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教育名鎮“觀音鎮”鐘靈毓秀,人傑地靈!東方明珠

在宜賓縣有這樣一個地方, 眾星捧月;在宜賓縣有這樣一片土地, 這裡的人們生來自感優越三分;這個地方十多歲的時候能去住上三年, 家人會為你感到高興;如果你在這個地方倦了, 可以隨時買張車票, 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從蟠龍書院到文星書院再到宜賓縣一中, 程氏田廬, 龍圖之業一脈相成。

天開文運結彩筆, 大地鐘靈結善家。 “寶塔淩空利似劍, 蟠龍頂上育棟樑。 踏遍越溪無人及,

代代生徒登朝堂。 ”碧水悠悠曲如蟠, 蟠龍靈光耀千年!

宜賓東大陸

坐落在越溪河畔的宜賓縣觀音鎮【宜賓東大陸】, 一個把人文寫進詩行的富饒小鎮!

這裡歷史淵遠, 富饒而美麗;這裡鐘靈毓秀, 人傑地靈;

這裡自然風光與人文風情完美結合,

相映成趣。

薰陶了無數志懷高遠的仁人志士。

“漫步走在觀音的大道上, 恍若走進了一個美麗的濱江小鎮。 觀音鎮位於宜賓縣北部腹心地帶, 幅員面積241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10萬餘人, 是宜賓市第一農業大鎮、國家發展改革試點鎮、全國重點鎮、首批省級小城鎮試點鎮、全省“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市縣“擴權強鎮”重點鎮,

是川南有名的教育名鎮。 無論是街道規劃建設、社區配套完善、現代農業、還是濱江休閒帶打造, 都能讓這裡的居民感受到特色小鎮建設所帶來的幸福感。

據說,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 觀音鎮文人藍又新比照西湖八景的樣式, 選擇提煉出了著名的觀音八大景:

1

龍泉曉鐘

觀音場的老街中部有一座龍泉山, 因山麓有一眼長年不竭, 清冽甘甜的地下泉水——龍泉而得名。 龍泉山上有一座觀音寺, 寺廟香火旺盛, 悠揚的晨鐘暮鼓聲撫慰著人們的心靈。 龍泉與曉鐘相和,永遠銘刻在觀音人的心中。

觀音寺望普陀峰,古殿青燈煙火重。

汩汩龍泉山麓水,叮咚日夜伴晨鐘。

2

文星夕照

在龍泉山的東北面有一座山峰叫文星山。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由鄉人集資,在山上建成文星書院。文星書院是觀音場鎮的標誌,地勢最高而環境清幽,從山下仰望,花木掩映,樓閣參差,鬱鬱蔥蔥的樟樹伸出的巨大傘蓋將書院環繞成一個森森蓊鬱的人間仙境。朗朗的讀書聲,悅耳的歌聲,孩子們的歡笑聲,上下課的鈴聲交替著在山上蕩漾。火紅的晚霞將文星山映染得分外耀眼,站在書院大門臺階上眺望,觀音場盡收眼底,房屋的瓦脊一座座相連,原野稻田一片金黃,遠處輕輕地飄動著一抹孤煙,漁舟在河上往來穿梭,打魚人在忙著撒開漁網...

風騷續古憶三程,書院參天樹色青。

夾路蘭槐扶石級,千秋夕照朗文星。

3

虹橋倒影

越溪河常年大多清流淺水,無論從上游還是下游遠望,大橋都別有一番情趣。大橋猶如一道彩虹橫臥在波光粼粼的越溪河上,橋上行人車馬匆匆,大橋矯健的身影倒映在清波中。藍天碧水,水映虹橋,青紅牌坊,送迎遠客。

牌坊隔岸鬥青紅,南北騰飛百代功。

行旅雞聲霜露早,杠梁臥碧跨霓虹。

4

龍沱碧漾

從大橋順河下去大約六七百米,河道開始向左拐,在拐彎處,形成一帶深水區,這便是龍沱。到了枯水的季節,這裡的淺灘流水潺湲,在陽光下閃動著白花花的波光,當流進龍沱的時候便悄悄地變得深沉起來。河風吹拂河面,蕩漾著碧波。這裡是漁人撒網的地方,是船工鬆懈的水域,是水手顯身手的場合,是蓑笠孤舟垂釣的好去處。

一溪淺瀨折龍沱,碧漾翻成浩蕩波。

水淨沙明宜網罟,青山翠竹遍煙蘿。

5

三溪映月

在觀音場下場口向西大約一公里的地方,有三條小溪在這裡匯合,左邊一條叫宋橋溪,右邊一條叫紅岩溪,中間一條叫磚房溪,它們在三溪口匯合以後稱百穀溪。三溪口四周曠野平疇的水田,與縱橫交錯的溪流連成一體,這裡儼然成了江南的水鄉澤國。遠方茅舍叢林,雞鳴犬吠;身邊父老荷鋤,村婦採桑;陸上曲徑蜿蜒,行李接踵;水中鶴步魚躍,漁舟唱晚。月夜的三溪口,更是悅人心目,怡人情性,一輪明月掛在澄淨的碧空,如水的輝光盡情地傾灑在溪流田疇之上,既晶明如同白晝,又朦朧似隔素紈。三條小溪映著三個圓圓的月亮,每一塊平鏡的水田裡也都有一個月亮圓圓,這時的三溪口簡直成了月光的海洋。置身其中,便可感受得到“圓光含萬象,碎影入閑流”的無邊風月。

