝,那就要靠近拍攝以展示這點,因此可以選擇經典特寫頭像照來展示頭部,有時也會拍上主體的肩膀。這些便是很接近而且生動的人像照,突出了眼睛和臉部。

神父,衣索比亞拉利貝拉

尼康F5,Provia 100 ASA 膠片。70 mm鏡頭。未注明曝光。81c暖色鏡

人像攝影最好的一點是可以在任何天氣、任何時間拍攝。這位神父正站在修道院的門口,而我冒著雨站在門外,這可能導致了他臉上的一絲困惑。其實我更喜歡在陰天或陰影中拍攝人像,因為這時光線非常柔和,可以展示人物臉上所有的細節和紋理。同時也避免發生主體在陽光中眯眼的問題。數碼攝影裡要將在陰天或陰影中拍攝帶來的輕微藍色色偏變暖很簡單;這張照片是用膠片拍攝的,我只好使用旋入式暖色鏡

頭像照的一個優點是,如果周圍人群擁擠,可以將周圍的混亂從照片中裁剪掉。自己離主體較近可以防止其他攝影師與你的主體互動,也使得其他人不可能走進你的畫面。可以裁剪得離臉部更近或甚至只留下臉部的部分來得到更為生動的圖像。

半身或全身像。如果某人的穿著—無論是制服或有地方特色的珠寶—是其突出之處,那就拍半身或全身像。展示人們的衣著和隨身攜帶的物品比簡單的頭像照更能反映其身份。人們攜帶的物品通常能揭示許多方面:樂器、蔬菜、漁網,都有助讓照片富含意義。

動態人像。如果某人正在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特徵,就可以選擇拍張動態人像,展示他們正在參與的活動。人們在做些熟悉的事情時,會更樂意被拍攝。但是,很多人會為了給你拍攝而停下手上的事情;要鼓勵他們繼續,這不但會讓照片更自然,還可以向觀眾揭示其職業或性格。

拍攝動態人像時,即使他們沒有直接看向你這邊,也應該儘量拍下他們的眼睛和臉部。只拍到後腦勺的照片往往要無趣得多。

糖果製作,印度喀拉拉邦柯欽

尼康D3x,ISO 640,RAW格式。24mm鏡頭。快門1/100s,光圈f/5.0

這人正在連接著一間商店的小廚房裡製作傳統的印度糖果。他非常樂意被拍攝,但可能是因為工作忙碌或出於害羞,他一直在埋頭幹活。這對我來說非常合適,那樣我就可以擠到炸鍋與牆壁之間那狹小的空隙裡,在他的姿勢適合的時候拍下許多照片。他的沉默專注和蜷縮的姿勢使照片更有氛圍。無需多說,我的姿勢也一點都不舒服。前景的黃色大盤離窗戶較近,所以有點太亮,需要在Photoshop裡稍微調暗

環境人像。如果主體與環境的聯繫比他們的臉或穿著更為重要,就考慮選擇拍攝環境人像,這會將他們置於一個環境之中,並能展示他們最顯著的方面。許多攝影師認為這種類型的人像非常容易拍攝,因為不需要與人們太過密切。背景不一定是大自然,可以是城市或甚至歷史古跡。環境應精挑細選,務必傳達主體的某種資訊。

賣水牛的人,印度比哈爾邦松浦梅拉節

尼康D2x,ISO 200,RAW格式。12mm(等效18mm)鏡頭。快門1/100s,光圈f/5.0

通過更寬的取景和選擇拍攝環境人像,我可以給觀眾帶來更多關於這個人的身份和行為的資訊。使用超廣角鏡頭近距離拍攝使他的臉部有點變形,也使得水牛的透視有點誇張。

人和水牛之間的強斜線將都在疑惑地望向鏡頭的兩副臉孔聯繫了起來

群體人像。有時一個人最突出的地方是他從屬的社區。拍攝群體可以有很好的效果,特別是他們之間存在互動的時候。群體有著自己的活力,可以在照片中展示資訊和聯繫;通常也無需指揮便可以拍攝。

不過,拍攝群體也會有自身的問題。應迅速連續拍下一系列照片,以免在某些照片裡一人或多人眨了眼或者做了鬼臉。

2.對圖像做好計畫

一旦決定了照片想要傳達的內容並預先想好了照片樣式,那就要根據創作流程來對圖像做好計畫。其中需要考慮的要點如下:

場面調度。如果將主體與重要的物體、背景或其他人物組合,可以傳達他們更多的資訊,而不光是展示其樣貌。這是動態人像或環境人像的本質基礎。通常背景的選擇是你能為照片所做的最重要的改變,因此要變換自己的位置,確保得到想要的背景。

