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2017年的第7個風口,你看到了麼?

2017年資本市場經歷寒冬之後開始活躍, 不難發現大家的投資開始變得專業並且謹慎, 褪去了之前的浮躁。 這對整個市場來說都是利好, 因為只有投資人的錢不再被坑, 整個創業市場才能夠從混沌走向成熟, 環境也會更適合投資。

錯過的『風口』

瘋狂的共用單車經歷了一年之後也開始走向衰敗, 資源向摩拜和ofo靠攏, 不少共用單車公司都逃不過倒閉的命運。

熱錢炒火了這個品類, 輸在很多共用單車最初的商業模式就不夠清晰, 邏輯就有問題, 這種依賴『融資驅動』的商業模式我們很早之前就做出了判斷,

大家可以去拆解學院查看。

之後是無人便利店, 巨頭的參與讓原本只在科幻電影裡的場景變成現實, 無人便利店正式投入營運, 正是因為便利店模式的經久不衰, 巨頭們看到了可以發展的趨勢, 紛紛重資進場。

其實『無人』只是一個概念, 重要的還是便利店能夠輻射到的核心區域人群,

要知道大家去便利店的次數超過網購不止八倍, 便利店的及時性結合大資料分析和無人零售的拘束未來潛力不可限量。

生鮮冷鏈物流, 也是將果蔬生鮮市場從線下搬到了線上, 物流發展日趨完善, 速度和配送服務也越來越好。

對於生鮮從管道整合再到電商平臺和物流搬到線上都是早晚的事, 這樣不僅提高了用戶使用電商平臺的次數、複購率以及體驗都是一種提升。

共用充電寶, 低廉的硬體成本, 借著共用之風迅速跑通商業模式, 具體的營收資料未透露, 不過隨處可見的共用充電寶越來越多, 陳歐和王思聰的爭論更是把共用充電寶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除此之外還有迷你KTV、區塊鏈等等......

重點來了, 這些已經被稱作風口的項目我們也已經沒有途徑參與投資, 看到不少項目開始回報的時候不禁覺得遺憾。

不過沒關係, 咱們還有新的風口, 于夏末孕育, 在秋天結出果實。

2017年第七個『風口』

回顧2016年, 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畫(2016-2020年)》提出,

到2020年, 每週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達7億,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4.35億, 體育消費總規模達1.5萬億元。

2015年體育風口大熱的原因是資本處於非常瘋狂的時期, 不僅體育, 整個創業市場都很火爆。

從資料可以看出2015年體育類投資專案151筆,

是2014年同類投資的3倍, 是以往同類所有投資筆數的2倍多, 但有一半是『追風口』的種子、天使輪投資。

不過仔細一看便可得出, 2016年資本開始恢復冷靜, 在體育類項目的投資沒有延續2015年的火熱, 可以看出種子和天使輪投資筆數驟減, 2016年全年的融資筆數和2015年持平。

從資本上來看對於體育產業未來的發展還是很看好, 但是相比2015年的『衝動追風』, 從2016年開始就更加冷靜, 投資輪次和其他類別的創業項目一樣都開始往後傾斜, 更熱衷於B輪及以後, 提高了對創業項目盈利的期待。

這一次我們選擇了『蜂狂運動』的原因也在於蜂狂運動在創新健身房裡起步不算最早, 但在短短一年時間裡, 就已經獲得了薛蠻子、暴龍基金、掌趣創享的三輪投資。

最新一輪融資由科方基金領投,科方共用計畫一期和知名日化品牌韓後創始人王國安跟投。它所專注的“團課”方向已獲得主流資本市場的認可。

截至2015年底,中國健身市場規模只有約為150至200億美元,中國每百萬人健身俱樂部擁有量僅為4.3家,很顯然,中國健身產業具有廣闊的前景,但起步晚。

這種情況也造就了玩家湧入,搶食蛋糕的現狀。2015年健身俱樂部數量增長20%,達到4425家;2015年健身俱樂部會員數量達到663.77萬人,同比增長21.3%。

在2016年有健身意識的人群年消費額集中在1000—5000元,隨著居民消費水準升級,形體美需求爆發,男性需要減肥增肌,女性則需要減肥塑性。

馬甲線上熱搜榜,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開始注重對健康健美以及個人形象的塑造。

從2014年起,因為46號檔的發佈,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民眾對運動健身的關注度也迅速上升。