澄澈空靈萬象浮,水天桑稻隱漁舟。

可憐最是三溪月,照映山河今古秋。

6

百穀觀雲

百穀溪中部的河段上,有一座凉橋,橋頭有一魁星閣。夏天“黃塵行客汗如漿”,正好在這裡歇腳納涼,雨天“霎霎高林簇雨聲”,正好在此處遮風避雨。站在涼亭上,看水天暮色,雲起雲飛。在夕陽晚照中,雲霞似火,在晴日秋空裡,雲山似錦,在暴風驟雨前,萬馬奔騰。

唐磚壩上識衙門,幾度滄桑日色曛。

百穀遙天欻變幻,溪橋亭暮醉流雲。

7

蠻洞迷煙

觀音場上場口的對岸,大橋上游河邊綿延著一座山,山靠河一面,是一片紅砂石懸崖,懸崖半腰有散佈著直徑約一人高的岩洞,洞口似方似圓。這種洞,觀音人稱為“蠻子洞”(“蠻子”是過去對南方少數民族的歧視性稱呼)。懸崖絕壁上的“蠻子洞”記錄著當地土著民族的生活史,一年復一年,在歲月中風雨迷離,山嵐如煙似霧在洞口繚繞著。過往的行人都要駐足仰頭,望一望這謎一般的山洞和煙霞。

川滇僰道稱南蠻,蠻洞煙橫峭壁山。

風雨迷離江嶺月,越溪流水自潺湲。

8

猿石流丹

沿著“龍沱碧漾”處繼續下行一公里多一點的一個叫“金鴨兒灘”的地方,遙望對岸,有巉岩聳立在岸上,岩壁藤蔓纏繞,山上草木蔥蘢,半壁間卻有一片既無藤蔓又無草木的紅色的砂石裸露著。半腰裸露呈紅色,四周蒼翠,恰如猴子屁股一般。因此,這岩被觀音人稱作“猴子石”。遠遠望去,紅砂石點綴在蒼翠之間,如流丹掛壁,如朝日含山,如晚霞弄彩。越溪河水日夜地奔流著,岸邊的筒車不倦地轉動著,“猴子石”顯得分外的寧靜誘人。

壁立江幹猴子石,水從此奔楚天寬。

篙師卻望灘頭岸,山色蔥蘢一點丹。

宜賓縣觀音鎮位於四川盆地南部,宜賓縣北部 (俗稱:東大陸), 越溪河橫貫全鎮,幅員面積 241 平方公里,轄52個村(社區),中心城鎮建成區面積 2 平方公里,是宜賓縣第一大鎮 ,宜賓市第二大鎮, 四川省首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宜賓市唯一的一個全國試點先行小城鎮,距宜賓市區56公里,是宜賓縣教育大鎮、經濟重鎮和商貿集散的重鎮。

如今的觀音鎮正在騰飛, 隨著成宜高速的建設,觀音鎮的經濟,又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和我在一中的門口走一走,和我在觀音的街頭走一走,不需要理由......

龍泉與曉鐘相和,永遠銘刻在觀音人的心中。

觀音寺望普陀峰,古殿青燈煙火重。

汩汩龍泉山麓水,叮咚日夜伴晨鐘。

2

文星夕照

在龍泉山的東北面有一座山峰叫文星山。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由鄉人集資,在山上建成文星書院。文星書院是觀音場鎮的標誌,地勢最高而環境清幽,從山下仰望,花木掩映,樓閣參差,鬱鬱蔥蔥的樟樹伸出的巨大傘蓋將書院環繞成一個森森蓊鬱的人間仙境。朗朗的讀書聲,悅耳的歌聲,孩子們的歡笑聲,上下課的鈴聲交替著在山上蕩漾。火紅的晚霞將文星山映染得分外耀眼,站在書院大門臺階上眺望,觀音場盡收眼底,房屋的瓦脊一座座相連,原野稻田一片金黃,遠處輕輕地飄動著一抹孤煙,漁舟在河上往來穿梭,打魚人在忙著撒開漁網...