角度。改變背景或將主體與另一個人或物進行組合的最好辦法之一便是改變拍攝的角度。例如,在城市環境裡,為了不擋道,多數人會背向一面牆壁站立;這樣拍照,背景就會是一面無趣的牆壁。如果你向一側移動,就可以在更有趣和有意義的背景前為主體拍攝。假如你提出要為某人拍攝,然後便站在一旁,他們一定會看著你,從而得到了很好的眼神接觸、更好看的維度,還經常會在他們臉上出現一絲困惑。

視角。使用的視角也會影響圖像中的背景。從低視角拍攝可以把主體置於天空之前,減去了所有干擾的人或物。從高視角拍攝則可以去掉忙亂的背景或陰暗的天空。

坐在樹上的男孩,衣索比亞

尼康D2x,ISO 200,RAW格式。28mm(等效42mm)鏡頭。快門1/320s,光圈f/4

柯欽女孩,印度喀拉拉邦

尼康D3x,ISO 100,RAW格式。26mm鏡頭。快門1/100s,光圈f/5.6

瓦拉納西乞討的兒童,印度北方邦

尼康D3x,ISO 400,RAW格式。24mm鏡頭。快門1/250s,光圈f/5.0

視角也會對照片的特徵產生深遠影響。從與主體眼睛平行的視角拍攝,人們會對人像產生共鳴,尤其是拍攝兒童。從下往上拍攝,在照片中主體會顯得更有力量;從上往下拍攝,照片的觀眾就會淩駕於照片內的人物。

僅僅改變視角,就可以改變照片的整個氛圍。從下往上拍攝,像拍攝艾瑟爾比亞吹笛子的男孩那樣,可以在照片中給予主體主導感和力量感。從與對方平行的高度拍攝可以得到讓人產生共鳴的肖像,而俯視某人則會使他們顯得脆弱,就和瓦拉納西那位乞討的兒童一樣。

鏡頭。傳統上認為頭像照一般應該使用普通遠攝鏡頭(例如80mm鏡頭),因為這所需的主體距離會給臉部帶來好看的透視。更強的遠攝鏡頭(比如180mm 鏡頭)所需的主體距離會使得臉部透視壓縮太多。不過,你可以使用普通廣角鏡頭(例如是35mm或甚至是28mm鏡頭)來創造有活力的照片,靠近點更可以得到輕微的臉部變形,尤其是主體向你傾斜的時候。記住,無論是使用全畫幅或是半畫幅數碼單反相機,特定鏡頭的透視在特定主體距離裡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有剪裁。

水果攤,印度舊德里

尼康D2x,ISO 100,RAW格式。14mm(等效21mm)鏡頭。快門1/200s,光圈f/4.5

左邊的年輕人叫我過去為那位老人拍照,他點頭同意了,於是我拍下了幾張照片,這讓那年輕人樂不可支。

我把鏡頭推進並把他也包括在畫面裡邊,不過他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也上了鏡。

通常在一幅照片裡將不同的元素組合,可以傳遞非常不同的資訊

鏡頭的選擇也能讓你改變主體距離;更廣的鏡頭讓你可以站得更近從而拍出更親密的照片,同時使背景看上去離得更遠。遠攝鏡頭讓你無需站得離主體太近便可以得到剪裁更近的頭像照。它還可以使主體顯得離背景更近,從而建立聯繫。

3.準備好相機

一旦你已經去到了人們跟前為他們拍照,如果還要把對方晾在一邊而自己忙著擺弄相機,這很不禮貌,因此要確保提前將設備設置妥當,鏡頭合適、存儲卡空間充足,甚至要考慮先走到對焦點以便能立刻開始拍攝。如果是使用手動曝光,就要提前利用與主體同樣光線之下的某些事物計算好曝光,並設置好光圈和快門速度。

4.接近主體

即使是提前做好了所有準備工作,要接近他人還是可能會有點困難,尤其是語言不通的時候。在發展中國家,你和主體之間可能會有比較大的財富和文化的差距,這會使你們的接觸更為尷尬。多做練習是很有幫助的。練習得越多,就越容易跟人接近,因此在你的家鄉時就要趁有機會接近他人的時候多做練習,說他們自己的語言,培養好旅行時用得上的技巧。

印度茶攤擋邊的男孩,印度舊德里

尼康D3x,ISO 400,RAW格式。32mm鏡頭。快門1/40s,光圈f/4.5

這男孩在舊德里的一個印度茶攤擋幹活,這些年間我來過很多次,看著他長大。我被他調皮的笑臉吸引,想要拍一張以茶攤為背景的環境人像。我指揮他去到了合適的位置,將手肘放在了畫面之外