健身理念的普及和運動氛圍的帶動有利於全民健身參與度提升,大家更願意接受專業的指導,走進專業場館進行健身鍛煉。

在健身運動方面的消費升級隨之展開,大家也越來越認可健身是一種相對專業的行為,初學者沒有得到教練的指導,動作不到位,不但沒有效果還可能造成運動傷害。

這次我們看好的『蜂狂運動』則可以解決這個痛點,教練則可以通過團課等方式代領學院們進行運動,線上上團員則可以更具自己的健身需求學則相對應的運動項目。

參加團課由教練和其他學院組成良好的運動社群,相互糾正動作,提供運動防護和持久的健身陪伴督促。

比起還未摸索出清晰變現路徑的線上APP視頻教學和傳統的健身房模式,我們更加看好『蜂狂運動』,更是因為清晰的商業模式和變現路徑。

為什麼更看好團課健身模式?

傳統健身房的痛點昨天的文章已經寫過,就不再贅述。

對於新的健身模式我們再來一起看看。

結合智慧硬體,從2013年湧出一大波『運動工具』和『運動社交』類型創業公司。包括『咕咚』和『悅跑圈』一直經營到現在,不過大家都能看出來在盈利模式上還是很模糊。

而keep這種純線上運動項目在用戶聚集上沒有問題,但是線上上導入、變現遇到了重大挑戰。

之後又出現很多以場館SaaS等為切入點,為場館提供資訊化服務,同時為C端用戶提供場館預訂、線上組隊、垂直電商等服務。

目前這類專案也都已經銷聲匿跡。其最核心的問題是不尊重生意的商業規律,對場館不夠尊重,過高估計它對用戶的影響。

最終繞回本質,還是要革健身房的命。創新型的健身房才更值得投入,摒棄傳統健身房的重資投入,『輕連鎖』成為更規範和可以大範圍開展的模式。

最新一輪融資由科方基金領投,科方共用計畫一期和知名日化品牌韓後創始人王國安跟投。它所專注的“團課”方向已獲得主流資本市場的認可。

截至2015年底,中國健身市場規模只有約為150至200億美元,中國每百萬人健身俱樂部擁有量僅為4.3家,很顯然,中國健身產業具有廣闊的前景,但起步晚。

這種情況也造就了玩家湧入,搶食蛋糕的現狀。2015年健身俱樂部數量增長20%,達到4425家;2015年健身俱樂部會員數量達到663.77萬人,同比增長21.3%。

在2016年有健身意識的人群年消費額集中在1000—5000元,隨著居民消費水準升級,形體美需求爆發,男性需要減肥增肌,女性則需要減肥塑性。

馬甲線上熱搜榜,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開始注重對健康健美以及個人形象的塑造。

從2014年起,因為46號檔的發佈,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民眾對運動健身的關注度也迅速上升。

健身理念的普及和運動氛圍的帶動有利於全民健身參與度提升,大家更願意接受專業的指導,走進專業場館進行健身鍛煉。

在健身運動方面的消費升級隨之展開,大家也越來越認可健身是一種相對專業的行為,初學者沒有得到教練的指導,動作不到位,不但沒有效果還可能造成運動傷害。

這次我們看好的『蜂狂運動』則可以解決這個痛點,教練則可以通過團課等方式代領學院們進行運動,線上上團員則可以更具自己的健身需求學則相對應的運動項目。

參加團課由教練和其他學院組成良好的運動社群,相互糾正動作,提供運動防護和持久的健身陪伴督促。

比起還未摸索出清晰變現路徑的線上APP視頻教學和傳統的健身房模式,我們更加看好『蜂狂運動』,更是因為清晰的商業模式和變現路徑。

為什麼更看好團課健身模式?

傳統健身房的痛點昨天的文章已經寫過,就不再贅述。

對於新的健身模式我們再來一起看看。

結合智慧硬體,從2013年湧出一大波『運動工具』和『運動社交』類型創業公司。包括『咕咚』和『悅跑圈』一直經營到現在,不過大家都能看出來在盈利模式上還是很模糊。

而keep這種純線上運動項目在用戶聚集上沒有問題,但是線上上導入、變現遇到了重大挑戰。

之後又出現很多以場館SaaS等為切入點,為場館提供資訊化服務,同時為C端用戶提供場館預訂、線上組隊、垂直電商等服務。

目前這類專案也都已經銷聲匿跡。其最核心的問題是不尊重生意的商業規律,對場館不夠尊重,過高估計它對用戶的影響。

最終繞回本質,還是要革健身房的命。創新型的健身房才更值得投入,摒棄傳統健身房的重資投入,『輕連鎖』成為更規範和可以大範圍開展的模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