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甕安是一個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

甕安是黔中經濟區次中心城市, 隸屬于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位於貴州省中部, 烏江中游。

甕安以其豐富的磷礦資源被譽為“亞洲磷倉”。 甕安以擁有中國最大的磷礦而聞名, 磷礦總資源/儲量位居亞洲第一。

甕安是生命起源之地, 千年文明古邑。 這裡曾發現距今5.8億年前的動物群化石, 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動物群化石。 甕安是革命老區, 紅軍長征曾四過甕安, 在這裡召開了彪炳史冊的猴場會議, 被稱為“偉大轉折的前夜”。

甕安是一個純粹質樸熱情洋溢的地方…

是一個你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

千年古邑 紅色甕安

甕安歷史悠久、文化厚重不僅僅體現在歷史人物和事件上, 與歷史文化交相輝映, 長征文化在甕安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紅色印記。

草塘千年古邑旅遊區

草塘千年古邑旅遊區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草塘千年古邑旅遊區是貴州省重點打造的100個景區之一。

草塘雙面大戲樓

紅軍幹部團休養連舊址

猴場會議會址

猴場會議陳列館

毛澤東行居

江界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江界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38.57平方公里, 由江界河景區、猴場會議會址景區、穿洞河景區3個部分及其它8個獨立景點組成。 江界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2009年國務院發佈的第七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世界懸臂跨徑最大的桁式拱橋——江界河大橋。

據瞭解,江界河大橋在當時是飛躍式懸臂跨徑最大的桁式拱橋,跨震天洞峽谷而立,全長461米,寬13.4米,橋面至最低水面263米,主孔跨徑330米。在同類橋樑中,江界河大橋雄居世界第一,堪稱天下第一橋。大橋竣工,宣告了桁式橋樑新的世界紀錄的誕生。

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

國家級森林公園——朱家山,是地球上同緯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次森林風景區,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於2004年12月經國家林業局批准成立。

下司石林景區

下司石林景觀,成型於4億年前,是發育類型較齊全、保存較完整的極具觀賞性的連片喀斯特石林,石林內多處有溶洞、溶溝、迷宮。石林由石峰、石牙、滕蔓組成。

老鷹洞風景區

老鷹洞位於甕安縣城東北14千米的紅燈堡村。洞深約2。5米千米。洞口高3米於,入洞下20米陡坡,有淺灘,水清沙潔。蕩舟前行,見巨大的乳山兀立,高30余米,登臨“山頂”俯視“山腳”,見沃野千頃,村疏數密,構出“小橋流水人家”景觀。

建中茶旅小鎮

建中茶旅小鎮是甕安縣重點打造的精品茶旅小城鎮,集宜居、宜旅、宜遊為一體,立足高端景區建設,打造舒適、休閒的景區,以親水性設計為原則,打造親水準台和水上棧道。主要包括鳳凰新區小城鎮建設、茶旅大道建設以及霧海居茶文化樓、茶山支路、觀景涼亭、觀景台、花海景觀建設等茶旅基地基礎設施建設。

仙橋山

仙橋山位於甕安縣城西南5公里的望洞村,雄峙於南北伸展的長嶺之巔。山頂有一長方形穿洞,遠望似一面中天明鏡,又若仕女髮髻上的一匹玉簪。因其是山峰頂上的透光穿洞,與一般低處的“天生橋”不同,故舊志稱“石鞏仙橋”。

猴場,一個古老而享譽全國的名字,是國家文化部授予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經過數百年的歷練和創新,猴場龍獅藝術已凸現出自己獨有的特色,打上了一方水土的標識。

草塘火龍

猴場(原草塘)是國家文化部授予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草塘(現改為猴場)玩龍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分佈在甕安縣草塘周邊各村寨,如陳家灣、下司、新川、甘巴寨等,但主要以草塘四大街為主,每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草塘都要開展玩龍燈活動,分出龍、玩龍和化龍三個階段,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在這段時間內,草塘可謂是萬人空巷,家家戶戶、男女老少紛紛走出家門觀看龍燈。草塘火龍分為頭、身、尾三部分,其紮制的形式為草塘所特有,加上以特製的煙花“噓”,增添了喜慶的氣氛,寄託草塘人民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接福納祥的美好願望。

燈夾戲

“燈夾戲”是甕安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花燈和戲曲相互穿插的一種綜合表演形式。“花燈”起源於唐朝,傳說在唐朝年間,老龍太子登位時,他母親眼睛痛,經不少名醫醫治無效。老龍太子到菩薩面前許願,如若他母親眼睛能好,他將在京城玩花燈唱戲三天。許願後,他母親眼睛突然好了。老龍太子就命正宮娘娘扮花旦,文武大臣打和聲,在京城唱起了花燈。後來還流傳著“三千七百二十四盞花燈,正宮娘娘裝花旦,文武百官打和聲,萬古流傳到如今”的打油詩。

搓梗仔采阿詩

搓梗仔采阿詩”是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又名“九龍穿洞”,是甕安苗族同胞在傳統的“三月三”、“六月六”節日裡跳的一種蘆笙舞蹈,漢譯意吹蘆笙跳玩祭。舞蹈主要流傳于甕安玉山鎮白花村的苗族村寨。

千年古邑 紅色甕安

玩累了

停下來歇歇腳吧

美味送上

↓↓↓

黃粑

豆油皮

松花皮蛋

千年古邑 紅色甕安

交通

甕安交通便利,後發優勢明顯。西距省城貴陽89公里,南距州府都勻120公里,北距歷史名城遵義150公里,省道205、305公路呈“十”字型貫穿縣境,是連接川、渝、黔、湘、桂、鄂的交通樞紐。

這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

這是一個極具特色的地方

這是一個文化多樣的地方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此時此刻我只想用最大的聲音告訴你

甕安,歡迎你!