風騷續古憶三程,書院參天樹色青。

夾路蘭槐扶石級,千秋夕照朗文星。

3

虹橋倒影

越溪河常年大多清流淺水,無論從上游還是下游遠望,大橋都別有一番情趣。大橋猶如一道彩虹橫臥在波光粼粼的越溪河上,橋上行人車馬匆匆,大橋矯健的身影倒映在清波中。藍天碧水,水映虹橋,青紅牌坊,送迎遠客。

牌坊隔岸鬥青紅,南北騰飛百代功。

行旅雞聲霜露早,杠梁臥碧跨霓虹。

4

龍沱碧漾

從大橋順河下去大約六七百米,河道開始向左拐,在拐彎處,形成一帶深水區,這便是龍沱。到了枯水的季節,這裡的淺灘流水潺湲,在陽光下閃動著白花花的波光,當流進龍沱的時候便悄悄地變得深沉起來。河風吹拂河面,蕩漾著碧波。這裡是漁人撒網的地方,是船工鬆懈的水域,是水手顯身手的場合,是蓑笠孤舟垂釣的好去處。

一溪淺瀨折龍沱,碧漾翻成浩蕩波。

水淨沙明宜網罟,青山翠竹遍煙蘿。

5

三溪映月

在觀音場下場口向西大約一公里的地方,有三條小溪在這裡匯合,左邊一條叫宋橋溪,右邊一條叫紅岩溪,中間一條叫磚房溪,它們在三溪口匯合以後稱百穀溪。三溪口四周曠野平疇的水田,與縱橫交錯的溪流連成一體,這裡儼然成了江南的水鄉澤國。遠方茅舍叢林,雞鳴犬吠;身邊父老荷鋤,村婦採桑;陸上曲徑蜿蜒,行李接踵;水中鶴步魚躍,漁舟唱晚。月夜的三溪口,更是悅人心目,怡人情性,一輪明月掛在澄淨的碧空,如水的輝光盡情地傾灑在溪流田疇之上,既晶明如同白晝,又朦朧似隔素紈。三條小溪映著三個圓圓的月亮,每一塊平鏡的水田裡也都有一個月亮圓圓,這時的三溪口簡直成了月光的海洋。置身其中,便可感受得到“圓光含萬象,碎影入閑流”的無邊風月。

澄澈空靈萬象浮,水天桑稻隱漁舟。

可憐最是三溪月,照映山河今古秋。

6

百穀觀雲

百穀溪中部的河段上,有一座凉橋,橋頭有一魁星閣。夏天“黃塵行客汗如漿”,正好在這裡歇腳納涼,雨天“霎霎高林簇雨聲”,正好在此處遮風避雨。站在涼亭上,看水天暮色,雲起雲飛。在夕陽晚照中,雲霞似火,在晴日秋空裡,雲山似錦,在暴風驟雨前,萬馬奔騰。

唐磚壩上識衙門,幾度滄桑日色曛。

百穀遙天欻變幻,溪橋亭暮醉流雲。

7

蠻洞迷煙

觀音場上場口的對岸,大橋上游河邊綿延著一座山,山靠河一面,是一片紅砂石懸崖,懸崖半腰有散佈著直徑約一人高的岩洞,洞口似方似圓。這種洞,觀音人稱為“蠻子洞”(“蠻子”是過去對南方少數民族的歧視性稱呼)。懸崖絕壁上的“蠻子洞”記錄著當地土著民族的生活史,一年復一年,在歲月中風雨迷離,山嵐如煙似霧在洞口繚繞著。過往的行人都要駐足仰頭,望一望這謎一般的山洞和煙霞。

川滇僰道稱南蠻,蠻洞煙橫峭壁山。

風雨迷離江嶺月,越溪流水自潺湲。

8

猿石流丹

沿著“龍沱碧漾”處繼續下行一公里多一點的一個叫“金鴨兒灘”的地方,遙望對岸,有巉岩聳立在岸上,岩壁藤蔓纏繞,山上草木蔥蘢,半壁間卻有一片既無藤蔓又無草木的紅色的砂石裸露著。半腰裸露呈紅色,四周蒼翠,恰如猴子屁股一般。因此,這岩被觀音人稱作“猴子石”。遠遠望去,紅砂石點綴在蒼翠之間,如流丹掛壁,如朝日含山,如晚霞弄彩。越溪河水日夜地奔流著,岸邊的筒車不倦地轉動著,“猴子石”顯得分外的寧靜誘人。

壁立江幹猴子石,水從此奔楚天寬。

篙師卻望灘頭岸,山色蔥蘢一點丹。

宜賓縣觀音鎮位於四川盆地南部,宜賓縣北部 (俗稱:東大陸), 越溪河橫貫全鎮,幅員面積 241 平方公里,轄52個村(社區),中心城鎮建成區面積 2 平方公里,是宜賓縣第一大鎮 ,宜賓市第二大鎮, 四川省首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宜賓市唯一的一個全國試點先行小城鎮,距宜賓市區56公里,是宜賓縣教育大鎮、經濟重鎮和商貿集散的重鎮。

如今的觀音鎮正在騰飛, 隨著成宜高速的建設,觀音鎮的經濟,又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和我在一中的門口走一走,和我在觀音的街頭走一走,不需要理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