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通城文藝惠民新地標:邀你明天來!

身為一名港閘人

你是否感覺到文化生活越來越多彩?

宜居水準越來越高?

這一切, 都得益於

“歡樂五水匯”:通城文藝惠民新地標

幾個星期前, 鄰居告訴我, 如今的通呂運河堪比歐洲的萊茵河。 我有些好奇, 就選擇一個週五的晚上和老伴兒一起騎車去參觀。 我們沿著運河南岸慢行, 看到北岸五光十色, 正在感歎之時, 突然聽到從河對面傳來《梁祝》的樂曲, 實在是太美妙了。 我們循聲望去, 發現對岸有演出, 趕緊趕過去看, 原來是鎮江的一個藝術團在‘歡樂五水匯’演出。 最近幾個週五, 我們都會來看表演。

家住崇川區德民花苑的錢先生最近成了運河綠廊的常客, 經常來散步、看表演。

夏夜休閒納涼, 南通人原有個傳統的好去處——濠河邊的“濠濱夏夜”。 不過, 從今年夏天開始, 南通的百姓又多了一個納涼消夏的好地方——通呂運河北岸的“歡樂五水匯”大舞臺。

從6月30日至9月1日, 兩個月的時間內, 10場文藝演出正在通呂運河北岸、北城大橋東側的水上大舞臺精彩上演。

龐大的演出陣容

演出團隊既有來自外地的嘉賓——無錫市錫山區星韻藝術團、鎮江市藝術劇院、南京舞之源藝術團、淮安市文工團、張家港文化館、鹽城歌舞劇團,

也有家鄉的特色演出團體——南通藝術劇院、通州歌舞團、海門歌舞團、港閘區文體新局等。

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

有通劇、錫劇、海門山歌、淮劇、昆劇等各種非遺項目,滿足了廣大群眾不同口味的精神文化需求。這一以運河文化貫穿始終,以跨地區城市聯動形式進行的大型公益性文化展演,受到百姓群眾的廣泛歡迎。

群樂匯:與“歡樂五水匯”點面結合

港閘區地處南通“北大門”,隨著城市化步伐加速,居民們從“泥腿子”變身“城裡人”,文化需求也隨之日趨多元化。2012年,“群樂匯”大舞臺專案率先在秦灶新村啟動。當年4月14日,政府主導,居民主體,首個“群樂匯”大舞臺建成啟用。

文藝隊伍日漸充實

與此同時,港閘區的群文工作者們為各村(居)開展義務輔導,村(居)民們加入文體隊伍的熱情空前高漲,全區文藝團隊由原來的不足30支發展到如今的100多支,參加人數超過5000人。

如今,“群樂匯”在全區所有街道建設實現全覆蓋,成為港閘區最大的、受益人數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務載體。

專業性逐步提高

隨著港閘群眾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自娛自樂已經不能滿足其需求,“群樂匯”大舞臺也在自我轉變,專業團隊開始融入,與社區團隊一起,登上大舞臺,展現風采。

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演出,季季有主題,半年有匯演。作為港閘老牌的群眾文化品牌,“群樂匯”大舞臺依舊紅火。“群樂匯”與“歡樂五水匯”兩“匯”相融,點面結合,正逐漸成為豐富港閘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成就百姓舞臺夢想的豐富載體。

“舞臺車”:流動的文化風景

如果說“歡樂五水匯”演出是今年港閘區精心打造的文藝精品“盆景”,那麼新登場的這只文化變形金剛——移動舞臺車,就是區委區政府文化惠民推進中的一道流動的風景。

舞臺車

這輛舞臺車已經帶著港閘區文化館的文藝工作者進社區、下工地,為群眾奉獻了多場演出,將港閘文化惠民的觸角,伸向每個群眾需要的地方。

舞臺車的車頂可以升降,車身展開後就可以搭成舞臺,音箱、燈光齊全,過去我們進社區演出,搭檯子總要四五個小時,如今只需兩個小時就能搞定

港閘區文化館館長秦萍萍如是介紹。

舞臺車精品文藝巡演每場都能吸引數百名居民觀看,演員的精彩表現博得掌聲陣陣。

為順應不斷增長的群眾文化需求,港閘區正積極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為轄區百姓提供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無論是“歡樂五水匯”文藝演出,還是“群樂匯”大舞臺、“宇宙宵夜”、“天樂之夏”和移動舞臺車巡演,都將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後一公里”的實踐繼續向縱深推進。