世界懸臂跨徑最大的桁式拱橋——江界河大橋。

據瞭解,江界河大橋在當時是飛躍式懸臂跨徑最大的桁式拱橋,跨震天洞峽谷而立,全長461米,寬13.4米,橋面至最低水面263米,主孔跨徑330米。在同類橋樑中,江界河大橋雄居世界第一,堪稱天下第一橋。大橋竣工,宣告了桁式橋樑新的世界紀錄的誕生。

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

國家級森林公園——朱家山,是地球上同緯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次森林風景區,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於2004年12月經國家林業局批准成立。

下司石林景區

下司石林景觀,成型於4億年前,是發育類型較齊全、保存較完整的極具觀賞性的連片喀斯特石林,石林內多處有溶洞、溶溝、迷宮。石林由石峰、石牙、滕蔓組成。

老鷹洞風景區

老鷹洞位於甕安縣城東北14千米的紅燈堡村。洞深約2。5米千米。洞口高3米於,入洞下20米陡坡,有淺灘,水清沙潔。蕩舟前行,見巨大的乳山兀立,高30余米,登臨“山頂”俯視“山腳”,見沃野千頃,村疏數密,構出“小橋流水人家”景觀。

建中茶旅小鎮

建中茶旅小鎮是甕安縣重點打造的精品茶旅小城鎮,集宜居、宜旅、宜遊為一體,立足高端景區建設,打造舒適、休閒的景區,以親水性設計為原則,打造親水準台和水上棧道。主要包括鳳凰新區小城鎮建設、茶旅大道建設以及霧海居茶文化樓、茶山支路、觀景涼亭、觀景台、花海景觀建設等茶旅基地基礎設施建設。

仙橋山

仙橋山位於甕安縣城西南5公里的望洞村,雄峙於南北伸展的長嶺之巔。山頂有一長方形穿洞,遠望似一面中天明鏡,又若仕女髮髻上的一匹玉簪。因其是山峰頂上的透光穿洞,與一般低處的“天生橋”不同,故舊志稱“石鞏仙橋”。

猴場,一個古老而享譽全國的名字,是國家文化部授予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經過數百年的歷練和創新,猴場龍獅藝術已凸現出自己獨有的特色,打上了一方水土的標識。

草塘火龍

猴場(原草塘)是國家文化部授予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草塘(現改為猴場)玩龍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分佈在甕安縣草塘周邊各村寨,如陳家灣、下司、新川、甘巴寨等,但主要以草塘四大街為主,每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草塘都要開展玩龍燈活動,分出龍、玩龍和化龍三個階段,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在這段時間內,草塘可謂是萬人空巷,家家戶戶、男女老少紛紛走出家門觀看龍燈。草塘火龍分為頭、身、尾三部分,其紮制的形式為草塘所特有,加上以特製的煙花“噓”,增添了喜慶的氣氛,寄託草塘人民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接福納祥的美好願望。

燈夾戲

“燈夾戲”是甕安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花燈和戲曲相互穿插的一種綜合表演形式。“花燈”起源於唐朝,傳說在唐朝年間,老龍太子登位時,他母親眼睛痛,經不少名醫醫治無效。老龍太子到菩薩面前許願,如若他母親眼睛能好,他將在京城玩花燈唱戲三天。許願後,他母親眼睛突然好了。老龍太子就命正宮娘娘扮花旦,文武大臣打和聲,在京城唱起了花燈。後來還流傳著“三千七百二十四盞花燈,正宮娘娘裝花旦,文武百官打和聲,萬古流傳到如今”的打油詩。

搓梗仔采阿詩

搓梗仔采阿詩”是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又名“九龍穿洞”,是甕安苗族同胞在傳統的“三月三”、“六月六”節日裡跳的一種蘆笙舞蹈,漢譯意吹蘆笙跳玩祭。舞蹈主要流傳于甕安玉山鎮白花村的苗族村寨。

千年古邑 紅色甕安

玩累了

停下來歇歇腳吧

美味送上

↓↓↓

黃粑

豆油皮

松花皮蛋

千年古邑 紅色甕安

交通

甕安交通便利,後發優勢明顯。西距省城貴陽89公里,南距州府都勻120公里,北距歷史名城遵義150公里,省道205、305公路呈“十”字型貫穿縣境,是連接川、渝、黔、湘、桂、鄂的交通樞紐。

這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

這是一個極具特色的地方

這是一個文化多樣的地方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此時此刻我只想用最大的聲音告訴你

甕安,歡迎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