如果我因為某人的臉部很棒而想要為他們拍攝,我通常會在接近他們的時候直接把這點告訴他們,這是打破僵局最直接的方法,不過我可能得面帶笑容並加上肢體語言才能表達清楚。

提出請求的時候,你需要敏感而自信。自嘲式的幽默通常是贏得人心的好辦法。應總是儘量正視對方的雙眼,摘下太陽鏡會是個不錯的主意。學習幾個對方語言裡的詞彙也會有幫助—例如“照片”和“請”—但有時一個手勢或微笑便已足夠。如果人們拒絕了你,那便微笑一下,然後離開。

苦行僧,印度拉賈斯坦邦普什卡湖

尼康D2x,ISO 100,RAW格式。32mm(等效48mm)鏡頭。快門1/160s,光圈f/4

從正面拍攝這位苦行僧,背景相當無趣,臉部的透視也比較平面。只是往一側移動,我便改變了背景,添加了一撇失焦的拉賈斯坦莎麗服的顏色,使照片具有現場感,也更吸引人。這個角度也使他臉部的透視更悅目

毋庸置疑,在接近他人想要拍攝的時候要注意文化問題。很多地方—特別是穆斯林國家—對攝影有著嚴格的禁忌。在某些文化裡,拍攝兒童是完全禁止的,而男性攝影師在接近女性的時候則要格外小心。要提前做好調研,找一本有文化方面資訊的旅遊指南來作參考。

不過,即使是在敏感的文化裡,通過花時間與人們建立友好關係,通常你也能拍下人們的照片。要牢記,在很多國家,男性會對男性攝影師感覺更自在,而女性則傾向于女性攝影師。如果有旅遊指南,可以用來翻譯關於主體的問題,但要確保主體是看著相機,而不是盯著你那本指南。不管他們在做些啥,問問可不可以也嘗試一下;這會是打破障礙的好辦法。可能會是踩踩黃包車、給牛上軛或是在頭上頂著一桶水。任何會讓你顯得有點笨的事情,都會讓主體更為放鬆。

母親和小孩,秘魯皮薩卡市場

尼康D2x,ISO 100,RAW格式。38mm(等效57mm)鏡頭。快門1/160s,光圈f/6.3

有時即使是畫面裡很簡單的組合也會很有效果;這個例子裡,將小孩涵括在畫面內,使得這位元婦女的身份變成了“母親”。緊湊的剪裁讓褶邊的色彩填滿了畫面,我在小孩打哈欠並四處張望的時候拍下了幾張照片

如果在公眾場合拍照,比如是市場或節日,人們往往會更自在,而這些也是人像攝影取材豐富的地方。攤販通常都善於與人打交道。他們樂於被拍攝,尤其是在你買下他們的貨品的時候。我指的不只是紀念品和小玩意:我曾在烏茲別克斯坦和埃及從攤販那裡買過辣椒和藏紅花,只為了與他們建立聯繫。一般他們都會多收我的錢,而我換來了一些照片。離開時大家都面帶笑容,都滿足了這一次邂逅的需求。

5. 與主體合作

經常人們在你為他們拍照的時候會變得很僵硬。在發展中國家,人們一般會站得筆直、表情嚴肅,就像是拍身份證的照片一般;西方國家的人容易會咧嘴擠出一個可怕的笑容,而年輕點的亞洲人就往往會在咧嘴笑的同時擺出個V形手勢。

要得到好的人像攝影,你必須發揮你的個性來讓主體放鬆。如果是數碼攝影,在LCD螢幕上向主體展示照片,之後再拍幾張;看過第一張照片之後他們通常會放鬆得多。如果你對與他們接觸感到緊張或是覺得對方在與你接觸時不自在,這也是個與他們接近的好辦法;拍張環境人像,走到跟前向他們展示照片,一旦距離拉近,便拍下特寫肖像。不過,如果對方貌似對整個過程感覺不自在,不要強迫人家看照片;向他們表示感謝,微笑,然後離開。

沒有經驗的模特可能會眨眼或望向他處,因此要快速地連續拍下一些照片,在主體變得更加放鬆時持續拍攝。但不要反復地拍同樣的照片;圍繞著主體拍攝,從各種角度拍下環境人像和更貼近的照片。

人的臉部在不露聲色的時候最具表現力,因此稍微有點茫然或若有所思的樣子會比假笑好得多。然而,如果你希望主體露出笑容—為了展示他們的個性或甚至是為了露出一些突出的爛牙—就應該盡力讓他們笑出來,讓笑容具備活力且不僵硬。

不要怯于指揮主體。也許必須要讓他們移動幾步來得到更好的光線,或者將他們置於一個不同的背景,又或是要把他們與某個道具組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