好消息

8月11日晚,沿運河城市主題文藝演出將如期在美麗的通呂運河北岸精彩登場。此次是“喜迎十九大 歡樂五水匯”系列廣場文藝演出第七場——由淮安市文工團帶來的“江淮情”專場文藝演出。

作者:任溢斌

編輯:港閘區新聞中心

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

有通劇、錫劇、海門山歌、淮劇、昆劇等各種非遺項目,滿足了廣大群眾不同口味的精神文化需求。這一以運河文化貫穿始終,以跨地區城市聯動形式進行的大型公益性文化展演,受到百姓群眾的廣泛歡迎。

群樂匯:與“歡樂五水匯”點面結合

港閘區地處南通“北大門”,隨著城市化步伐加速,居民們從“泥腿子”變身“城裡人”,文化需求也隨之日趨多元化。2012年,“群樂匯”大舞臺專案率先在秦灶新村啟動。當年4月14日,政府主導,居民主體,首個“群樂匯”大舞臺建成啟用。

文藝隊伍日漸充實

與此同時,港閘區的群文工作者們為各村(居)開展義務輔導,村(居)民們加入文體隊伍的熱情空前高漲,全區文藝團隊由原來的不足30支發展到如今的100多支,參加人數超過5000人。

如今,“群樂匯”在全區所有街道建設實現全覆蓋,成為港閘區最大的、受益人數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務載體。

專業性逐步提高

隨著港閘群眾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自娛自樂已經不能滿足其需求,“群樂匯”大舞臺也在自我轉變,專業團隊開始融入,與社區團隊一起,登上大舞臺,展現風采。

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演出,季季有主題,半年有匯演。作為港閘老牌的群眾文化品牌,“群樂匯”大舞臺依舊紅火。“群樂匯”與“歡樂五水匯”兩“匯”相融,點面結合,正逐漸成為豐富港閘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成就百姓舞臺夢想的豐富載體。

“舞臺車”:流動的文化風景

如果說“歡樂五水匯”演出是今年港閘區精心打造的文藝精品“盆景”,那麼新登場的這只文化變形金剛——移動舞臺車,就是區委區政府文化惠民推進中的一道流動的風景。

舞臺車

這輛舞臺車已經帶著港閘區文化館的文藝工作者進社區、下工地,為群眾奉獻了多場演出,將港閘文化惠民的觸角,伸向每個群眾需要的地方。

舞臺車的車頂可以升降,車身展開後就可以搭成舞臺,音箱、燈光齊全,過去我們進社區演出,搭檯子總要四五個小時,如今只需兩個小時就能搞定

港閘區文化館館長秦萍萍如是介紹。

舞臺車精品文藝巡演每場都能吸引數百名居民觀看,演員的精彩表現博得掌聲陣陣。

為順應不斷增長的群眾文化需求,港閘區正積極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為轄區百姓提供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無論是“歡樂五水匯”文藝演出,還是“群樂匯”大舞臺、“宇宙宵夜”、“天樂之夏”和移動舞臺車巡演,都將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後一公里”的實踐繼續向縱深推進。

好消息

8月11日晚,沿運河城市主題文藝演出將如期在美麗的通呂運河北岸精彩登場。此次是“喜迎十九大 歡樂五水匯”系列廣場文藝演出第七場——由淮安市文工團帶來的“江淮情”專場文藝演出。

作者:任溢斌

編輯:港閘區新聞中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